人物:陳文學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傳聞久訛謬,記載多舛錯。
圣祖受枉名,著在中華籍。
乃知后嗣心,不啻疚在己。
奏陳宜火急,湔雪庸得已。
專對盡有人,睿簡非徒爾。
絲綸輟獨坐,以副皇明使。
豈不欲留公,所以重在彼。
敷陳激忠義,丹衷瀝肺腑。
所期得回天,淹滯寧辭苦。
申胥入秦庭,鄭公使北虜。
一哭能借兵,片言回杰黠。
中誠茍有至,感通無金石。
矧惟圣天子,眷我東藩國。
歸來荷寵命,佇快與情郁。
王事偶未遑,取別何草草。
短詩寄寸心,面目遼陽道(太祖高皇帝創(chuàng)立制度。纂錄為書。名曰文明會典。李貳相繼孟赴京。始購得而還。見于朝鮮下。書以國朝璿系為李仁任之后。又載太祖所無之事。頗涉不順。其傳聞記事。訛舛不詳至此。使圣祖受惡名于天下后世。義所盡陳。奏請改正。故命別陳文學重臣可堪專對回?者。以充使價而遣。李公應(yīng)選而行。)。
聞道儒林近嶺邊,章江西上孝廉船。
片帆煙水三千里,雙劍風云二十年。
韋氏只今推世業(yè),文翁不敢倚先賢。
故人相送堪相笑,猶得微官足酒錢。
曲巷高墻立水限,碧桃如盞盡重臺。
倍將夜月憑誰襞,吹殺春風未易開。
清麝乍飛明府蓋,寒酥濃笑美人腮。
年年繞樹雙蝴蝶,說是何郎為粉來。
西子當年浣苧羅(羅古通蘿),山樊阿姊(音子)亦凌波。
一叢掛向黃門壁,二美容顏若個過。
秦樓有女身姓羅,使君立馬待回波。
正侶水仙初放雪,二十未足十五過。
年年花藥縳紅羅,給諫池塘影赤波。
爭似黃冠簪玉導,色雖不及豐神過。
弓鞋窄窄寸來羅,踏水乘魚淺淺波。
誰把江蛾勾入畫,夫人自嫁不吾過。
海樵筆能移汨羅,分明紙上皺鱗波。
況添一種梅花妹,比較離騷香更過。
旅食對春暉,朝來過客稀。
因君懷白社,好我似緇衣。
得意花隨發(fā),無情鳥亂飛。
掄才聞漢詔,莫把素心違。
宰荔灣陳文學 明 · 林大春
七言律詩
先是,鄭甥為予道謹齋之賢,予既知有荔灣矣。予從子應(yīng)岳復(fù)有請曰:“荔灣于謹齋為昆季,即中表□□□所主,而岳之所主則其侄洪源,然總之者荔灣也。荔灣負奇而文,與謹齋齊名,蓋雅士也。岳常從季父遨游其家,從容間語,未嘗不敬慕伯父,皆有意于伯父之言者,似不可無作?!蹦藦?fù)為是詩以寄之。
美人贈我雙瑯玕,何似陳家有二難。
予季平生氣凌斗,與君邂逅心如丹。
晴云金谷飛觴暮,皓月珠江倚劍寒。
況復(fù)阿咸陪笑語,別來猶自憶新歡。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