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黃鶴仙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秋日登浮邱臺
明 ·
陳堂
七言律詩
浮邱山上有高臺,掃石酣歌坐綠苔。
豈為悲秋同作客,祇緣探勝共銜杯。
孤亭丹井清相映,
黃鶴仙
翁去不回。
一葉風(fēng)濤云外起,卻疑笙籟自天來
⑴
。
按:陳永滔整理
⑴ 以上明郭棐、清陳蘭芝《嶺海名勝記》卷五
黃鶴樓
明 ·
郭正域
七言律詩
黃鶴高飛去不留,丹梯縹緲鎖丹丘①。
遙連瀛海三千界②,似接神仙十二樓③。
滿眼帆檣飛漠漠,一天煙樹晚悠悠。
卻嫌李白少情思,不肯題詩在上頭。
【校注】 (1)縹緲:高遠(yuǎn)貌。李白《天門山》:“參差遠(yuǎn)天際,縹緲青霞外?!钡で穑荷裨捴猩裣芍?,晝夜長明?!冻o·遠(yuǎn)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 (2)瀛海:謂大海?!墩摵狻ふ勌臁罚骸熬胖葜?,更有瀛海?!眰髡f中神仙之山瀛州、蓬萊、方壺皆居海中,故以瀛海為神仙所居。三千界:即佛語之三千大千世界。據(jù)《智度論》七《釋氏要覽·界趣》,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郭,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合則為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合則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合則為大千世界,總稱三千世界。白居易《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危亭絕頂四無鄰,見盡三千大世界?!?(3)十二樓:《漢書·郊祀志》:“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zhí)期,名曰迎年?!庇帧妒抻洝罚骸袄錾较陋M上廣,故名曰昆侖,山三角。其一角正東,名昆侖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塘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詩首二句謂
黃鶴仙
去,遂留此仙樓立于丹丘靈界;頷聯(lián)承上寫此樓與其他仙境遙遙相接,可與之媲美;頸聯(lián)為眼前景象,帆檣漠漠,晚樹悠悠,“滿眼”“一天”,謂所見皆是;尾聯(lián)以太白未曾題詩上頭為憾事,亦為贊嘆風(fēng)物之佳,鶴樓之勝。
次九老會韻
其二
明 ·
姜沆
七言絕句
間世群英才且雄,風(fēng)流還似洛中翁。
君看九老樽前會,白發(fā)婆娑醉睡同
(公所修九老會稧帖。年久散失。獨(dú)其時酬唱詩什。錄在于同敦寧李公茂林后孫家。追得之。諸公只書別號。其姓名今不可詳。而李公惟無號而書全城后人。一依元本謄刊。以俟追考。公先考不如堂。贈贊成府君于萬歷甲寅間。與
友松
申公橃,峒隱李公義健,永思鄭公演,四味堂金公克孝,醉翁鄭公應(yīng)鐸,六勿李公肇敏,東皋李公瑗,新谷俞公濯成九老會。稧帖傳于世。厥后歷三十三年丙戌。公又繼之。一代稱艷。以為稀有盛事云。)
。
陜川涵碧樓重建上梁文
(代從兄作)
其一
清 ·
趙持謙
古者棟宇取大壯。蓋易象之可觀。物之成毀尋無窮。信天道之必復(fù)。肆拓千古之舊址。遠(yuǎn)追八詠之遺模。幾年狐貍攸居。今日燕雀相賀。顧玆江陽為邑。美哉山水之鄉(xiāng)。大倻之開國茫然。孤云之棲真遠(yuǎn)矣。黃溪瀑龍門寺。久擅奇于海東。紅流洞月笛峰。已傳名于天下。又于郡居牛鳴之地。別有神仙鶴背之天。青山北來。帶伽倻之秀色。綠水南瀉。分智異之澄流。異脈靈源。于斯相萃?;ふ嬖?。夫豈偶成。一面清漪。掩映菱花之鏡。千回翠壁。橫展云錦之屏。昔有高樓于此間。平涵滿江之凝碧。肇取清景以為額??烧张R川之彩毫。表里之形勝無涯。古今之物色不盡。長洲古渡。歷歷平沙。脩竹幽林。依依巨藪。蕭寺之疏鐘來度。宛若姑蘇城邊。斷岸之奇巖陡高。自同黃州江上?;浽谇俺紕?chuàng)建。出于上洛公之胤金侯所經(jīng)營。維時安震為記文。謂與永明寺之浮碧樓相甲乙。詞人朗吟。至今流傳。良宰重修。于志昭載。星移物換??v仙境之久荒。石老云愁。尚遺墟之可記。某一種彭澤之秫。四見河陽之花。徘徊古城。竹竹之遐躅增感。坐嘯高閣。草草之治理可論。幸玆簿書少閒。不淺登覽之興。顧今邑里粗保。無妨營作之功。月捐捧錢。已儲輪輿之費(fèi)。天扶爽塏。偶得漂下之材。遂乃考圖經(jīng)詢父老。乘孟秋之馀隙。筮吉日兮良辰。裁基于虛碧之間。列楹于沖瀜之上。榛莽辟而魚鱗雁齒之猶在。鋸斧趨而鳥革翚飛之便成。彩棟玲瓏。映半壁之蒼翠。雕甍縹緲。拂層霄之煙霞。光浮萬頃琉璃堆。水如舞而山欲笑。影落千尋馮夷窟。龍為眩而魚亦驚。倚欄干而納清風(fēng)。迢迢乎浮埃迥絕。俯空明而導(dǎo)皓月。飄飄然灝氣與游。近睇則若蜃氣所凝。遠(yuǎn)望則若龍眠所畫。捲簾而銀漢欲滴。穿徑而石門自開。前后檐楹。視舊制而加敞。東西崖壑。標(biāo)新名而增華。層層立巖盤石之崔嵬隱嶙??梢詸M笛調(diào)琴而下上。曲曲淺瀨幽磯之環(huán)回窈窕。于焉垂綸濯足而往來。絕頂捫蘿。便有出塵之想。長安回首。更切向日之情。清宵泛舟。可續(xù)蘇仙之賦。暇日憑檻??跋豸又畱n。又有云衲之協(xié)謀。復(fù)起煙湖之廢剎。諸天之花雨相接。一區(qū)之風(fēng)致更長。歷品南紀(jì)數(shù)千里之間。地實(shí)無與之比。重?zé)ǔ苫倌曛?。時蓋有待而然。紛彼士女之聳觀。咸曰鬼神之陰相。況昔金雞歲肇創(chuàng)。今至金雞秋復(fù)舊。首尾花甲之相符。何但黃鶴樓搥碎。上訴
黃鶴仙
無依。芳菲粉壁之再飾。凡有聞?wù)?。莫不異之。敢效月斧之音。載贊虹梁之舉。
兒郎偉,拋梁東,郭外長林蒼翠籠。
清游日日不知返,太守何妨為醉翁。
題木刻屏
其一
黃鶴仙
蹤
(乾隆壬寅)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江夏層甍黃鶴傳,李
(白)
崔
(顥)
二律早空前。
偶然憶詠十洲畫,石火光陰閱□年
⑴
。
⑴ 丙寅春于南苑行宮題仇英黃鶴樓圖有兩個地仙誰跨鶴之句蓋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又云費(fèi)文偉登仙亦駕黃鶴返憩于此今距前題畫時忽又三十馀年矣
峴山
清 ·
袁枚
七言律詩
浮生幾載青山酒,名士常為萬古愁。
雙淚偶揮羊太傅,一碑如補(bǔ)晉春秋。
樓傳
黃鶴仙
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兒天下滿,襄陽片石若為留。
過黃鶴樓廢址二首
其二
清 ·
譚溥
七言律詩
此地曾逢
黃鶴仙
,樓高分據(jù)楚云巔。
蛇山沽酒負(fù)良約
(與王孝鳳約重游未果)
,襄水回舟空昔緣。
萬古奇情銷漢月,百年清夢冷湖天。
問誰更擪江城笛,吹落梅花何處邊?
按:本集
黃鶴樓同沈濟(jì)川作
清 ·
楊紹奇
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日空懷
黃鶴仙
。
縹渺不隨江月到,風(fēng)流應(yīng)逐楚云傳。
杯銜落日臨城北,樓鎖飛濤繞檻前。
形勝巍然何處好?碧山紅樹總無邊。
按:同上
題戴文節(jié)公湖天清曉圖
清末至民國 ·
陳曾壽
畫家正宗稱四王,導(dǎo)源董巨承悅黃。
從風(fēng)蔚起紛百輩,誰歟殿者戴侍郎。
侍郎觥觥表節(jié)義,托興丹青特馀事。
云龍上下邵
(位西)
許
(滇生)
曾
(滌生)
,鎖院風(fēng)流后難繼。
家住錢塘山水絕,盡化煙云為筆墨。
幽人懷抱非世間,愛摹清曉湖天色。
南北沉沉橫兩峰,落月未落聞疏鐘。
云鬟不動睡初起,愁絕西子難為容。
古來能手各爭席,秀韻天成公第一。
沆瀣吸取
黃鶴仙
⑴
,山林獨(dú)往營邱筆。
卷中云物皆依舊,可惜靈區(qū)蒙海臭。
忠魂應(yīng)自戀清暉,華表堪悲朱鳥咮。
故家喬木跡未蕪,清泠有硯今在無
(公殉難,攜畫硯沉園池中。)
。
但應(yīng)模糊滅聞見,夜山繼繪高尚書。
⑴ 叔明有《湖山清曉圖》,王世貞題詩有「吸將三斛碧沆瀣」之句。
柳亭
(對面有仙姑古跡)
近現(xiàn)代 ·
江峰青
對聯(lián)
軼跡到今傳,僅余古洞煙霞,
黃鶴仙
蹤何處去;
柔條如此好,所愿封侯夫婿,綠楊時節(jié)在家多。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