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默

相關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9—167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太倉人,字駿公,號梅村。復社張溥弟子。明崇禎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弘光時為少詹事,以馬士英、阮大鋮當權,乞假歸。入清,閉門不出,仍主持文社,聲名甚重。后以陳名夏、陳之遴等薦,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順治九年進京,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十四年南歸家居。奏銷案起,幾至破家。遺命以僧服殮,題“詩人吳梅村之墓”。學問淵博,詩尤工麗,所作歌行均足備掌故。有《梅村家藏稿》、《綏寇紀略》、《太倉十子詩選》。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
吳偉業(yè),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人。明崇禎辛未一甲二名進士,歷官庶子。福王時,召拜少詹事。入國朝,授秘書院侍講,擢國子監(jiān)祭酒。有《梅村集》。
詞學圖錄
【吳偉業(yè)】(1609-1683) 字駿公,號梅村。江南太倉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授編修,遷左庶子。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順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歷官秘書院侍講、國子監(jiān)祭酒。后二年乞假歸。工詩,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少作才華艷發(fā),吐納風流,及閱歷興亡,則激楚蒼涼。尤工七言歌行,人號"梅村體",一時稱為絕調(diào)。亦工古文辭,能作戲曲。馀事填詞,長調(diào)蒼莽無盡,小令流麗穩(wěn)妥,亦負時名。有《梅村家藏稿》及傳奇《秣陵春》、雜劇《臨春閣》、《通天臺》。詞集名《梅村詞》。今人輯有《吳梅村全集》。
清詩別裁集
字駿公,江南太倉人。崇禎辛未賜進士第二人。國朝官祭酒。著有《梅村集》。○梅村七言古,專仿元、白,世傳誦之。然時有嫩句、累句。五七言近體,聲華格律不減唐人,一時無與為儷,故特表而出之?!鹈反骞蕠迹瑫r時流露?!肚矏灐吩疲骸肮嗜送侦芷拮?,我因親在何敢死,不意而今至于此?!庇帧恫≈小吩~曰:“故人慷慨多奇節(jié),為當年沈吟不斷。草間偷活?!薄懊撳炱捩鄯且资?,竟一錢不值何須說?!弊x者每哀其志。若虞山不著一辭矣。此二人同異之辨。
梅村詩馀·序
詞者,詩之馀也。
乃詩人與詞人,有不相兼者。
如李杜,皆詩人也。
然太白《菩薩蠻》、《憶秦娥》為詞開山,而子美無之也。
溫、李皆詩人也,然飛卿《玉樓春》、《更漏子》為詞擅場,而義山無之也。
歐、蘇以文章大手,降體為詞,東坡「大江東去」卓絕千古,而六一婉麗,實妙于蘇。
介甫偶然涉筆,而子固無之。
眉山一家,老泉、子由無之也。
以辛幼安之豪氣,而人謂其不當以詩名,而以詞名,豈詩與詞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
有明才人,莫過于楊用修、湯若士,用修親抱琵琶度北曲,而詞顧寥寥。
若士四夢,為南曲野狐精,而填詞自賓白外無聞焉。
即詞與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
近日詞林宗匠,往往專意詩古文,至度曲倚聲,則多擱筆,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見梅村先生耳。
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猶謙讓未遑,謂予曰:「若文則吾豈敢,于詩或庶幾焉。
」今讀其七言古律諸體,流連光景,哀樂纏綿,使人一唱三嘆,有不堪為懷者。
及所制《通天臺》、《臨春閣》、《秣陵春》諸曲,亦于興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
蓋先生之遇為之也。
詞在季孟之間,雖所作無多,要皆合于國風,好色小雅,怨誹之致。
故余嘗謂先生之詩可為詞,詞可為曲。
然而詩之格不墜,詞曲之格不抗者,則下筆之妙,古人所不及也。
休寧孫無言遍徵當代名家詞,將以梅村編首,亡何而梅村歿矣。
孫子手卷不釋,仍寓余評次刻之,可謂篤好深思。
而余于先生,琴樽風月,未忘平生。
故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
予觀先生遺命,于墓前立一圓石,題曰「詞人吳某之墓」。
蓋先生退然以詞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終于詞人,則先生之遇為之也。
悲夫。
蘭陵鄒祗謨序
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駿公,太倉人。順治初,官祭酒。有梅村集。
維基
吳偉業(yè)(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祖籍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市),祖父始遷居太倉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明末清初詩人、政治人物,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倉的一書香家庭。幼時受學于同鄉(xiāng)張溥,文名卓著,積極參加復社,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和當時的陳維崧、吳兆騫、嚴繩孫等才子有交往,且與著名歌妓卞玉京有過一段姻緣。與陳之遴為兒女親家。崇禎三年(1630年),吳偉業(yè)應應天鄉(xiāng)試,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會試第一名,溫體仁黨人誣陷周延儒,偉業(yè)被控與延儒勾結作弊,崇禎帝調(diào)閱試卷,御覽之后,在吳的試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殿試高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賜馳節(jié)還里門”,娶先室程氏。 崇禎十一年(1638年),崇禎帝臨場視學,觀看皇子就學情況,親問《尚書》大義,講畢,獲賜“龍團月片,甘瓜脆李”。歷官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左庶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后,短暫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請假歸鄉(xiāng)。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吳偉業(yè)攜家眷逃難,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礬清湖親戚家,隱居不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7 【介紹】: 清河南孟縣人,字子展,號行屋。
明崇禎元年進士,官至司業(yè)。
明末在京師降李自成,繼又降清,授原官。
有《澹友軒集》、《桴庵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9—1670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后來專研歷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jīng),長于《》、《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三
董以寧,字文友,號宛齋,武進人。諸生。有《正誼堂詩集》。
詞學圖錄
董以寧(1629-1669) 字文友,號宛齋。武進人。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并稱"毗陵四才子"。精通音律,詞尤善寫閨中情致。有《正誼堂詩集》、《文友文選》。詞集名《蓉渡詞》。
簡介
往歲,吾友孫無言稱毗陵董文友先生,有弟子數(shù)百人,談經(jīng)不輟。
私意董子,當不必求之風流軼宕中矣。
他日,無言出董子《蓉渡詞》,讀之,何其嫣然以媚,婉約而多思也。
昔子瞻《尚書》、《論語》、《》皆有傅,而舞裙歌板之間,又復新聲繚繞,乃知風流軼宕,亦猶風人之旨也。
董子著書滿家,天下稱之,填詞特董子馀事耳。
吾近得從董子飲瓊花臺畔,見其翩翩霞舉,異時過其讀書處,則絳帷后,當必有季長女樂。
書此以為后堂之券,成都楊岱東子撰。
清詩別裁集
字文友,江南武進人?!鹞挠雅c陳太史其年、鄒進士吁士并有才子之目,生平急友朋難,奮不顧身,亦豪士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1—1688 【介紹】: 清江蘇宜興人,字其年,號迦陵。陳貞慧子。十七歲為諸生。美髭髯,時稱“陳髯”。駢文及詞,最負盛名。詩各體皆工。康熙間舉鴻博一等,授檢討,與修《明史》,越四年而卒。有《兩晉南北史集珍》、《湖海樓詩集》、《迦陵文集》、《迦陵詞》。
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五
陳維崧,字其年,一字迦陵,宜興人。諸生。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有《湖海樓集》。
詞學圖錄
陳維崧(1625-1682) 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諸生。少負才名,吳偉業(yè)譽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然科舉數(shù)不利,游食四方。至京交朱彝尊,合刻《朱陳村詞》,名噪都下??滴跏四?1679)舉博學鴻詞,授檢討。與修《明史》。工駢文,才力富健,風骨渾成,為清初名家。其詩則近吳偉業(yè)婁東一派。最工詞,負盛名,為陽羨詞派宗主,所為詞沉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內(nèi)容題材十分廣闊,對詞境有開拓之功。與朱彝尊并稱"陳朱"或"朱陳"。有《湖海樓全集》。詞集名《湖海樓詞》。又與吳本嵩等輯《今詞苑》,與曹亮武等輯《荊溪詞初集》。
清詩別裁集
字其年,江南宜興人。康熙己未,以諸生召試博學鴻辭,官翰林院檢討。著有《湖海集》。○陳檢討四六及詞,宇內(nèi)稱許,而詩品古今體皆極擅場,尤在四六與詞之上,從前人無品評者,故特表之?!饳z討年四十馀,尚為諸生,有日者謂之曰:“君過五十,必入翰林?!泵疯妓举浽娪小俺瘉砣照邩蜻呥^,為許功名似馬周”句,后果然。事見《池北偶談》。
烏絲詞·序
丙午之秋,余與陳子其年俱落第,后會黃山孫子無言,意欲以吾兩人詩馀梓以行世者。
嗟乎!
余與陳子少志觀光,許身稷契,意謂有神之筆。
庶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誰知蕭條瓠落,而與鶯嘴啄紅,燕尾點綠,爭長于鉤簾借月,染云為幌之間,豈吾兩人之志哉?
陳子嘆曰:是亦何傷!
丈夫處不得志,正當如柳郎中使十七八女郎按紅牙拍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以陶寫性情,吾將以秦七、黃九作萱草忘憂耳。
雖然昔裴休為相,李群玉能詩,薦授校書郎,而陳去非長于歌詞,亦為高宗所眷注。
孰謂詩詞一道,何嘗不得知巳于天子宰相哉。
彼尤尚書謂程正伯之文每過于詩,說者以為是時當涂諸公方且以文章薦正伯,尤公之言,可謂識正伯之大者。
但不知代往年遙,此事可傳,而復可見否耶?
為勸陳子生逢堯舜,垂翅青冥,此意宜付之悠悠,曠士之胸,且暫往東皋,與汝石交辟疆冒君,每得一好詞,如沈廉叔、陳君寵輩,付蓮、鴻、蘋、云,品清謳為一笑樂。
冬季歸陽羨,當復借紫云相伴,又何減堯章過垂虹橋畔,小紅低唱我吹簫也。
至于裁云縫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聲,驅(qū)遣齊梁,輿臺溫李,則又當世傳寫,織帕機房,不必待余揚扢矣。
時窮冬凜冽,不亞改之寒甚手顫時,陳子幸為余沽酒。
江都宗元鼎定九撰。
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其年,宜興人。官檢討。有授簡湖海詩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字善百,號散木。明學禎舉人。入清官知縣。有《楚云章句》、《半豹吟》、《??園集》、《含影詞》、《種瑤草》等。
含影詞·序
語言文字之所發(fā),恒本乎其人之性情,嘗持此以取友,百不失一,今讀吾友陳子散木《含影詞》而竊有怪焉。
散木素狷介,不為茍容,落落寡合,與同好堅則金石,意所不屬,望望然去之。
性嗜飲,善治觴政,生平博覽強記,每與座客會隸事,肆應不竭,健辯論,遇客或不合,抗首立拄之,不少遷隨,或憾焉。
散木聞而曰:我之所嫉怒,我固然即爾見喜正復何益。
予嘗述其言其舉于鄉(xiāng),也方弱冠。
當是時士子以科名為貴,競以得失相重輕,散木才勇氣銳,得此又早,盛自期待,岸然不與庸俗接,其慕之而不獲,從與游者多怨恨,散木絕不為意。
既屢困公車又顛連大,故不得已而筮仕,得保定之新安令,終以不肯折腰,解組歸益。
獨行其意,托興于詩詞雅好,游名山水之所在,淹留至忘歲月,家人生產(chǎn)不問也。
夫以孤騫簡傲之性而為填詞,則妍越嫵媚,淫放蕩逸,如冶容靚妝,目遇心搖,使予初未交其人而遽讀其詞,謂出自風流年少無疑也。
皮日休常怪宋廣平之為人,謂其鐵心石腸,而為《梅花賦》,則清便艷發(fā),類南朝徐庾體,彷之而作《桃花賦》,秾麗纖巧,亦極其致。
東坡序沈太守《牡丹記》則云:公自耆老重德,而予又方蠢迂,闊其于此書,無乃皆非其人。
以予觀于散木亦云然哉,梓成屬序于予,予曰散木之詞,不待予文而傳也。
然千載而下,讀其詞而觀予斯文,以想見其為人,則其人之性情非予莫之傳也,然茲刻也。
為家桴庵董其役以傳于世,則桴庵表彰之功,謂又可沒也哉。
慈湖孫金礪撰。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如皋人,住舍桴庵,有匏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