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樂乘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4 首
二月已將半,江南雜花朵。
此時君不歸,辜負閒中坐。
君言三日行,行李已包裹。
生平愛好春,盛事肯相左。
煙水綠濛濛,雞籠迎畫舸。
玉蘭正高倩,垂楊復(fù)婀娜。
鶯聲一萬樹,處處聽皆可。
東風(fēng)動微波,石瀨春帆簸。
我亦樂乘潮,塵緣苦羈鎖。
夢想攝山居,未得縱江柁。
何日便南下,夙愿一朝果。
更覓獻花巖,巖中暢容我。
逢君迭主賓,笑語江風(fēng)墮。
萬事一微塵,超然離偏頗。
海南論名士,山南得雋人。
自天麟抱送,觀國鳳來賓。
日照三千字,年回十九春(公年十九。御策推科。)。
茜紅袍色嫩,艾綠鬢毛新。
鴻陸共儀羽,鯤溟躍怒鱗。
景星郎署夜,仙漏帝宮晨。
美器須盤錯,豐資見篤純。
醨糟混哺啜,堅白謝緇磷。
得意名喧眾,需時藝絕倫。
簿書驚百吏,詞判壓群鄰。
摘細功穿葉,覃精勢斲輪。
股肱思報主,毫發(fā)肯謀身。
棟合干云梓,璋堪照夜珍。
居然綬累若,不是跡沉淪。
圣代治明孝,卿材乞為貧(公以夏官郎。求養(yǎng)嶺邑。)。
舄鳧辭日陛,琴鶴下秋旻。
邑自江山勝,天惟雨露仁。
?衣隨帳幾,華佩綰銅銀。
吹角星侵座,褰帷月滿闉。
聲連五褲頌,眉解萬家顰。
犀燭通幽覿,牛刀入細均。
筑堂閒射鴨,行圃樂乘骃。
法已懲奸竊,風(fēng)今息訟嚚。
浦珠光炳爛,岐麥氣缊絪。
馀力開文肆,繁懷暢酒茵。
放衙青玉案,欹枕白綸巾。
瑞彩扶南極,丹誠拱北辰。
野云低水竹,橋雨長泥莼。
夢挹羲皇臥,心游太古淳。
與僧尋寺遠,留客上樓頻。
敏捷詞無敵,縱橫筆有神。
令何嫌促迫,思不費吟呻。
戛玉聲聲朗,鍊金字字馴。
乍疑輕舍括,徐覺富盈囷。
認是圭兼卣,寧論璞與珉。
政先行節(jié)儉,文擬試經(jīng)綸。
祿薄存交誼,官閒獲眾訚。
沉深皆古道,蕭灑亦天真。
座客呼文舉,郊氓仰信臣。
棲惟鸞穆穆,飛則鷺振振。
向者聞猶慣,其人美且赟。
顧?quán)挡牟活?,寥落分何因?div class="99v60is" id='poem_sentence_41_1654966_comment'>
小伎矜雕篆,深情荷飲醇。
歲華齊鬢頰,朝著并簪紳。
憶別清樓酒,違歡紫陌塵(余在京。累欲尋之而未果。)。
剖符欣密邇,傾蓋幸紛繽。
畫席斑青草,澄江帶白蘋。
巷聞嘶柳馬,原眺食蘋麇。
浪泊憐登楚,沾濡念在陳。
放歌酬款曲(余賦放歌行一篇以送。),零淚話酸辛。
契??分江右,提攜轉(zhuǎn)海濱(夏。余分寓東海。)。
東游悵云樹,西出詠山榛(秋轉(zhuǎn)往京師。)。
一札魚仍阻,三秋雁未臻。
曳裾顏獨赭,操瑟眼俱瞋。
匣有蛟龍怒,門多虎豹嗔。
羈心嶺渺渺,鄉(xiāng)夢水粼粼。
題柱人歸蜀,懷瓊客出秦。
雨餐千里道,冰宿兩湖漘。
行李寒天暮,娥林臘月初(自京到居昌。)
郡城高錯落,亭榭迥嶙峋。
清賞煙籠桂,幽奇雪簸筠。
掣鈴非李白,驚坐即陳遵。
邂逅神仙尉,聯(lián)翩宿昔親。
博山香勃郁,輕佩玉璘?。
秋月明羞頰,春花絳妒唇。
奪釵看作鳳,低首喜如螓。
落筆詩交唱,連觴酒慢巡。
笑多資謔浪,談悉聽溫諄。
肝肺無留障,形骸不設(shè)畛。
長吟問城市,恭祝向楓宸。
九德工賓舞,三司慎睿掄。
頌喧神降岳,恩起士耕莘。
共睹王猷塞,爭言圣道伸。
結(jié)蘭容信直,垂藻勖同寅
怨必消廉藺,猜應(yīng)解復(fù)恂。
幾回沽駿馬,誰是畫麒麟。
繡服華秾郁,朱車響隱轔。
自知居側(cè)陋,曾被化陶勻。
渤化方潛豹,淮風(fēng)遂貢蠙。
虛稱倒巴峽,狂許敵峨岷。
健草傳王勃,嵬科到郗詵。
物嫌名烜焃,理合命艱屯。
出作看花子,歸成擊壤民。
游歡荷朋友,生事托婚姻。
葛屨寧嫌魏,禾麻且詠豳。
陸沉君匪拙,陵替我偏堙。
爽朗龜書浦(洛江。),崢嶸鶴駕垠(公榮川人。鶴山在榮川。)。
采岡芝可飽,遵渚蕙堪綛。
世得措熙皞,兵無戍甫申。
弦歌二南婉,衣帶五章彬。
禮俗今鄒魯,儒聲舊洛閩。
浮榮等敞屣,湛樂在農(nóng)畇。
借問攜琴酒,何如佩組紃。
此言由臭味,私志及謀詢。
倦策朝隨鷺,征衫夕擁鶉。
故山啼鳥徑,滄海釣魚緡。
攀桂春將夏,扶桑日出寅。
別懷亭黯黯,流節(jié)葉蓁蓁。
絆足愁縈枳,羸軀困采薪。
佳期已晼晚,花阻武陵津。
⑴ 清樓在道州。壬辰。公以檢田使到清樓。始相見。
⑵ 甲午春。自居昌有事高靈。與余相見于江上。因到弊廬。
⑶ 甲午立春。御制詩云新春何以祝。朝著愿同寅。
⑷ 伽倻紅流洞。有武陵橋。曾與公約會而未就。自嘆其負期也。
于平原作(乾隆辛卯)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趙地雖稱廣幅員,平原已在極東邊。
封君仍用國中事,名正于斯未信然。
按:辛未春過平原曾為平原行詠趙勝事茲考史記平原君傳勝封于東武城其地為今東昌府之武城縣東距平原雖不及三十里然漢書地理志平原郡止云高帝置屬青州而馬端臨文獻通考于德州注云戰(zhàn)國屬齊平原乃其所領(lǐng)則平原是齊地而非趙邑況左傳稱齊之封履西至于河大河在平原之西趙之東偏雖廣安得越河而兼有齊地乎復(fù)考春申君傳張守節(jié)正義云四君封邑檢皆不獲惟平原有地又非趙境是平原乃當(dāng)日封號而非實有其邑猶廉頗之為信平樂乘之為武襄也且勝為趙相治國事東武城特其食邑亦如田文之封薛然孟嘗罷相嘗至于薛若勝則始終未出趙都本傳具在不聞有居武城事何況平原志乘于平原直指為勝封邑傅會失考不足為據(jù)則前詩謂之假借命篇猶可若舉以屬趙將以辭害意懼夫泥而滋惑也因復(fù)經(jīng)平原申其義而為之辨
自昔飛緱嶺,何時止魯園。
衛(wèi)君不相諒,謂爾樂乘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