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今釋

相關(guān)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jìn)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全粵詩·卷五七八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
香山人。
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jìn)士,擬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歷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禎初,晉左春坊充經(jīng)筵日講官。
會纂修《神廟實錄》成,晉少詹事兼侍講學(xué)士,歷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yīng)熊入閣,溫體仁久柄政,欲斥給事中許譽卿,已擬旨,文震孟爭之,吾騶亦助為言。
體仁訐奏,帝奪震孟官,兼罷吾騶。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為首輔,與鄭芝龍議事,輒相牴牾。
閩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趙昱等所攻,引疾去。
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稱號于肇慶,適唐王聿鍵弟聿??嗣為唐王者,與大學(xué)士何吾騶自閩浮海至南海,關(guān)捷先等首倡兄終弟及議。
大學(xué)士蘇觀生遂與吾騶及布政使顧元鏡、侍郎東莞王應(yīng)華、南海曾道唯、總督林察等擁立聿??,改年紹武。
就都司署為行宮,應(yīng)華、道唯并拜東閣大學(xué)士。
招海上四姓盜,授總兵等官,與肇慶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廣州,時唐王聿??方事閱射,急易服逾垣匿王應(yīng)華家,俄縋城走,為追騎所獲,投繯而絕。
何吾騶及應(yīng)華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氣堂詩文集》三十卷、《經(jīng)筵日講拜稽錄》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云笈軒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種》。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維基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騶一名出自中國上古神獸騶吾,其形象一說是頭黑色紋路的白老虎,另一說則是頭五彩斑斕的長尾虎,因騶吾心地善良,從不吃有生命的物體,又在中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故何吾騶初字曰:“瑞虎”。,又字龍友,號象岡,晚號閒足道人。廣東香山小欖鎮(zhèn)(今中山市)人。進(jìn)士出身。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jìn)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經(jīng)筵講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崇禎五年(1632年)擢禮部右侍郎。崇禎六年(1633年)升禮部尚書,任大學(xué)士兼代理首輔。因與文震孟為給事中許譽卿辯護(hù),為溫體仁訐奏,罷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陷南京,唐王朱聿鍵召任首輔,與鄭芝龍不合,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與大學(xué)士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紹武帝,有足疾,后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入廣州,吾騶投降。稱疾還鄉(xiāng),卒于家。
余文??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余文??(16世紀(jì)—17世紀(jì)),四川重慶府長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余文??是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的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jìn)士,獲授江都知縣,公正判決案件,然而為人坦恕不嚴(yán)苛,每晚為民事通宵端坐。
天啟五年(1625年)行取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任湖廣道御史,疏陳貴州軍事,請求削葉向高籍遭罷歸;崇禎初年恢復(fù)原職,但在四年(1631年)監(jiān)考武會試不力被削籍,又和馬思理、高倬因事下大理寺,得陳于廷抗疏救回。
后來余文??得起用為南京大理寺右丞,歷任左少卿、大理卿后回鄉(xiāng);永歷三年二月(1649年)他前往肇慶謁見永歷帝,擢官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和宗室朱盛濃審問永歷朝五虎(袁彭年、劉湘客、金堡、丁時魁、蒙正發(fā)),再調(diào)左都御史署都察院,很快投降清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1—1649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錫君,改字仲緘,號牧游。崇禎十年進(jìn)士。歷官長沙知府,以督鄉(xiāng)兵鎮(zhèn)壓各地民眾起事,得知兵名。南明隆武時任湖北巡撫,與總督何騰蛟聯(lián)合李錦、高一功等,共同抗清。永歷時進(jìn)兵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后兵敗退衡州,又退廣西,在潯州病死。謚文忠。有《堵文忠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牧游,無錫人。崇禎丁丑進(jìn)士,除南戶部主事,歷長沙知府,有《只可吟》。
維基
堵胤錫(1601年—1649年),字仲緘,直隸無錫縣(今屬江蘇無錫市)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堵胤錫生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歲父母雙亡,投靠岳父陳大懋,師從馬世奇,崇禎十年(1637年)中進(jìn)士。
官至長沙府知府。
當(dāng)時山賊蕭相宇作亂,數(shù)敗官兵,堵胤錫能率鄉(xiāng)兵破賊,遂以知兵出名。
李自成死后,其馀部李錦、田見秀、劉汝魁、賀蘭、李來亨等被堵胤錫安撫。
弘光時,歷湖廣參政,行事“茍利國家,我則專之”。
永歷時,任兵部尚書。
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
堵胤錫等人主張聯(lián)合大順軍和大西軍,何騰蛟、瞿式耜反對。
瞿式耜同黨的丁時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喪師失地之罪”。
永歷三年(順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與忠貞營的淮侯劉國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潯州(今廣西桂平),吐血病卒。
贈潯國公,謚文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1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秋野。崇禎四年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歷廣州知府,遷衡永兵備副使。南明永歷時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為官潔廉,遇事持平,不為李元胤等“五虎”所容,被詆為邪黨。以阻孫可望封王,被殺。
維基
嚴(yán)起恒(?
—1651年),字震生,號秋冶(秋野、秋壑),真定籍浙江山陰人。
壬寅十二月二十七日生。
天啟四年甲子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jìn)士,六年除刑部河南司主事,八年廣東恤刑,九年升貴州司員外,十三年官廣州府知府,在廣東任職。
為政寬平不苛,愛民如子,百姓感之,遷任之日,鄉(xiāng)民千馀,擁繞不得行,眾復(fù)輿歸署。
遷湖廣衡永兵備副使。
隆武帝時,任戶部右侍郎,總督湖南錢法。
永歷帝立,兼督湖南軍餉。
王駐武岡,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仍領(lǐng)錢法。
后從王至肇慶。
時朝政決于李元胤,袁彭年、劉湘客、丁時魁、金堡、蒙正發(fā)五人附之,攬權(quán)結(jié)黨,人稱“五虎”。
起恒居其間,無所匡正。
桂林破,從王奔南寧。
永歷帝時,擢拔為太仆卿,不久晉為戶部侍郎,又升戶部尚書,吏部尚書。
永歷四年(1650年)二月,孫可望在貴州自稱秦王,嚴(yán)起恒與吳貞毓皆竭力反對,可望懷恨在心。
是年十一月,孫可望派賀九儀帶兵五千人,刺殺嚴(yán)起恒和楊鼎和、兵科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等五人,投其尸于水,當(dāng)天吳貞毓出差在外得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0或1651 【介紹】: 明清之際湖廣江夏人,字斗生。
明崇禎進(jìn)士,授禮部主事。
南明隆武朝任禮科給事中。
永歷朝官吏科都給事中,屬楚黨,依李元胤,與金堡、袁彭年、劉湘客、蒙正發(fā)號為“五虎”。
后為吳貞毓等所傾,論戍鎮(zhèn)遠(yuǎn),移居桂林。
桂林陷,降清,入孔有德幕,旋病死。
維基
丁時魁,字斗生,湖廣江夏縣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jìn)士,官至禮部主事。
南明時歷任禮科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與左都御史袁彭年、禮部侍郎劉湘客、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合稱五虎,人稱“虎尾”。
桂林失陷后降清,成為孔有德幕僚。
入清后,擔(dān)任過廣西學(xué)道。
不久病死黃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湖廣公安人。明崇禎七年進(jìn)士。以給事中降清,累官布政使。順治間,勸李成棟起兵反清。明桂王朱由榔入廣東,以彭年為左都御史。時號彭年等為“五虎”。
維基
袁彭年,字介眉,號特邱,湖廣公安(今湖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jìn)士出身。
袁彭年與堂兄弟袁祈年同時中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
崇禎七年(1635年)成進(jìn)士,歷仕崇禎、隆武、永歷三朝。
永歷時官左都御史,與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稱“五虎”。
袁彭年為“虎頭”,“言非虎黨不發(fā),事非虎黨不成,星巖道上,遂成虎市”。
降清后,隨佟養(yǎng)甲、李成棟至廣東。
任廣東學(xué)政署布政使。
曾起草告示稱「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guī)」。
隨李成棟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
一次袁彭年同永歷帝起爭執(zhí),出言不遜,帝以“君臣之義”責(zé)之,袁頂撞說:“使去年此日惠國(李成棟)以五千鐵騎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義安在?
”朱由榔氣得變了臉色,群臣也為之咋舌,足見其氣焰囂張。
順治七年(南明永歷五年,1651年)清軍再次攻占廣州,袁彭年在廣東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獻(xiàn)上贓銀八百兩,得保殘生。
清廷厭其反覆不定,不予錄用。
不久病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陜西富平人,字客生,別號端星。
諸生。
諳習(xí)朝廷典故。
南明隆武朝任汀州推官。
永歷朝歷官翰林院編修、都察院僉都御史等,與袁彭年、丁時魁、金堡、蒙正發(fā)并稱“五虎”,把持朝政。
永歷四年因參劾官吏,觸怒馬吉翔等,被劾下獄。
出獄后無所歸,客桂林。
后卒于賀縣山中。
著有《行在陽秋》。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日煒(?
—1650年代),字乾室,潮州府澄??h人,南明政治人物。
李日煒是一名恩貢,獲授岳州照磨;張獻(xiàn)忠攻打湖南,他進(jìn)行離間,多有功勞,之后改任江山知縣,撫理當(dāng)?shù)刎毭?,轉(zhuǎn)為衢州監(jiān)紀(jì)推官。
隆武帝繼位,他擔(dān)任戶部主事催延平府、建寧府借糧餉。
之后在隆武二年(1645年)考取進(jìn)士,任禮科給事中,再改戶科,管理汀州府、邵武府、潮州府、惠州府糧餉。
永歷帝繼位,李日煒轉(zhuǎn)任吏科給事中;李成棟反正時,他和吳貞毓等人在永歷四年(1650年)聯(lián)合彈劾金堡、丁時魁、蒙正發(fā)、劉湘客等「南明五虎」。
后來因為說服郝尚久反正,擢升為刑科都給事中,在任內(nèi)去世。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一
今壁(?
—一六九五),字仞千。
東莞人。
俗姓溫。
弱冠出世,習(xí)毗尼于鼎湖。
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峰,徒步歸之。
禪師一見知為法器,許以入室。
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
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
未幾示寂。
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9—1870 【介紹】: 清江蘇儀徵人,初名廷颶,字讓之,號晚學(xué)居士。諸生。從包世臣學(xué)書,筆法兼采各家,篆、分功力尤深。畫亦高雅有致。
詞學(xué)圖錄
吳熙載(1799-1870) 名廷飏,字讓之,亦作攘之,別署讓翁、晚學(xué)居士、方竹丈人等,堂號師慎軒。
江蘇儀征人。
少為包世臣入室弟子,邃于小學(xué),工四體書,篆隸學(xué)鄧石如,行楷法包世臣。
亦善畫,最工篆刻,得鄧石如精髓,對清末印壇影響甚大,一生刻印數(shù)萬,多不刻邊款,以致流傳甚少。
有《吳讓之印譜》、《師慎軒印譜》、《晉銅鼓齋印存》、《通鑒地理今釋稿》。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