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吳敬梓
相關(guān)人物:
共 2 位
。
共 2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冬青行二首
其二
南宋末 ·
唐玨
冬青花,不可折,南風(fēng)吹涼積香雪。
遙遙翠蓋萬年枝,上有鳳巢下龍穴。
君不見犬之年羊之月,霹靂一聲天地裂。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發(fā)宋陵寢》:歲戊寅,有總江南浮屠者楊璉真伽,怙恩橫肆,勢燄爍人,不可具狀。十二月十有二日,帥徒役頓蕭山,發(fā)趙氏諸陵寢,至斷殘支體,攖珠襦玉柙【攖珠襦玉柙 「攖」,輟耕錄卷四作「攫」,當(dāng)從?!?,焚其胔,棄骨草莽間。時(shí)玨年三十二歲,聞之痛憤。亟貨其家具,得白金百星許,執(zhí)券行貸,得白金又百星許。乃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若干輩,狎坐轟飲。酒且酣,少年起請?jiān)唬骸妇逭?,若是,將何為焉?」唐慘然具以告,愿收遺骸共瘞之。眾謝曰:「諾?!怪幸簧倌暝唬骸赴l(fā)丘中郎將,耽耽餓虎,事露奈何?」唐曰:「余固籌矣。今四郊多暴骨,取竄以易,誰復(fù)知之?」乃斲
文木
為匱,復(fù)黃絹為囊,各署其表曰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為文而告。詰旦,事訖來集,出白金羨馀以酬,戒勿泄。越七日,總浮屠下令裒陵骨,雜置牛馬枯骼中,筑一塔壓之,名曰鎮(zhèn)南。杭民悲切,不忍仰視,了不知陵骨之猶存也。禍淫不爽,流傳京師,上達(dá)四聰,天怒赫赫,飛風(fēng)雷號令,捽首禍者北焉。山陰人始有籍籍傳唐氏者。由是唐之義風(fēng),震動(dòng)吳越,聲生勢長,若胥江掀八月之濤。名雖高,困固自若。明年己卯后上元兩日,唐出觀燈歸,忽坐隕,息奄奄,若將絕者。良久始蘇,曰:吾見黃衣吏持文書來告曰:「王召君?!箤?dǎo)之往,觀闕巍峨,宮宇靚麗,殆非人世間。有一冕旒坐殿上,數(shù)黃衣貴人逡巡降揖曰:「藉君掩骸,其有以報(bào)?!固颇松],造王前。王謂曰:「汝受命窶且貧,兼無妻若子,今忠義動(dòng)天,帝命賜汝伉儷,子三人,田三頃?!拱葜x,降出,遂覺。罔不知其何也。踰時(shí),越有治中袁俊齋至,始下車,為子求師。有以唐薦者,一見,置賓館。一日,問曰:「吾渡江,聞?dòng)刑剖席幩沃T陵骨,子豈其宗耶?」左右指君曰:「此是已?!乖篑敚笆衷唬骸妇伺e,豫讓不能抗也。」曳之坐,北面而納拜焉。禮敬特加,情款益篤。叩知家徒四壁,惻然嗟矜。語左右曰:「唐先生家甚寒,吾當(dāng)料理,使有妻有田以給。」左右逢迎,爰諏爰度,不數(shù)月,二事俱愜,聘婦偶故國之公女,負(fù)郭食故國之公田,所費(fèi)一一自袁出。人固奇唐之節(jié),而又奇唐之遇,兩高之,曰:「二公真義士?!?fàn)柡螳@三丈夫子,鼎立頎頎。凡夢中神所許,稽其數(shù),無一不合。咄咄怪事乃如此。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樹,植于所函土堆上,有詩云云。
題《東湖釣隱圖》贈張無待
明末清初 ·
朱用純
短衣匹馬天涯路,一年一慟空歸去。
不須舍旁苦竹逃,不須岸上牽船住。
泛泛東湖弄碧波,借問姓名張志和。
曾尋滄海逢黃石,且脫青囊掛綠蓑。
有時(shí)放艇湖心白,一竿驚動(dòng)蟄龍宅。
會興云雨遍大荒,再訪五湖范少伯
⑴
。
按:張應(yīng)宿(?—1672)號無待,字月鹿,別署東湖釣隱,浙江鄞縣人,東湖即紹興鏡湖,乃張應(yīng)宿所居處。此人乃明嘉靖兵部尚書張邦奇之后,負(fù)氣誼,不茍然喏。清初游江淮南北,偶來昆山,寓景德寺,邑人葛芝、朱用純、葉奕苞與之為摯友。后病卒于此間,眾人斂金葬之于城內(nèi)馬鞍山南麓,題曰“浙東義士無待張先生之墓”,可見亦為鼎革后而匿跡江湖者。朱用純《毋欺錄》于康熙十一年(1672)記曰:“探月鹿之喪。月鹿來昆,即病于
粒民
齋中,竟不復(fù)起?!惫蕰憾ù嗽妼懹谠撃辍?span id="tyxnm6f"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59489", "poem_note_605241", "粒民")'>粒民為昆山李稷臣之字,一姓魏。
⑴ 張潛之、潘道根輯《國朝昆山詩存》卷二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一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又曾自乾隆癸亥冬一至秦淮,嗣是丁卯、戊辰、己巳間,屢歲客游于此,耳先生名最熟。徒為館扉所闔,望見顏色為難,然詩篇書尺,或見之于他所,輒互為傾倒至矣。辛未春,恭逢圣駕南巡召試,又曾與令嗣舍人烺均蒙異數(shù),私心竊喜,以為天假奇緣,從此可一見先生。而牽挽北去,羈跡京華,與舍人共風(fēng)雨,數(shù)晨夕,至專且久,終以未見先生為憾。去秋取急南還,道出邗上,停舟館驛前,為十月之廿有八日。此間故有先生族人,舍人曾為余言,先生每過維揚(yáng),輒止宿其廬,試走訪焉,則先生果在。薄暮,先生來舟中,相見如舊識,縱譚今古,且訂又曾作客底銷寒,竭歡乃已。又曾敬諾不敢辭。是夕歸,先生竟以無疾終。凌晨而訃音至。于戲傷哉!又曾愿見之心,積之?dāng)?shù)歲,得一見矣,而先生遽一夕而殞,人世怪愕之事無逾于此。于戲,先生之命果止于是耶?抑一見又曾而不憾耶?今夏復(fù)來秦淮,值舍人居憂里門,握手感慟之馀,出先生詩集如干卷,將付梨棗,授又曾且校且讀,悽愴舊懷,輒敘離合生死之故,為題集后十絕句。
國初以來重科第,鼎盛最數(shù)全椒吳。
曾手漁洋居易錄,先生家學(xué)本來殊。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二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住近青溪江令宅,頻年棲泊闕過從。
風(fēng)流轉(zhuǎn)向鯉庭得,話盡長安幾寺鐘。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三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塵海抽身意漸灰,江湖耆舊好追陪。
那知一夕蕪城語,特與先生永訣來。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四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優(yōu)曇華即瓊?cè)A是,千載惟留一見恩。
嗚咽邗溝化為淚,徐寧門是西州門。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五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重覓秦淮十年夢,因看吳質(zhì)一編詩。
驚心把袖揚(yáng)州路,燒燭篷籠夜話時(shí)。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六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古風(fēng)慷慨邁唐音,字字盧仝月蝕心。
但詆父師專制舉,此言便合鑄黃金
⑴
。
⑴ 「如何父師訓(xùn),專儲制舉才」,詩中句也。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七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一首老伶吳祭酒,幾篇樂府白尚書。
人間具眼定能辨,論屬蓋棺非面譽(yù)。
書
吳徵君敏軒先生文木
山房詩集后
其八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絕句
杜老惟耽舊草堂,徵書一任鶴銜將。
閒居日對鐘山坐,贏得儒林外史詳
(先生著有《儒林外史》。)
。
共 2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