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張廷濟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裴山拓寄桂林方孚若詩境小字并其昔與謝蘊山題名石本二首
其一
(辛未)
清 ·
翁方綱
五言律詩
到處題詩境,如緘敬叔時
⑴
。
窊尊厓待剔,漫叟跡誰知
(方孚若又勒此二字于道州窊尊,予屢屬友訪之,不得。元道州窊尊石今為嘉興某僧所得。去年
張叔未
拓以見寄,刻云「方子為元子作」。此石今藏嘉興曹秀才家。)
。
坐臥聞吟嘯,箴規(guī)日奉持。
求方因夢陸,小軸亦吾師。
⑴ 放翁與杜敬叔論詩手札亦鐫桂林巖石。
張叔未
寄古器款識數(shù)種云欲求鐘鼎款識詩先賦此二詩奉寄
其一
(癸亥)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新篁里扁竹新田,深竹香凝古篆煙。
前輩風(fēng)流禾錄少,不藏古瓦獨藏磚。
張叔未
寄古器款識數(shù)種云欲求鐘鼎款識詩先賦此二詩奉寄
其二
(癸亥)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復(fù)齋鑒古筆容齋,薛帖名同孰與儕。
惜未同時徵賦詠,也應(yīng)研石小磨厓。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一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道寂何人伴墨池
(殘石「道寂」蓋子產(chǎn)廟人名。)
,琳瑯金薤閣清儀
(清儀閣,
叔未
藏碑處。)
。
借君硯補張遷頌,我作緘題鄭叟詩。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二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詩話蓬萊骨建安,文章曹植富波瀾。
仲梅那用殘圭覓
(碑石尚馀數(shù)片,為曹仲梅借失。)
,恰弁蘇齋軸序端
(右寄
叔未
二首。)
。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三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蘇齋硯借蕩陰銘,鄭國苔分片石青。
抵得杏林同繪卷,幾行潤色墨馀馨
⑴
。
⑴ 約撮曹序數(shù)聯(lián)寄東侯,以當(dāng)同宴之緣。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四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漫說張碑潤張硯,且摹東里寄東侯。
白頭幾個同年舊,古隸相貽對唱酬
(右寄東侯二首。)
。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五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門生今見登黃閣,正值瓊林再宴時。
潤色果煩東里筆,薇垣序我紀(jì)恩詩。
乾隆己亥秋典試江南榜發(fā)后瀕行于秦淮驛館得見漢蕩陰令張遷碑古拓本摹補今所闕東里潤色四字于篋其后
嘉興張叔未
孝廉以所得唐天寶七載鄭子產(chǎn)廟碑殘石拓寄予以所摹東里潤色字題其冊端今
叔未
琢其殘石為硯鐫此摹字于背復(fù)寄來求題適值甲戌春蒙恩重宴瓊林閣老曹儷笙為作詩序序中兼及予壬申同年鄭東侯蓋東侯今年八十五亦擬北來與此盛典而未果也得
叔未
寄拓硯銘既感門生入閣揆序之非偶然
①
又感鄭公未得同膺重宴之遇而既已俶裝欲來亦得借儷笙此文數(shù)語以記之因賦六詩其前二首寄
張叔未
又二首寄鄭東侯又后二首自題摹硯拓本后
其六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① 儷笙江南己亥鄉(xiāng)舉。
檻倚秦淮舊拓逢,東州隸補墨香濃。
江城廿載臺垣夢,圓到蓬萊第一峰
⑴
。
⑴ 乾隆己卯初奉使江西試院,夢人大書「臺」字,自謂門生當(dāng)有應(yīng)者。其后廿年,乃于己亥江南榜得之。右自題補摹《張遷碑》本二首。
元康磚歌寄詶芑堂兼寄蕓臺
叔未
雪廬
(乙丑)
清 ·
翁方綱
芑堂寄我元康磚,新著三吳古磚記。
摹拓磚文掛壁看,小魚側(cè)映元康字。
修當(dāng)晉尺七寸七,厚以寸二寬寸四。
其質(zhì)堅完中矩繩,其字圭棱不嫵媚。
書來贈我作研材,為君什襲藏書笥。
元康入晉二十載,史系應(yīng)居永平次。
頗怪晉書草草成,惠紀(jì)茲年竟茫昧
(《晉書·惠帝紀(jì)》失載元康年號。)
。
昭哉隸古此大書,似補唐初史家墜。
保母大令敢攀躋,五鳳竹垞休傅會。
邇來磚文匹瓦文,候官林后添詩事。
阮中丞開積古堂,精舍八磚巧位置。
五鳳一磚訂朱誤,歐陽真覿西京器。
誰歟天冊磚右方,宛撫柔荑仙掌勢
⑴
。
清儀閣主張孝廉,亦有齋同八磚例。
鼎彝盉卣以次登,拊泥尌側(cè)其工類。
烏曹作磚考古史,物勒年名昉何世。
芑堂往拓蜀師磚,廿載共論金石契。
雪廬徐子識都籃,近訂海鹽吳蜀志。
墨池云結(jié)湖海盟,吉語銘援祝延義。
新編瑯瑯十且百,呂薛錄馀精款識。
阮錄增諸王復(fù)齋,匯合二張兼
叔未
。
弁卷須君飛白書,釋文竊附覃溪隸。
⑴ 阮蕓臺八磚精舍所藏天冊元年磚有手掌文。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