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吳子光
相關人物:
共 6 位
。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題宋芝山集冊
①
其一
(乙巳)
清 ·
翁方綱
五言律詩
① 六首之一至五。集刻其六,《董文敏仿巨然小幀》。
大江流筆底,小米印鐙光。
孰是安禪處,還從對榻量。
縮之歐楷法,來我晉觀堂。
甘露無多滴,松風萬壑香
(
吳云壑
書《遠禪師贊》。)
。
米書多景樓詩墨跡
①
(丁卯)
清 ·
翁方綱
① 自識云:「禪師有建樓之意,故書?!?/div>
采桑子詞和神曲,坡公未留題壁詩。
豈待西樵王伯子,追想大笑揚頦時。
北窗云捲多異氣,凈名一掃剛風吹。
丹淵華月老顛在,氣挾溟海風檣馳。
諸真環(huán)集擁祥霓
(魚列切。)
,五云閣吏誰藻摛。
元祐之辛攬浮玉,山樵銘訪同法芝。
正對三山縱奇筆,雄跨萬古濡淋漓。
海耶岳耶境孰指,鰲門那必接鳳池。
江山第一樓第一,云壑大書無此奇
(北固山有
吳云壑
書「天下第一江山」字。)
。
三十六峰硯山抱,才覓晉唐古屋基。
此樓此詩照江水,未必石刻神能追
⑴
。
大江真氣在橫幾,建樓且莫誇禪師。
⑴ 《安氏書畫記》云:「此跡已勒于石?!?/div>
西江絕句
其十二
(庚辰)
清 ·
申緯
七言絕句
顏?參米態(tài)尤殊,天馬行空絕步趨。
今日維舟榜書下,金焦咫尺對虛無
(龍山浥清樓。有松下翁第一江山扁。又有控海門榜。門榜尤軒翥可喜。第一江山本。
吳云壑
書??淘诮鹕健=窬毠馔け?。即翻摹爾。世人不知誤。以米書稱焉。江字白下書。)
。
溪亭石面。舊有高祖都憲公第一溪山四大字刻。今溪字泐損不可辨。或有勸余補亡者。既謝以不敢。且告以詩
(庚寅)
清 ·
申緯
溪山揀幽異,二老開精舍。
水木湛琴書,秀色可攬把。
仲子都憲公,法書方駕寡。
碑版照四方,觀者填車馬。
于此縛一亭,儉質不覆瓦。
憑欄金碧澗,韻折聆南雅。
于時盛文宴,風流傾洛社。
疏襟見墨沈,含觴解帶銙。
亭下巨滑石,逼臥溪湍瀉。
嶪嶪四字勒,出自公筆灑。
法乳滴顏柳
(公書派出顏,柳。)
,姿媚去婭姹。
來裔奉???,遺澤眷盞斝。
跳濺水磨蕩,氈蠟人拓打。
波磔就銷鑠,如金在壚冶。
堂燬亭亦摧,風景依舊也。
俛仰煙雨愁,往事誰語者。
捫苔剔墨花,霜葉沒深胯。
第一山宛形,溪字僅辨踝。
獵碣未害臼,寧泐敢補寫。
元和腳失傳,雞鶩嗤笑惹。
損本此其真,安事修飾假。
遠愧
吳云壑
,近慚尹白下
(箕子城練光亭扁額。世所稱米書。本
吳云壑
北固山所刻。天下第一山字之翻摹也。華使登亭循覽。以為汰也。遂去天下字。但留第一山三字。后尹白下尚書補書江字。合刻為第一江山四字。扁今揭亭上。)
。
磊磊泐之馀,間架橫大廈。
闕文以遺昆,禮失求之野。
棧道巖觀米海岳
吳云壑
陸放翁題名
清 ·
齊彥槐
五言律詩
名題山石遍,兩宋識三人。
詩老愁無限,書家意最真。
松篁蜀棧雪,煙雨楚江春。
我輩登臨處,他時跡總陳。
道中雜題四首
(各有序)
其三
(癸丑)
清 ·
江湜
夕陽嶺濃秀如黛,離浦城縣治十馀里見之。又行十馀里,輿前萬松離立,高下跨數(shù)峰不斷。山童于別峰松下,持竹器掃落葉,望之如畫中遠人,不施眉目。踏松陰徑帶折而上,時日亭午,而陽崖黝如陰壑。山頂夕陽寺,有今相國壽陽祁公大書門匾,蓋以嶺故得名也。下嶺仍入松際,憩半山亭。余此行與常熟
吳儒
欽偕在亭中,回望前寺,舉昔人「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之句,為儒欽一笑。
觀山不求高,松深足山意。
黛色浩如云,陽崖日猶蔽。
瀹茗得巖泉,掃葉有竹器。
應羨種松僧,老眠夕陽寺。
紀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此組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一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雖有闖、獻,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之?!季幷甙矗骸?span id="akb8xo7"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245", "poem_preface_566623", "蕓閣山人")'>蕓閣山人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哭者歟。」
昆池劫火到東瀛,班馬中宵似有聲。
十萬黃巾低首拜,前車恐是鄭康成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劫灰飛盡到東瀛,班馬中宵聽有聲。十萬黃巾低首拜,前車恐是鄭康成(時賊鋒英銳尚未至,逢人即殺,故云)?!?/div>
紀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勾私M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二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雖有闖、獻,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之?!季幷甙矗骸?span id="3amctm7"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245", "poem_preface_566624", "蕓閣山人")'>蕓閣山人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哭者歟?!?/div>
書生俯首入鵝籠,蒿目潢池路不通。
留得湘東金管在,好書忠孝紹家風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書生俯首入鵝籠,蒿目潢池路不通。留得湘東金管在,銘心忠孝舊家風?!?/div>
紀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此組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三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雖有闖、獻,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之?!季幷甙矗骸?span id="t8dt83k"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245", "poem_preface_566625", "蕓閣山人")'>蕓閣山人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哭者歟?!?/div>
吳發(fā)休論短與長,墨磨盾鼻愿誰償。
九千歲
⑴
事君知否,太白游蹤老夜郎
⑵
。
⑴ 作者注:「戴逆自稱千歲?!?/div>
⑵ 編者按:此詩內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吳發(fā)何論短與長,墨磨盾鼻愿誰償。九千歲事君知否,太白游蹤近夜郎(賊下禁薙發(fā)之令,故云然)。」
紀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勾私M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四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雖有闖、獻,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之。〖編者按:《
蕓閣山人
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哭者歟?!?/div>
南風吹律死聲聞,甚惡居然近楚氛。
一笑請纓羈闕下,更無人學漢終軍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南風吹律死聲聞,甚惡居然近楚氛。笑請長纓羈闕下,更無人繼漢終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