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德容

共 8 首
昔張子野、蘇子瞻各有《六客詞》,予同年吉渭厓學士主講席于揚州,為《前后六客詩》,寄來京師,俾同人和之。其曰「前六客」者,盧抱經(jīng)學士、蔣春農(nóng)舍人、秦序堂觀察、張松坪、吳涵齋兩編修與渭厓也;其曰「后六客」者,抱經(jīng)去而錢萚石宗伯復至也。抱經(jīng)自山右歸杭,萚石自京歸嘉興,其過揚州偶有先后耳,非有意不相值也。而渭厓詩中有「錢盧近多議論齟齬」之語,又云「覃溪以抱經(jīng)為是」。方綱在同年中年最少,凡事多請益于諸兄。抱經(jīng)長于校讎,萚石長于詩,皆益友也,無所謂伸彼而抑此者。然渭厓此言,特欲以重申吾同岑相與之誼,而勉其將來之益加厚焉尤可感也。時在京師者,博西齋武部、永慮庵、范邁亭兩明府、張晴溪吏部、胡書巢太守及方綱,恰亦合六人之數(shù)。于是置酒于晴溪之貫經(jīng)堂而屬和焉,并書于冊,以寄渭厓。雖千里之遠,無殊曩日京邸比鄰之樂也。甲辰二月十三日。
情話何分北與南,二詩先后送征驂。
盧公尚耐蠅書讀,錢叟還能蟻曲耽。
浙水往來江路近,梅花消息蜀岡探。
偏增韋杜慈恩夢,密坐春燈興味酣。
丙寅暮春奉詔作,我初見之甲戌秋。
虎坊橋東邸第夜,燒燈賞菊爛繡毬。
花間品花出花譜,三十二種一氣收。
天彭記接洛陽毫,思公品敘廬陵歐。
是時燈光與絹色,春濃盎盎霧露浮。
鞓紅?霞海天照,朱盤金帶碧玉樓。
檀心素鸞千葉捲,藕絲萼綠單須抽。
獨冠群芳數(shù)姚魏,牛黃左紫其匹儔。
人閒風露那得到,寶書天上香金甌。
先生不用研滴水,北斗沆瀣天漿流。
此是徐黃不傳法,苞分葉點兼花鉤。
斟酌清明谷雨候,注思秘殿瑤墀頭。
一跗一萼幾諦視,忽然心與造物游。
平時掄材栽植手,矢詩正爾工力侔。
屢蒙天題冠秘笈,門生亦許陪唱酬。
我時末坐詩未就,轉(zhuǎn)瞬星紀一再周。
冊中題句故人在,相望南北饑如調(diào)(門下士題句者,范芃野、邵蔚田、江西齋已下世,秦澗泉、盧抱經(jīng)、紀心齋、張松坪皆家居,錢萚石、謝金圃、吉渭厓皆奉使視學,無在都門者。)
蘇門明府持示我,先生手澤惟此留。
世間何者真富貴,惟有遺墨為箕裘。
石田南田不可作,世家江左惲與鄒。
至今贗本遍海內(nèi),零鉛斷粉同天球。
開函宛在函丈側(cè),上有席間寒具油。
報國文章憶提命,傳家忠孝猶詒謀。
子孫永寶謹勿失,風雪夢溯南歸舟。
此藤竹垞前莫考,但說秋深苗未槁。
百年坊巷借詩篇,此屋居然屬朱老。
此老此屋住五載,日日擘箋詩客待。
春明宅子借鈔書,至今尚想諸公在。
兒時步訪韓叟家,憶得升堂小徑斜。
隔墻冉冉朦朧月,一桁疏疏瓔珞花。
冰脩初白倚欄后,卻記邵張來置酒(昔與同年邵蔚田、張松坪、金紫峰倡酬于此。)。
沈吟此夢三十年,如許春陰落君手。
作詩屬客復作圖,圖中儻即朱老乎。
巡檐吟繞新藤蔓,似否當時舊酒徒。
此堂何似此藤古,檉柳相交石三五。
重開貞石吉金編,次第舊聞經(jīng)義補。
我來感舊緒重重,題作詩盟又不同。
滿坐江南煙舫客,石苔如繡雨濛濛。
退谷老人論碑帖,唐碑流傳少宋拓。
曾得善本醴泉銘,挍量點畫憑氈蠟。
禊帖紛紛說肥瘦,重瘦輕肥亦未合。
率更瘦勁人所知,此獨豐腴氣周匝。
秘殿金涂印最精,繹堂墨彩神不雜。
君從何處得殘字,飛電過云任開闔。
松坪鑒別自有真,春湖亦是有心人。
驪珠既得馀可棄,豈知暗投情轉(zhuǎn)親(此殘本一百三十九字,乃張松坪比部所得宋本中以紙墨差池剔出者。)。
諦觀宮字帶隸法,疑是孫家庋閣珍(見《庚子鎖夏記》。)。
世間愛憎固難料,完缺聚散皆有神。
息園病叟三嘆息,眼花著鏡手頻拭。
陶公尚憐竹木材,焦桐或待中郎識。
太清殘本吾寶之,蘇齋且笑觀齋癡。
不知張公壁上兩龍劍,誰得其雄誰得雌。
⑴ 曾見懋勤殿及那文毅家兩宋拓,皆肥本也。
萍泊生涯,許片席中分,鷗國馀地。
一水娟娟,清澈軟紅塵里。
行處細柳平撟,早領(lǐng)略、鷺汀涼意。
問夜來、風露新霽。
消息氾人知未。

大堤飛絮卿能記。
訴纏綿、玉溫香膩。
憐儂憶汝朝云怨,得藕同心締。
憑仗艷曲訴愁,有不少、東西魚戲。
又暮鴉飛去,宮樹外、鐘聲起。
后食瓜詩 其一 清末民國初 · 王闿運
五言律詩
辛未入都,文宴甚盛。于時清議萌芽,朝局漸變。余情無畦畛,交兼窮達,談風月而知溫樹,引鴻博以入翰林。清暑南洼,閒征瓜事。徽黟五色,笑曾侯之不嘗;哈密專車,哂浮邱之蒸食。偶因客散,輒作四詩。張孝達既有和章,溫味秋詒之畫卷。叔平寫意,方埽瓠犀;松坪題詞,自嘲手版。凡一時之作者,皆當世之文人。其時鹿滋軒以桂令入都,葆芝岑以閩藩請對,俱辭作吏,不肯贊詞。其馀篇題,亦未總錄。經(jīng)今卌載,事又千變。余以山莊避暑,慨想羲皇,野人獻瓜,致煩驛使。昔貴?梨之種,今誇三白之珍。非故侯之在東陵,似平吳之利二陸。故得江南佳種,遍布烝湘;尚方甘果,咸登幾席。乃吾鄉(xiāng)之盛事,豈異地之用材?常悲鄰翁,忘其篳路,聊復更述,以詔學童。況追感存亡,傷吾衰老,京華舊游,唯存瞿相。昔陳王嘆逝,尚想南皮;阮公詠懷,寄情東畛。潘伯寅之不作,誰贈賜冰;張野秋之早亡,空吟劃水。詩曰:
三白珍吳產(chǎn),連畦課越傭。
碧分湘簟冷,香勝滬船供。
此物關(guān)軍實,多時息戍烽。
山居未寂寞,傳送滿筠籠。
憶昔醉眠海淀廬,曉聞春鶯相命呼。
牡丹香禮晉陽館,造門不問主有無。
室中少年最風雅,長眉修皙照坐隅。
我時未壯心尚孩,欲學揖讓忘蹌趨。
褐衣偃仰睨朝貴,高談健啖頗自如。
驪駒在門青春莫,長揖金臺屢回顧。
空山花落十二秋,車轍重尋九衢路。
故人已老新人稀,就中潘張各相知。
清朝廣宴龍樹寺,豪雋滿眼行委蛇。
董侯酒半軒然來,席前欲語心然疑。
長身玉立頰有??,令我卻憶初見時。
為我馮闌話湖曲,忽如乍別情相追。
南洼雨晴春水足,蒹葭影作當年綠。
西風一夜閶闔涼,枝葉蒼蒼在君目。
人生老大不自知,與君苦惜歡會遲。
軒窗似昔風月舊,安知林樹非前枝。
今看榮落眼前異,始悟華發(fā)衣塵緇。
當時朱顏騁英妙,亦如百草懷春姿。
見此使人歸更早,涼宵?入衡山道。
離觴促宴當盡歡,得與良朋寫懷抱。
張侯握符君山頭,溫張復憶湘漢游。
玉堂學士徐與周,幾年別思湘春樓。
蘭荃芳華桂樹老,悄然欲度朱陵幽。
白露為霜風落木,楚材車載回萬牛。
顧我輪囷待時用,散樗鳴雁從人求。
況君度隴早假節(jié),甘涼轉(zhuǎn)餉專兵籌。
即今朝政勝往歲,巖廊不作庚申羞。
中興親問待公等,高歌痛飲非吾謀。
十年一見不易別,修名冉冉真堪愁。
何時遠贈繞朝策,豈令獨敝蘇秦裘。
九門月上良夜永,相思萬里心悠悠。
同治辛未張文襄與潘文勤師在龍樹院觴客,是存文襄七札,光緒庚寅文勤以振務(wù)積勞薨于位。眷聚南歸,縑素散佚,七札為江陰夏閏枝太史所收,其圖已亡,乃倩姜潁生補繪裝冊,會中選客三十余人,極經(jīng)商榷,余亦廁名其間,適因病未能與會,距今四十四年矣。甲寅秋,章式之譯不出冊屬題,展對之余,如侍函丈,即昔在宣南與張文襄王文敏張松坪太守評漢碑、勘宋槧事,亦如過眼煙云,光緒戊申又與張文襄鹿文端陸鳳石相國張振卿總憲丁遜卿制軍在淀園作六老之會者亦已十年,而半就凋謝,當年與龍樹院之會者僅存壬秋惺吾暨余三人而已。感逝水之流年,悵勝游之不再,因題此闋,悵觸良深矣。
萬柳堂空,寺余夕照,益都勝跡難掩。
提倡詩騷,主持風雅,滂喜抱冰領(lǐng)管。
招邀古寺,交舞處槐龍翠滿。
樓好翰山,簃偏近水,群仙蕭散。

于今蔓草頹垣晚。
那復見舊時池館。
更馬鄭應(yīng)劉,蘇辛歐趙,同付云煙。
眼望前塵塵已渺。
莫論頭長簿短。
病榻維摩伴伊誰,爐香茗碗(此詞成后惺吾又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