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歷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佳人 其十一 清 · 黃之雋
五言律詩
佳人何處歸,云雨半羅衣。
乍見翻疑夢,相逢的是稀。
朱樓高百尺,綠蔓映雙扉。
認得春風意,嬌鶯莫預飛。
注:佳人(李端山中期張芬不至)云雨(張祜舞)乍見(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相逢(周賀送靈應禪師)朱樓(崔道融月夕)綠蔓(韋莊紀村事)認得(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罰俸西歸至陜府與吳端公崔院長思愴曩游)嬌鶯(劉威早春)
驅(qū)車適廠肆,古籍紛前陳。
書多人亦多,踏飛路上塵。
我意有所屬,見書寧見人。
在遠已入瞬,就近方審真。
果然有蕙蘭,潛芳在蕪榛。
手之不忍釋,甚于搜奇珍。
索直殊不高,幾疑售者仁。
我取世所棄,賤得非無因。
一得復有求,古著或近制。
專志在翼經(jīng),旁徵必依類。
我愛忘筌篇,美出群書外(宋潘植著。)。
紫陽此先聲,金陵為折氣。
一篇光吾閩,誰云不盡粹。
淵淵蒿庵叟,閒話亦有味。
二書偶入手,尋常豈新異。
于我良欣然,今日小如意。
所求不盡得,猶可十五六。
意表有奇逢,眼前亦饜欲。
三朝百十種,蝸居塞半屋。
喜氣溢顏容,古抱藏心曲。
明知老擁書,未必卷卷讀。
刬貪笑無功,自悅分已足。
老來始治易,易類思廣收。
觥觥雙桂堂,累日費窮搜。
沈十忽寄貽,乃購諸吾州。
慎齋有嗣音,古羅人李辀。
斯人真我?guī)?,其書苦難求。
徵覓剩殘本,零星如集裘。
易問鱗爪耳(《易問》一卷。),說契真奧幽(《說契》,見文集。)。
領(lǐng)公近取意,返身斯善修(《近取錄》不全卷。)。
江陰錢子言(振锽,近人。),不學無良士(見所著《名山三集》。)
一語重邱山,可使人知恥。
雖然學有本,逐末風益靡。
吾生略耽書,泛覽成大悔。
衰年解守約,微得豈足喜。
老學用蒙功,圣處毋妄擬。
求師于舊書,其情即求己。
舉世競新機,我但鉆故紙。
香園閣席上呈廣東記者團諸公(發(fā)表于1920年) 清末至民國 · 傅錫祺
七言律詩
① 編者按:庚申年(1920)稿,原題甚長,移作詩序,今題為編者據(jù)《臺灣文藝叢志》改,又《瀛海詩集》題作〈香園閣席上呈廣東記者團〉,《臺灣詩醇》、《臺海詩珠》均題作〈呈廣東記者團〉。
庚申(1920)夏五夏歷二十八日(大正九年七月十三日),廣東記者團陳新吾、陸見如、袁振英、蘇守潔、高根剛、黃毓梧、黃蕓白、鄺嘯庵、李思薇、司徒冷觀、吳俊笙、李翰卿、李祝多(鶴仙)、劉伯銘、李駢伯、李家仁等十六氏為視察而來,臺中臺灣文社友為開茶話會于公園之香園閣,余亦與會,席上賦呈。
左股蓬萊割去輕,仙山圖色染分明。
一家自笑成胡越,四海誰知總弟兄。
大地風云猶急變,東瀛文物待真評。
過江個個皆名士,旋轉(zhuǎn)乾坤有管城。
⑴ 作者注:「南北相持未息,而段祺瑞又將與曹錕(直督)戰(zhàn),南派內(nèi)訌,北派亦內(nèi)訌?!?/div>
⑵ 編者按:「文」,《臺灣文藝叢志》誤作「人」。
為報生前未了緣,故來輿櫬入新阡。
歸寧乞食憐吾阨,守分安貧嘆汝賢。
話別頻遮紅袖淚,臨歧斷送夕陽天。
寒家夫婦恩情重,痛煞生離竟死還。
自汝永歸卌六年,而今骸骨即吾遷。
緬懷當日盈眸淚,忍見今朝壓鬢鈿。
貧苦相依悲爾我,恩情未滿嗟人天。
有靈魂魄隨吾去,聊具薄棺總歉然。
十二月四日雪中作鄉(xiāng)書,既而得句(丁卯) 清末至民國 · 黃節(jié)
七言律詩
尊華臘后幾寸雪,東海雪高一丈馀(報章載:日本奧羽東北,北海道西海岸一帶,自夏歷十二月朔,連三日大雪未止,積雪達一丈三尺)。
天試畸寒畸暖手,我勞問亂問年書。
棲棲殿爵層俱沒,奕奕鄰柯斲不如。
說是老夫檐底見,豈知平陸盡丘墟。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