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沈宗騫
相關(guān)人物:
共 4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九月九日。節(jié)度使李令公
(沆。)
邀宴水中臺。蓋為余謫居時(shí)行吟之處也。即席戲作。書贈都事宋君
(國澤)
澤之,鏡城判官李君
(烓)
熙遠(yuǎn)
,輸城察訪李君
(舶)
濟(jì)而。仍示漁郎里中諸人
其一
(辛未)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七言律詩
孤臣此地誦離騷,濫被鴻私擁節(jié)旄。
萬里海山還訪舊,九秋風(fēng)日又登高。
銀臺學(xué)士吟搖筆,玉帳將軍坐握刀。
醉插黃花詫鄉(xiāng)叟,汝曹曾見幾英豪。
九月九日。節(jié)度使李令公
(沆。)
邀宴水中臺。蓋為余謫居時(shí)行吟之處也。即席戲作。書贈都事宋君
(國澤)
澤之,鏡城判官李君
(烓)
熙遠(yuǎn)
,輸城察訪李君
(舶)
濟(jì)而。仍示漁郎里中諸人
其二
(辛未)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七言律詩
烽燧西關(guān)息繹騷,北臺登眺引旌旄。
瓊筵近壓云溟闊,繡幄遙臨雪嶺高。
二八佳人鳴趙瑟,褊裨壯士舞吳刀。
重陽此會真堪畫,四座賓僚一代豪。
贈別鏡城李判官
(烓)
熙遠(yuǎn)
任滿還京
(壬申)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七言律詩
咸州城外柳條新,正乞歸田此送人。
才子少年肌似雪,老翁多病鬢成銀。
四時(shí)最好仍三月,萬事堪悲只一身。
催擊拓枝頻舉斝,彩毫留句露心神。
自和葦齋詩四首
其三
(辛卯)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魚龍風(fēng)雨海濤吟,聊以齋名試此心。
消盡
芥舟
杯水妄,要看稊米太倉深。
煙橫竹定能安榻,露重荷圓肯濕襟。
那更紛紜量十笏,秋毫何有咫兼尋。
韋約軒秋林講易圖二首
其一
(甲辰)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公在山東我粵東,
芥舟
蓮渚偶然同
⑴
。
十年雨歇茶煙澹,一笑云披水鏡空。
歷下明湖如昨日,商瞿費(fèi)直有遺風(fēng)。
諸生著錄猶能說,人坐秋漪翠靄中。
⑴ 粵東學(xué)使廨有周子愛蓮?fù)ぁ8?,予集諸生講《易》于此。
因曹卓亭歸震澤致
吳興沈芥舟
求畫天際烏云句意附以詩往
(辛丑)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昔托無軒話舊悰,雨痕苦泥墨痕濃。
請君略取濛濛意,淡著斜陽一兩峰。
文五峰雅好齋圖四首
(嘉靖辛亥歲除為汝和寫。)
其四
(丙辰)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頤園雅好諾余要,早倩長洲拂素綃。
舊跋剪來知有意,
芥舟
且莫說山樵
(
沈芥舟
題其后,以失去舊跋為恨,故及之。)
。
洽隱園三友圖歌
(明鄭敷教、金俊明、韓馨也,
吳興沈宗騫芥舟
繪。)
(庚申)
清 ·
翁方綱
芥舟
昔締蘇齋緣,手摹坡像神軒軒。
我鐫蔣家繡谷字,日懸坡像于其閒。
何來異境小林屋,篆扁仍題蔣繡谷
⑴
。
中間對論益友三,傳神不讓坡公獨(dú)。
其一蘇齋虹櫝光,洛神細(xì)楷神飛翔
⑵
。
不寐精靈耿天壤,鹿柴閒人袞九章。
其一顧廚參范李,鄭學(xué)群經(jīng)有根柢。
即今詩句在吳閶,猶說揮豪似蘇米。
其一世家滋蓺圃,五人墓字雄千古。
少微真人自有星,洽隱之名此園主。
爾時(shí)歸園初屬韓,小林屋本洽隱園。
洽隱園題結(jié)隱處,顧家金粟徐金蘭。
結(jié)隱來多逸民侶,此心付托終誰語。
只有金君鄭叟同,趺坐林扉聽山雨。
月泉吟社追湖海,青浦婁東幾人在。
楓霜葭露相對看,白石青松顏未改。
酒闌共話平生事,二客相忘主人意。
天然巧搆丹泉手
(園為吳門周丹泉所結(jié)搆。)
,四合前山淡云氣。
鄭君自嘆今耋老,韓筆金詩皆畫稿。
苔岑石洞真面開,古鼎尊彝篆煙繞。
宣和五湖孰鄭交,江山萬古來韓潮。
水仙蘇齋配食意,江南春信飛生綃
⑶
。
⑴ 吳門蔣氏有何義門書「蘇齋」二字石刻,予嘗摹鐫于齋壁。洽隱園今扁「小林屋」三字,是蔣蟠猗篆書。
⑵ 予齋有金耿庵手書陶貞白《尋山志》及黃陶庵詩文集。
⑶ 予適摹金耿庵像以記坡像,故用漁洋題耿庵畫梅詩語。
二老比肩圖
①
(庚午)
清 ·
翁方綱
① 獻(xiàn)縣紀(jì)公容舒、戈公錦,康熙癸巳鄉(xiāng)試同年也。圖成于乾隆己卯五月。
二老此會時(shí),我病未趨謁。
五十一年后,須眉栩猶活。
子舍并街南,橋東岸舫闊。
何減獻(xiàn)王宮,村樹倚鄰剎。
白頭老同年,幾個(gè)共京闕。
歡言戶羅棨,即見床堆笏。
茶星秋出使,汾晉車初轄。
前度
芥舟
詩,題遍云霧窟。
是秋我快披,匡山眼如豁
⑴
。
仙舟復(fù)同年,萊衣續(xù)衣缽
(紀(jì)文達(dá)與戈仙舟同甲戌進(jìn)士。)
。
季也侍裝函,伯也代書跋。
維時(shí)文達(dá)公,綠蔭筆交樾。
顧謂沈郎笑,篆憑陳十渴。
儼齋草隸下,樹石稿才脫。
目光宛注存,笑語深貽厥。
兩家到孫曾,三世對門閥。
近畿文獻(xiàn)留,幾夕燈燼撥。
石閒童捧書,衣上膝搖月。
是即家訓(xùn)編,儼銘閣老碣。
因之勖吾甥,豈獨(dú)手胝沫。
⑴ 己卯秋,予典試江西時(shí),讀芥舟游廬山諸什,蓋癸酉秋董文恪奉命寫匡廬全圖,故二主司皆得遍游廬山,前后典試者所無也。
載軒招集清遠(yuǎn)齋以刻詩錫酒壺飲諸公再用前韻
(庚子)
清 ·
翁方綱
得果此緣一段奇,夜夢東坡來自眉,語我同氣如嬰兒。
鵬溟
芥舟
大小知,河伯海若同一辭。
子于寸田慎閑持,當(dāng)見三淵審
(音盤。)
者機(jī)。
快哉一紙君札馳,洗盡旬日借書癡。
淋漓江海非漏卮,剩作草法吾所師。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