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授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4 首
逍遙詠 其十七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溟溟滄海浪濤深,霧蔽山巒不易尋。
紫蓋洞庭人駕鶴,虹霓城郭道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無由智慧侵
盡是同緣相引接,從容語話八仙心(原注:《列仙傳》云:淮南王劉安言神仙黃白之事,于是八公乃詣王授《丹經(jīng)》。故知從容笑語之間,靜見八仙之心也。)。
⑴ 原注:蓬壺路遠(yuǎn),仙閬程賒。上插青冥,下盤滄海。溟溟然蓋浪濤之深也。
⑵ 原注:濛濛煙霧,蔽彼山巒,既仙凡不并,故未易尋也?!妒酚洝吩疲喝皆诓澈V?,望之如云也,
⑶ 原注:《荊州記》云:衡山有三峰,其一曰紫蓋,常有雙鶴回翔于上。故洞庭人駕之上游于絕漢也。
⑷ 原注:十洲九府,虹霓城郭,斯必以道為林也。
⑸ 原注:幽深之境,玄妙之門,本自丹臺(tái),實(shí)由精鍊,且相去之幾何也。
⑹ 原注:雖性有巧拙,用有淺深,而道絕百非,理歸一揆,但可以冥契玄符也。雖有智慧,將焉用之,故云無由侵矣。
⑺ 原注: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必可以引至于道也。
奉和御制讀前漢書(三首并注) 其三 (1015年8月7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詩
高祖寬仁主(漢高寬仁大度。),淮陰變?cè)p才。
設(shè)壇誠有禮(高祖設(shè)壇場(chǎng),拜信為大將。),推食本無猜(信曰:漢王授我上將軍,帥數(shù)萬之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jì)用。)。
懷惠初颙若(武涉、蒯通說信,信終不忍背漢),夸功抑殆哉。
何如中正者,千載仰高裁。
⑴ 贊曰:韓信等皆徼一時(shí)之權(quán)變,以詐力成功。
⑵ 信對(duì)高祖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臣多多益善。
⑶ 贊曰:異姓而王者八國,終于滅亡。惟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慶流支庶,著于甲今而稱忠也。
王授玉讀書張園 明末清初 · 汪琬
五言律詩
羨爾幽棲地,迢迢翠靄中。
山臨荼磨北,路繞酒城東。
語鳥千聲合,飛泉一道通。
春來風(fēng)日好,登眺與誰同。
壽姜立法委員伯彰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duì)聯(lián)
徽承尚父千秋遠(yuǎn);壽并匡山五老高。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姜伯彰 (1885——971),字信暄,江西省鄱陽縣人。17歲考入皖州中學(xué),加入共進(jìn)會(huì)。畢業(yè)后,考入江西高等學(xué)堂,加入同盟會(huì)。1915年當(dāng)選為江西省第二屆省議會(huì)議員。1921年4月,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tǒng),他受命返贛組織贛東北游擊軍。1922年,任中央直轄游擊總司令部秘書長兼香山縣政府總務(wù)科科長,代行縣務(wù)。旋調(diào)任大元帥府秘書。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被聘為江西全省各界抗敵后援會(huì)委員。1942年赴重慶,被聘為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huì)纂修,主編中國國民黨大事記。1946年,當(dāng)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去臺(tái)灣,繼任“立法委員”,并被聘任國民黨中央評(píng)議委員。著有《信暄語錄》《芝陽老人詩存》《農(nóng)村教育》等。
徽:美好。
尚父:周武王稱呂尚(姜子牙)為尚父,意謂可尊尚的父輩。 此處疑切姓。
匡山五老:廬山五老峰。廬山又名匡山。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此處切家鄉(xiāng)。
箋:清代李喬挽張百熙聯(lián):
合中外文字,言成一家,亦漢亦宋,亦亞亦歐,前不見古人,遺像清高鑄京國;
緬鄉(xiāng)里尚書,峰崇五老,曰趙曰羅,曰徐曰鄭,后來者居上,曲江風(fēng)度邁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