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蔣祥墀,字丹林,天門人。乾隆庚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左都御史。維基
蔣祥墀(1761年—1840年),字盈階,一字長白,號丹林,湖北天門人,進士出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曾任浙江鄉(xiāng)試副主考。嘉慶十四年(1809年)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嘉慶十七年(1812年)擔任少詹事、奉天府丞。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通政司副使。嘉慶十九年(1814年)任光祿寺卿。嘉慶二十年(1815年)任左副都御史,稽查大宛二縣賑場、東四旗覺羅官學。道光八年(1828年)任太常寺卿。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鴻臚寺卿。晚年辭官,主講于金臺書院。有子蔣立鏞、蔣立銑,孫蔣元溥,曾孫蔣啟勛。工書法,有歐、虞之風。
人物簡介
蔣元溥(1803年—?),字譽侯,湖北天門人。探花及第。蔣祥墀之孫、蔣立鏞之子。道光八年(1827年),鄉(xiāng)試中舉。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道光十四年,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充任國史館協(xié)修。道光十五年,任文淵閣校理。道光十六年,任教習庶吉士。道光十七年,任國史館纂修。道光二十年,任國史館總纂官,再次出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道光二十一年,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道光二十九年,任司經(jīng)局洗馬、翰林院侍講。道光三十年,任實錄館提調(diào),累遷為翰林院侍講,出任會試同考官。咸豐元年,任日講起居注官,后外任江西贛州府知府。咸豐二年,外任江西九江府知府,遷任江西鹽法道員,后死于任上。著有《木天清課彤館賦鈔》。有子蔣啟勛、孫蔣傳燮,均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廖樹蘅,字蓀垓,湖南寧鄉(xiāng)人。官清泉訓導。有《珠泉草廬詩鈔》。珠泉草廬詩鈔·序
自倭夷稱亂朝鮮,未幾遂與我構(gòu)難,將士不堪戰(zhàn),喪師棄地,日月有聞。于是天子知淮人舊屯不足憑倚,益大募湘軍,備東征而助防御。其時耆將宿校,羅召四集,飆合云舉,翔于海郊。而鄉(xiāng)校之儒、里黨之彥,亦率揚臂扼捥,感發(fā)奮厲,揣形勢,儲畫策,爭走戎幕,圖尺寸自效。蓋湘士之習,猶好言兵事。既已,痛國威之墮于島丑,抑亦因利蹈蹈便,以赴功名之會,而稍幾通顯也。其年冬雨夜,召客飲提刑官舍,吾友廖君笙陔忽自湘抵鄂,入相見。有與廖君游故者,咸問所向,廖君曰:“久處僻壤間,聊及吾未衰憊,得出覽吳越山水佳特處足矣。”聞者以謂廖君才智文學,方為時所稱,乃若不知有世變?nèi)徽撸絿@其高致,又頗惜廖君遺外世物,務遂其深冥不返之思,廖君終不顧而行。今年二月游竟,還過我,示詩數(shù)十篇,益以曩歲所得若干卷,曰:“子為我盡讀而序之。”余嘗憤中國士夫耽究空文而廢實用,驟臨利害無鉅細。及有四夷之變,一以意氣論議排捍之,不則瞠目斂手,無以為計。即有負智能而名干濟者,探索考驗,差切時用,而跡其所效,裨助至眇淺,或反芽禍流毒,僨敗相踵,何邪?蓋忠亮不據(jù)于其心,而無寧靜澹泊之天懷為之根柢,才力之所極,功能之所擅,皆以成乎茍偷巧飾斗捷者之尤。是故本不立而俗不長厚,即果變今之法,矯今之習,欲以誘進天下之人才,弭外侮而匡世難,吾知其猶不可必焉。然則不茍如廖君其人,令皆不僅以詩名,少得程其才而竟其術,其繁于滔滔之斯世何如也?廖君詩芳鮮澄澈,泠然埃壒之外,紀游近作尤寥泊稱其志意。嗟呼,廖君之歸也,觀世益深而自處益審,當愈放于溪壑寂寞之鄉(xiāng),優(yōu)游老壽以蘄工其詩,異日者,余儻能攜酒而就誦焉,廖君即與世絕不復出,宜不無動心于余之所感矣。光緒二十一年二月義寧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