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通理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有美,美洪子也。洪子覺山子,為體認天理德業(yè)合一之學,故其巡鹺兩涯也:于照●商有通融革弊之政,于興化有均稅除害之政,于士人有教成二業(yè)之政,風俗有鄉(xiāng)約善俗之政,君子稱「四美」焉。太學生葛生洞曰:「洪子滿代而去,揚之耆老數(shù)十人遮道涕洟止之,無已,愿脫靴為記。」洪子曰:「夫父老惡知其不可,此守令事也。」謝去,久之乃去,非善之入人之深也如是乎?甘泉子聞之,喜曰:「夫?qū)W仕兼優(yōu),知行并致,忘助之兩勿,直達天理,洪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或曰:「洪子之善,乃其祖母余教成之致然也?!菇窨⑹露€,便省祖母也,將曰:「祖母之所以教垣者何如?垣今則可以見祖母矣?!乖娫疲骸笩o忝爾祖,聿脩厥德?!购樽佑醒伞8嗜蛹认捕T之,于會化之館,會諸同志二十馀人,褒之以詩云。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岡。
爰服四美兮,兩淮之光。
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
維揚之士民兮,念與之長。
念之長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脫。
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歸途?
會化兮三山之陽,同志翕聚兮天日。
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
豈伊人之岐徑兮,無然倀倀。
圣人只說下學而上達。朱夫子釋之曰。下學人事。上達天理。已是大煞分明。自大學始教之格物窮理。推而至于圣人之知至知終。徹上徹下。只此道理。初非離了日用。別有一段玄妙工夫。為此學之本領(lǐng)也。頃年夜話時竊聽緒論。其意亹亹好古。叩其用功處。則又笑而不言。得非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此又是儒家之所深排者。故遮藏不肯言耶。若然則高明所謂本領(lǐng)工夫者。本來面目之緒馀耳。淺見殊以為疑。略嘗辨論。而猶不敢索言也。今得來詩。乃有身外皆虛妄之語。則全是西竺文字。直令人駭懼。夫以身外為虛妄。則三綱五典皆為無用之剩物。而塊然面壁。玩弄精神。方為著實近理之功也。此說若行。誤后學不少。不得不下一轉(zhuǎn)語以救之。想曠度有以容之。不以為譏詆也。
日用應酬要盡道,其原無處不相逢。
若言身外皆虛妄,試問平生著甚功。
澄觀齋(乾隆甲寅) 清 · 弘歷
以言物之澄,斯澄在外爾。
以言已之觀,則觀乃內(nèi)矣。
無物觀奚托,非已澄何指。
觀澄與已物,內(nèi)外竟孰是。
明是者究誰,庶幾達天理
北寺近不遙,往游率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