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836—910 【介紹】: 唐末五代時京兆杜陵人,字端己。韋應(yīng)物四世孫。少孤,家貧力學,能詩善詞,為“花間派”詞人。僖宗廣明元年,應(yīng)舉長安,適值黃巢攻占長安,兵火交作,未能脫走,至中和二年逃往洛陽,次年作《秦婦吟》,一時著名,人稱“秦婦吟秀才”。昭宗乾寧元年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旋以左補闕宣諭兩川,遂留蜀事王建。及建建前蜀稱帝,開國制度,皆莊所定,累官吏部尚書,同平章事。莊在成都,訪得杜甫草堂舊址,乃建屋其上以居。有《浣花集》、《浣花詞》。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836—910,有生于847、857、860等說 字端己,謚文靖,后人因稱韋端己、韋文靖。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縣東北)人。遠祖韋待價,相武后,四世祖韋應(yīng)物(夏承燾說)。幼居樊川,僑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后移居虢州與洛北鄉(xiāng)間。晚年居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遺址,后人又稱“韋浣花”。孤貧力學,才敏過人。曾長期流落江南。應(yīng)試多次,昭宗乾寧元年(894)始中進士。釋褐為校書郎。三年后,諫議大夫李詢奉詔使蜀,聘為判官隨行。光化三年(900),除左補闕,曾奏請李賀、賈島、溫庭筠、陸龜蒙等十人追贈進士及第或贈官。天復(fù)元年(901)為西蜀王建掌書記,三年以蜀使朝貢京師。天祐三年(906)任西蜀安撫副使,勸王建稱帝,以功拜相。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晚年崇佛,家供維摩居士。生平事跡散見《十國春秋》本傳、《唐詩紀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一〇及《北夢瑣言》、《蜀梼杌》等書,詩中亦有自敘。今人有年譜數(shù)種,以夏承燾《韋莊年譜》為翔實。韋莊為晚唐五代重要詞人與詩人。其詞今存50余首,清艷絕倫,被稱為“初日芙蓉春日柳”(周濟《止庵論詞雜著》),與溫庭筠齊名,史稱溫韋,為花間派之代表詞人。其詩今存300余首,主要寫詩人流離飄泊之經(jīng)歷與離別思鄉(xiāng)之情緒,對黃巢起義前后之戰(zhàn)亂有較真實之描寫。其中以《秦婦吟》最為有名,詩人因之被稱為“《秦婦吟》秀才”。今人顏廷亮、趙以武輯有《秦婦吟研究匯錄》。韋莊詩風清麗飄逸,“體近雅正”(《唐音癸簽》卷八),近體詩尤為后人稱道。其七律,明胡震亨稱曰“條暢”,清賀裳贊曰“秾麗”。七絕造詣尤高,于晚唐詩人中僅次于杜牧、李商隱。但也有人譏韋詩“淺薄”(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義乏閎深”(胡震亨語)。《全唐詩》錄存韋莊詩6卷,《全唐詩外編》補收2首。韋莊之作品,生前已由其弟韋藹編成《浣花集》,今存者已非原編。而經(jīng)今人向迪琮校訂之《韋莊集》最為完備。注本有李誼《韋莊集校注》、聶安?!俄f莊集箋注》。又韋莊于光化三年編成《又玄集》3卷,為今存“唐人選唐詩”之重要選本。
韋莊(836-910),字端己,京兆(今陜西西安)杜陵人。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黃巢攻陷長安,莊作長詩《秦婦吟》,人稱“秦婦吟秀才”。后浪跡河南、吳越、江西、荊湖等地。乾寧元年(894),登進士第,任校書郎。李洵為兩川宣諭和協(xié)使,辟為判官使蜀。還,任左補闕,光化三年,奏請追剛李貨、賈島等進士及第。天復(fù)元年,王建辟為掌書記。召為起居舍人,建留之,遂終身仕蜀。王建稱帝,莊歷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官終吏部侍郎、平章事。工詩,詞名尤著。天復(fù)三年,莊弟藹曾編其詩近千首為《浣花集》。今《浣花集》十卷,僅存詩二百馀首。后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六卷。詞學圖錄
韋莊(約836-910) 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在成都曾居杜子美草堂故址,故名其集曰《浣花集》。詞與溫庭筠齊名,世稱溫韋。詞存55首,在《花間集》、《尊前集》《金奩集》中,王靜安輯《浣花詞》一卷。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莊字端己。見素之后。乾寧中登進士第。為判官。擢左補闕。蜀主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昭宗命莊宣諭兩川。遂留蜀掌書記。尋擢起居舍人。為安撫副使。蜀主開國。進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累官至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謚文靖。
作品評論
(韋)莊早嘗寇亂,間關(guān)頓躓,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江西、湖南,所在曾游。舉目有山河之異,故于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軫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觴之作,俱能感動人也。《匯編唐詩十集》
仲言云:韋莊于晚唐中最超,其七絕有類盛唐者,律詩雖不甚雄,亦是可諷。《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唐汝詢曰:韋莊于晚唐中最超,律詩雖不甚雄,亦是可諷。唐音癸簽
韋端己體近雅正,惜出之太易,義乏閎深。《詩源辨體》
韋莊律詩七言勝于五言……絕句在唐末諸人之上。才調(diào)集補注
鈍吟云:韋相詩聲調(diào)高亮,不用晚唐人細碎苦澀工夫,是此書律詩法也。才調(diào)集補注
韋詩調(diào)響,與晚唐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韻平平說去,遒警動人。石洲詩話
韋莊在晚唐之末,稍為官樣,雖亦時形淺薄,自是風會使然,勝于“咸通十哲”多矣。北江詩話
韋端己《秦中吟》諸樂府,學白樂天而未到?!堵勗傩伊貉蟆?、《過揚州謁蔣帝廟》諸篇,學李義山、溫方城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五七言今體詩鈔》
西昆諸公之擬玉溪,但學其隸事耳,殊滯于句下,都成死語,其馀宋初諸賢,亦皆域于許渾、韋莊輩境內(nèi)。《東目館詩見》
韋莊流麗中感慨頓挫,語關(guān)飛動。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無溫麗之采。專為律體,時代所尚,章臺清瑟,秀發(fā)遙音;七古開宕,猶存初體。《詩學淵源》
(莊)詩典雅綺麗,風致嫣然,七絕則王建、李益之亞也。
人物簡介
【生卒】:990—1078 【介紹】: 宋湖州烏程人,字子野。仁宗天圣八年進士。知吳江縣。晏殊知永興軍,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虢州。英宗治平初致仕。工于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多花月艷冶之辭,時稱張三影。有《安陸集》。全宋詩
詞學圖錄張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齊東野語》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齋漫錄》卷一七),知吳江縣(《中吳紀聞》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僉判張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興軍,辟為通判(《畫墁錄》)。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張先以詞著,與柳永齊名,蘇軾以為“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馀技”。《嘉泰吳興志》謂有文集一百卷,惟樂府行于世。史籍無傳,其事跡詳見夏承燾《張子野年譜》(載《唐宋詞人年譜》)所考。 張先詩,以南宋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張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中之《安陸集》,并參校《苕溪漁隱叢話》(簡稱叢話)、《至元嘉禾志》(簡稱嘉禾志)等。另從《安陸集》、《永樂大典》、《能改齋漫錄》等書中錄詩十九首。
張先(990-1078) 字子野。吳興人。晏殊知永興軍,辟為通判。曾以詞中巧用三"影"字,人稱張三影。有《張子野詞》。
人物簡介
【生卒】:約1030—約1106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神宗熙寧七年,因鄭俠上書請罷新法事,牽連下獄。元豐五年監(jiān)潁昌許田鎮(zhèn)。后退居京城。仕宦偃蹇,不肯一傍貴人之門。文章翰墨,自立規(guī)模。工詞,多感傷之作,婉麗纏綿。有《小山詞》。全宋詩
晏幾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詞人年譜·二晏年譜》),字叔原,號小山,江西臨川(今屬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為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銘》)。曾監(jiān)穎昌許田鎮(zhèn)(《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汕瑢庈娡ㄅ修D(zhuǎn)開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乾寧軍晏幾道開封府判官制》)。轉(zhuǎn)管勾使院(《宋會要輯稿》刑法四之八六)。幾道以樂府著稱,有《小山詞》傳世。今錄詩七首。詞學圖錄
晏幾道(1040-1112) 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人。晏殊第七子。有《小山詞》。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人物簡介
【生卒】:約1155—約1221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因?qū)以嚥坏?,一生未仕。往來于鄂、贛、皖、蘇、閩間,出入仕宦家,與詩人詞客交游。死于杭州。工詩詞,擅書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清虛騷雅,對后世影響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絳帖平》、《續(xù)書譜》等。全宋詩
詞學圖錄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堯章,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父噩,高宗紹興進士,歷新喻丞,知漢陽縣,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隨父宦,繼居姊家,往來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孝宗淳熙間客湖南,識閩清蕭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攜之同寓湖州。居與白石洞天為鄰,因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其卒年約為寧宗嘉定十四年。夔詩詞均自成一派。詩格秀美,為楊萬里、范成大等所重;詞尤嫻于音律,好度新腔,繼承周邦彥的詞風,在當時和后世詞人中有較大影響。晚年自編詩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詩說》等。事見夏承燾《姜白石系年》,《宋史翼》卷二八有傳。 姜夔詩,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詩集》為底本。校以《四部叢到》影印清乾隆水云漁屋刊本(簡稱四部叢刊本),并酌校清嘉慶石門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姜夔(1155-約1221)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詩說》、《白石道人歌曲》。黃鶴樓志·人物篇
姜夔(約1155—約1221) 南宋詞人、詩人、音樂家。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幼時隨做官的父親流寓于湖北漢陽一帶,后長期寓居湖州、杭州,一生未仕。姜夔在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婉約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淳熙十三年(1186)冬,和友人游覽新建成的南樓(又稱安遠樓),寫下《翠樓吟?武昌安遠樓成》這首音調(diào)諧婉、文筆優(yōu)雅、寓意深長的詞作。又有《清波引?冷云迷浦》,回憶了相伴“鸚鵡之草樹,黃鶴之偉觀”而客居漢陽時的情景。欽定四庫全書·白石道人詩·提要
《白石道人詩集》二卷,宋姜夔撰。夔有《絳帖平》,已著錄。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稱夔學詩于蕭??。而卷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稱:“三薰三沐,師黃太史氏,居數(shù)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qū)W即病,不若無所學者之為得?!逼湟黄Q:“作詩求與古人合,不如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如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其學蓋以精思獨造為宗。故序中又述千巖、誠齋、石湖咸以為與已合,而已不欲與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觀其詩,運思精密,而風格高秀,誠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視諸家,有以也?!?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載夔《白石叢稿》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載《白石道人集》三卷。今止二卷,殆非完本??肌段淞昱f事》載夔詩四首,《咸淳臨安志》載夔詩三首,《研北雜志》亦載夔詩一首,皆此本所無。知在所佚一卷之內(nèi)矣。 夔又有《詩說》一卷,僅二十七則,不能自成卷帙,舊附刻詞集之首。然既有詩集,則附之詞集為不倫,今移附此集之末,俾從其類。觀其所論,亦可以見夔于斯事所得深也。白石道人詩·原序
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下逮黃初迄于今人異韞,故所出亦異?;蛘吒ナ?,遂艷其各有體也。近過梁溪見尤延之先生,問余詩自誰氏。余對以異時泛閱眾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薰三沐,師黃太史氏,居數(shù)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qū)W即病,顧不若無所學之為得。雖黃詩亦偃然高閣矣。先生因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溫潤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楊廷秀者乎?高古如蕭東夫,俊逸如陸務(wù)觀,是皆自出機軸,亶有可觀者。又奚以江西為?余曰:誠齋之說政爾,昔聞其歷數(shù)作者,亦無出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雖然,諸公之作,殆方圓曲直之不相似,則其所許可亦可知矣。余識千巖于瀟湘之上,東來識誠齋、石湖,嘗試論茲事,而諸公咸謂其與我合也。豈見其合者而遺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為合耶?抑亦欲俎豆余于作者之間而姑謂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眾也。余又自唶曰:余之詩,余之詩耳。窮居而野處,用是陶寫寂寞則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釣?zāi)茉娐?,不惟不可,亦不敢。【一?作者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若求與古人合。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彼惟有見乎詩也。故向也,求與古人合,今也求與古人異,及其無見乎詩已,故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其來如風,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其蘇子所謂不能不為者乎。余之詩,蓋未能進乎此也。未進乎此則不當自附于作者之列,悉取舊作,秉畀炎火,俟其庶幾于不能不為而后錄之?;蛟徊豢?,物以蛻而化,不以蛻而累,以其有蛻,是以有化。君于詩將化矣,其可以舊作自為累乎。姑存之以俟他日。【二】全宋文·卷六六一一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堯章,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寓居武康,與白石洞天為鄰,因自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帝。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試禮部不第。自是不復(fù)求仕,遨游大江南北,與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諸人為友。夔通音律,擅書法,工詩詞。其詩格高秀,詞亦精深華妙,為南宋詞人中之重要作家。著有《白石詩》一卷、詞五卷,又有《絳帖平》、《續(xù)書譜》等。見陳思《白石道人年譜》(《遼海叢書》第三冊),《全宋詞》第三冊第二一七○頁。
人物簡介
【生卒】:1232—1298 【介紹】: 宋濟南人,后徙吳興。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弁陽老人、四水潛夫等。理宗時,曾為臨安府幕屬,監(jiān)和劑局、豐儲倉,又為義烏令。宋亡不仕,居杭州,廣交游。工詩詞,善畫。有《草窗詞》、《草窗韻語》、《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云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又選南宋詞人佳作為《絕妙好詞》。全宋詩
詞學圖錄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四水潛夫等,祖籍濟南(今屬山東),南渡后居湖州(今屬浙江)。以蔭監(jiān)建康府都錢庫。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入浙西安撫司幕(《癸辛雜識》后集),因剔除毗陵民田浮額忤時宰,遂以母病歸。度宗咸淳初為兩浙運司掾?qū)伲ā?a target='_blank'>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師友淵源錄》)。十年(一二七四),監(jiān)豐儲倉(《癸辛雜識》前集、續(xù)集卷上)。端宗景炎間知義烏縣(清嘉慶《義烏縣志》卷八)。宋亡家破,居杭州。元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七。生平撰述甚多,有《草窗韻語》一至六稿,卷首有咸淳七年陳存序,系宋亡前作品;另有《蘋洲漁笛譜》、《草窗詞》、《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云煙過眼錄》、《志雅堂雜鈔》、《絕妙好詞》等傳世。事見《珊瑚木難》卷五《弁陽老人自銘》、近人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周草窗年譜》,《宋史翼》卷三四有傳。 周密詩,以民國烏程蔣氏密韻樓景刊宋咸淳本《草窗韻語六藁》為底本。參校吳縣徐氏景印宋本(簡稱徐本)。另從《武林舊事》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七卷。
周密(1232-1298) 字公瑾,號草窗、蘋洲、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原籍濟南,后居吳興。能詩詞,善書畫,與吳文英并稱"二窗"。有筆記《武林舊事》、《齊東野語》、《浩然齋雅談》、《癸辛雜識》、《云煙過眼錄》。詩有《草窗韻語》,詞有《草窗詞》、《蘋洲漁笛譜》,并編纂《絕妙好詞》。元詩紀事
密字公謹,號草窗,濟南人。流寓吳興,居弁山,自號弁陽嘯翁。淳祐中,為義烏令。
人物簡介
名直溫,字君玉,別號西莊、霽莊、玉松山叟、紫芝山樵等,法號仁讓院,日本江戶人。其父為幕臣野村直超。曾在古賀精里門下就學。享和元年(1801),任昌平黌教授。門下有友野霞舟、川上麟巷、石川柳溪、設(shè)樂翠巖等人。篁園博學多識,工詩文,善填詞。有詩文集《篁園全集》二十卷,其中有詞集《秋蓬笛譜》二卷,共收詞一百六十四首。數(shù)量之多,即使是在中國詞家中,也不多見。而且篁園才力過人,從小令《荷葉杯》,到慢詞《鶯啼序》,幾乎諸調(diào)皆備,在中外詞史上亦屬少有。其詞近半為詠物之作,所詠之物包括四季花卉和日常食物以及鳥蟲之類,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其詞運筆暢達,文辭富贍,亦善使事用典,工麗典雅。刻畫物象,形神俱肖,或富于生活氣息,趣味盎然,或言志喻理,寄托遙深。詞風差近碧山、夢窗,為江戶時代的填詞名家。夏承燾先生在《域外詞選》中稱其“詠物之作,細膩不減史達祖、吳文英”,“以姜白石、史梅溪刻畫之筆,寫江鄉(xiāng)風味,令人有莼鱸之想”。
人物簡介
楊玉銜(1866-1944) 字鐵夫。廣東香山人。與林鹍翔師事朱祖謀。有《夢窗詞校箋》、《抱香室詞》。人物簡介
1869-1943,字懿生,號鐵夫、季良、鸞坡,以號行,廣東香山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舉人,三十年(1904)考取內(nèi)閣中書。官廣西知府。民國間曾任無錫國專詞學教授及香港廣州大學、國民大學教授。曾從朱祖謀學夢窗,后即以箋釋吳文英的《夢窗詞》揚名詞壇。著有《抱香室詞鈔》、《夢窗詞箋》等。晚年蟄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娛。五厄詞集稿·序
辛巳秋,余任香江廣州大學國民大學兩校國文課,僦居深水埠青山道一小店。十一月英日戰(zhàn)機漸迫,十八日晨興,機警報嗚嗚騎,旋聞天空機聲軋軋然,繼以炸彈隆隆然,擾攘半日始已。如是者三日,廿一日有歹人來店索保護費,付以七十元始去。入暮,又聞打門聲急,店主人大嘩,知無幸歹徒已分前后門蜂涌入。初入余室,余曰:余乃租客耳。即出,繼又一人入,搜余身,盡括紙幣時表去,繼換一人入,則傾箱倒篋,遍覓無所得,乃緊挈余胸,大聲索款。余曰:頃汝伴已搜去,又何存,不信,可問汝伴去。彼曰:不必問。乃以刀指余曰:汝不再拿款出,即刺汝。隨牽余出院中,交用拳腳加老雞肋上。一人曰:不必打他,隨拉余出廳中,刀加余頸,曰:無錢,即刺汝。余曰:既無錢矣,即刺死我亦無用處。時店主人已盡出所有買命,頗得自由旁坐,見余受困,乃曰:彼一老教書先生耳,安得有錢。彼即割耳邊,見流血及面,見余無乞憐色,復(fù)牽余入房,釋手去。未幾事完,即呼嘯去。店主曰:余等速避之,妨再至。乃扶家人及余狼狽登對山蛋家村。余止躡一履,倉皇隨之行,夜黑不辨,以一元雇人負余行,至已,以為安樂窩矣。不知距寮數(shù)十丈即峰頂,過而碎片紛如雨霰下,日炮一發(fā),寮地為之震撼者再。宿寮中半夕,已奔避石崖躲避者三次,中有一彈炸于距宿處數(shù)丈,焚竹寮五,死人二,火勢歷半句鐘始熄。次晨奔回故居,檢拾所余事物,得回說文稿詞稿,裝為一篋,并棉被移對面四兒寓所。僅朝食,方偃息三樓上,而鄰棚策策有聲,女仆奔告曰:鄰棚著火矣。俯視之,火猶未盛,意謂尚可少延。未幾,勢及樓,知事急,復(fù)攜篋出置門外,欲再入攜被出,遇媳攜手篋出,乃手接代為挽出以下樓。倉卒間忘攜稿篋,至門外,察覺,再入索之,已無有。而劫匪已乘機入搶,走避對面樓上,回視已在煙火中,水車灌救,僅焚三四樓少許,器物已遷徙一空,近晚又遷一膠廠宿。次日入視,僅檢回水漬殘稿少許,幸詞稿尚全。又越一夜,謀他遷,以十元雇工人護行,曲折回繞,始至花園街李姓教員家下榻。屋小人眾,越日又一姓關(guān)者攜其妹至,三男三女,各宿一床??湍懬由酰晕Q月栔魅?,雖一字不可留,適人送殘稿至,余外出,即為膽怯者棄諸后巷曬臺上。事殘十余日,復(fù)經(jīng)二三次小雨,又為霉?jié)?,更不可理,稍為曝乾,轉(zhuǎn)寄他友處。而他友之怯亦不下前友,取詞稿之稍影響時忌者,大加揭去,而詞不全矣??偠嬛艘?,火也,水也,雨也,加以人之揭去也,是為五厄。今回鄉(xiāng)小暇,稍為整理而錄存之,即以五厄為名,并述其經(jīng)過如此,亦以知名山之藏,其傳與不傳非人事之所可勉為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一月五日,香山楊鐵夫序于申明亭老屋。抱香詞·題詞·洪澤丞
公詞能自出手眼,渾灝流轉(zhuǎn),卓然成家。老丑如我,惟有對之增愧耳。偶有所見,輒加圈點,乞恕其謬妄,幸甚。抱香詞·題詞·夏臞禪
甲戌夏鐵夫先生來游西溪,月夜泛湖論詞。予贊彊村翁殆集大成,其視覺翁,猶栗里之于休璉。鐵夫唯唯,云嘗選古今三家詞,前人主問途碧山,由覺翁入清真者,今可祧碧山而奉彊翁。予嘆為碩論。翌朝出此卷命讀,神凝氣斂,居然彊翁法嗣,伏讀擊節(jié)。予于彊翁亦勉欲追摹萬一,讀鐵夫作,益縮手噤口,不敢出一語矣。小弟夏承燾拜題。
人物簡介
梁啟勛, (1876 --1965)字仲策,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弟。早年在康有為萬木草堂修業(yè)。1896年在上?!稌r務(wù)報》擔任修改譯稿工作。1902年入上海震旦學院(今復(fù)旦大學),后旅居美國數(shù)年。1912年任天津《庸言》雜志撰述,翌年任《大中華》雜志撰述。1914年任北京中國銀行監(jiān)理官,又任幣制局參事。1928年脫離政界。1931年執(zhí)教于青島大學。1933年在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任訓(xùn)育主任。1938年任職于中國聯(lián)合準備銀行。北平解放前夕,他為北平地下黨組織做過有益的工作。1951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啟勛著有《詞學》二卷、《稼軒詞疏證》六卷、《中國韻文概論》三卷、《曼殊室隨筆》五卷、《海波詞》四卷。還翻譯過《大社會》,后更名為《社會心理之分析》。詞學圖錄
梁啟勛(1879-1965) 字仲策。新會人。梁啟超長弟。詞學家。與夏敬觀、劉毓盤、吳梅、王易、汪東、顧隨、任訥,陳匪石、劉永濟、蔡楨、俞平伯、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趙萬里等并為朱、況一脈。1893年入廣州萬木草堂,從康有為學。后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返國,先后任交通大學及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訓(xùn)育主任、中國銀行駐京監(jiān)理官、青島大學教授。1937年12月出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外匯局調(diào)查室主任。著有《詞學》、《詞學銓衡》、《中國韻文概論》、《稼軒詞疏證》六卷、《曼殊室隨筆》五卷等。并譯有《社會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一生愛梅,有《海波詞》,為詠梅專著。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胡汀鷺(1884—1943) 名振,號闇公,晚號大濁道人。無錫人。工畫,錢松巖、楊建侯、陸儼少皆出其門下。擅倚聲,有自編題畫詩詞《汀鷺畫綴》,柳亞子為之序。歿后,其門人許瘦峰編其遺文詩詞集《鬧紅精舍遺稿》傳世。精鑒古,富收藏,其藏有無錫清代詞人顧貞觀所書《金縷曲》墨跡扇面,即與吳漢槎兩闋,1924年柳亞子曾作《題顧梁汾寄吳漢槎金縷曲,為胡汀鷺賦》,后胡汀鷺又托謝玉岑轉(zhuǎn)請夏承燾題,夏承燾《天風閣學詞日記》中有《胡汀鷺畫家藏顧梁汾書寄吳漢槎金縷曲詞,謝玉岑囑題》。毛澤東秘書田家英亦藏有顧貞觀書寫的金縷曲扇面,顧貞觀生前曾多次書寫金縷曲,以贈友人。胡汀鷺與詞人謝玉岑友善,二十年代同客滬上,多有唱和。謝玉岑早逝,胡挽聯(lián)云:"神傷易感,骨瘦難支,世上已無特健藥;深巷斜陽,小樓重幕,我來正是落花時。"抗戰(zhàn)時,汀鷺蓄須明志。病逝后謝玉岑岳丈錢名山挽聯(lián)云:"小別遽千年,心性相孚,下走能無知己感;天才超一代,丹青余事,先生竟以畫人傳。"
胡汀鷺(1884—1943),名振,字汀鷺,一字瘖蟬、瘖公,晚號大濁道人,無錫南門外薛家弄人。自刻題畫詩詞為《胡汀鷺題畫詩詞集》。過世后有許瘦峰等人搜集整理了《鬧紅精舍遺稿》。
人物簡介
梅冷生(1895-1976) 名雨生,以字行。溫州人。曾任溫州市圖書館館長。民國間與夏承燾、陳仲陶組織慎社,以文章氣節(jié)相砥礪,并從詞人林鐵尊游。有《勁風樓唱和集》、《勁風閣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