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陳起
共 8 首
上法智大師
宋初 ·
釋遇昌
七言律詩
雨霽遙空木落時,危亭南望倍依依。
白蓮舊社人離久,丹闕經年信去稀。
入觀夜堂江月滿,揮松秋殿晝燈微。
林中自有吾廬在,請益終期海上歸
(
宋陳起
《增廣圣宋高僧詩選》續(xù)集)
。
賢不家食賦
(尊尚賢者,寧有家食。)
北宋 ·
范仲淹
國家廣辟四門,推賢可尊。
俾進身于祿位,寧退食于丘園。
出仕文明,萬鐘之榮自足;
不居側陋,一簞之樂奚論。
當其王道勃興,圣人在上,納忠良而罔怠,庶弼諧而無曠。
敦三接而何善不臻,達四聰而無遠弗訪。
思舉之士,效明試于勛庸;
崇德之人,恥素飧而高尚。
莫不濯纓交進,束帶相先。
上既諧于
輔圣
,下絕見于遺賢。
克勤于邦,自重茵而列鼎;
不出其位,寧鑿井而耕田。
遂使獻替無虧,經綸是假。
外兼濟于黔首,內盡忠于王者。
行爵出祿,但見其圣人養(yǎng)賢;
論道經邦,詎聞乎君子在野。
豈不以天下之政也,惟賢是經;
天下之情也,得賢而寧。
所以宅茲百揆,所以康彼萬靈。
靡吟皎皎之駒,已縻好爵;
宜詠呦呦之鹿,盡宴明庭。
彼茹藜而隱者,亦士之丑;
飲泉而居者,何樂之有!
曷若我美祿是干,良時是偶。
如蛟龍兮得云雨,異麟鳳兮在郊藪。
是以子牙就聘,求魚豈戀于水濆;
伊尹逢時,執(zhí)耒寧思于田畝。
美夫圣主斯在,明賢不遐。
咸簪纓而奉國,豈菲薄而在家。
端冕之前,既協(xié)鹽梅之用;
衡茅之下,誰興葵藿之嗟?
士有學稟素風,運逢皇極。
方勵入官之業(yè),獲頌養(yǎng)賢之德。
幸奏藝于堯階,庶無慚于家食。
太師陳文恭公挽詞
其一
(1165年2月)
南宋 ·
范成大
五言律詩
日者更皇化,公來
輔圣
能。
無心殊轍混,不作眾波澄。
舉國材真相,他年了中興。
天如遺一老,人亦望三登。
梅花集句
(錄十二。)
其四
元 ·
郭豫亨
七言律詩
天寒落日澹孤村,占斷風情向小園。
翠羽啼花追昔夢,縞衣和雨立黃昏。
蘚厓直上雙飛屣,茅店驚寒半掩門。
憶得去年風雪里,江南石上對洼尊
(東坡。和靖。
陳起
。陳竹泉。方惟深。放翁。程梅窗。山谷。)
。
樸進士彥誠有孝行。以樂志名其亭。蓋取樂其心志之義也。慕齋金先生按節(jié)本道。造其廬而訪之。留一絕云。咨詢無效雪侵頭。原濕驅馳未暇休。孝里高風能起我。為傾行蓋暫遲留。其見重可想矣。康兄明甫。即進士之外曾孫也。以慕齋詩揭之壁上。要余作一語。謹用其韻道所感
其二
懷慕齋
(壬戌)
明 ·
鄭經世
七言絕句
志學無成已白頭,醇儒
輔圣
此生休。
向來格語猶心記,時到玆亭為更留
(諸生勉盡修行力。共作醇儒
輔圣
時。乃慕齋為監(jiān)司時贈黌中土子詩語。)
。
知樂亭并序寄壺谷。求題八詠
明末清初 ·
俞玚
七言律詩
曾在歲己酉春。鑿池于龍虎洞右第四五岡之間。距觀稼亭南二百步許。種蓮而賞。畜魚而觀。第恨其池小而水淺。蓮未盛其開。魚未極其樂。今年丁巳孟秋。集丁數十百人。拓池而廣之??H钪?。筑小島于中央。建無梁一閣。覆以白荻而設檻。四面架板橋。接山麓而通棧道。扁以知樂。掛諸楣焉。蓋是亭也。池廣水深。島平亭崇。登亭以坐則水環(huán)四周。瀲滟焉漣漪焉。魚游左右?;蛟谠逖?。或躍淵焉。寓目開懷。信可樂也。不但余有此樂。自樂其樂也。亦能非魚而知魚之樂。使魚而得魚之樂也。非但知魚之樂。使得其樂。亦庶乎觀物之樂。使各樂其樂也。其為樂不亦大矣乎。何則。觀乎止水方塘則觀者樂焉。行乎孤山獨橋則行者樂焉。朝渚牛牧則牛自樂也。夕棧僧歸則僧亦樂也。閑云出岫則云自樂也。倦鳥投林則鳥亦樂也。稱觴鼓琴則其樂也無窮。橫笛賦詩則其樂也如何。噫。余既樂吾之樂。以之知魚之樂。而又推此八者之樂。使之各得其樂。則凡玆八樂之外。使萬物各得其樂者。不在亭不在我。而在乎位人上者。在我之事。余既自勉。在上之責。臺其可以輔之。臺須為我先詠八者之樂。推及萬物之道。
輔圣
上勉焉。則余雖衰朽。亦在萬物之中而同得其樂矣。臺其勉哉。
筑島池中抗小軒,耽看鱍鱍溯泉源。
藻間游處羅紋動,荷上跳時雨葉喧。
月照波心潛復立,風生鏡面戲仍翻。
非魚也自知魚樂,物我天機本一根。
游朝陽巖
(己卯)
清 ·
錢載
夕陽夕陽碧瀟滸,群玉支趨向東吐。
翠蓉蔟梢苞瓣肥,獨蘸涼波影倒俯。
恰當初日玲瓏照,偶泊次山寂寞取。
舂陵避兵永泰年,世有人知銘尚睹
⑴
。
巖下妨帽鳥入谷,厓根容趾江晃目。
轉身孤洞逼江心,沁骨香流出巖腹
⑵
。
馮夷宮開水月天
(大字之可記者。)
,草木旁生亦清肅。
蘚痕漫蝕瞿李袁,諸跡其南不能讀
⑶
。
碧瀟碧瀟宜早秋,出城勝趁華燈收。
何須五日競渡舟,仙夫魯卿以屢游。
還贏甲午柳永州,溪邊昨日今巖幽。
殿中丞句惜未錄,諸老長為寓客留
(題刻如「徐大方沖道、曹元卿舜臣、麻延年仙夫、萬孝寬公南、黃致適道、盧臧魯卿游、臧題,嘉祐辛丑上元后二日」;又「永州刺史李坦,會昌元年五月五日題」,刻洞之俯下極高處;又「張子諒中樂、
陳起輔圣
、麻延年仙夫、魏景晦翁、盧臧魯卿、夏鈞播之同游,嘉祐祫享后十一日」;又「蔣僅屢游,元豐乙丑題」;又「尚書職方員外郎知永州柳拱辰、禮賓副使湖南同提點刑獄李用利、尚書比部員外郎通判永州尹瞻,至和二年乙未九月四日游此」。朝陽巖拱辰題名,昨見于浯溪石厓,云「皇祐六年甲午歲正月廿一日,尚書職方員外郎知永州柳拱辰,同尚書駕部郎中分司周世南、祈陽縣令齊術游,甲午至乙未之游,將閱二十月」。又「天禧戊午殿中丞知郡事護軍王某」題五言律詩二首,亦在俯下極高處,其名不能辨。又巖之上一石刻曰「零虛山」,其北即寓賢祠,祀道州、文節(jié)、蘇文忠、文定、鄒文忠、范忠宣、范學士、張忠獻、胡忠簡、蔡西山諸賢。)
。
⑴ 道州以巖東向,名之曰朝陽,而銘曰「巖下洞口,洞中泉垂」,末云「欲零陵水石世有人知」,刻石今半裂。
⑵ 「流香洞」三大字刻洞口,洞中洞外題刻幾遍,洞底冷泉滴瀉,蓋自群玉山伏流也。昔人謂「色如雪,聲如琴,氣如蘭蕙」。
⑶ 「蘚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黃文節(jié)題句,明太守丁懋倫所記。右側石上得「潛澗」二字,又其南刻「聽泉亭」,小有洞,疊翠聳碧,「崆峒、淵潛洞、捲潮峰、石門、芳泉亭」諸字皆湮。
挽倭仁聯(lián)
晚清 ·
謝維藩
對聯(lián)
輔圣
學于道統(tǒng)絕續(xù)之交,誠意正心,講學敢參他說進;
奪我公當國是紛紜之日,排和議戰(zhàn),明朝無復諫書來。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