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奎濂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見說陽臺上,新開霽月堂
憑知周茂叔,喚起楚襄王。
山勢臨江斷,灘聲出峽長。
明朝一樽酒,儻得共徜徉。
朝班絕少少時儔,帶弊銀鉤白盡頭。
國子先生晨倦入,山公啟事老思休。
仙區(qū)卻佩獜符出,春日仍成鶴浦游。
安得長風(fēng)吹我去,鐵關(guān)城上共登樓。
君今按湖西,湖邑誰最雄。
道有四大牧,忠清與公洪。
州名雖偶爾,適與治理同。
原隰不憚勞,奉上當(dāng)盡忠。
操身莫如清,蒞下莫如公。
薄書期會間,洪則下情通。
能盡此四者,然后可觀風(fēng)。
湖山人自得,皆在于此中。
況君錦衣還,尤宜飭其躬。
愿君必先四,努力期始終。
贈言者何人,壺谷老病翁。
我有蛟龍刀,精光射牛斗。
攜來燕市中,荊軻死已久。
空谷有幽蘭,馨香何郁烈。
雖無桃李姿,不改歲寒節(jié)。
霽月堂對月 清 · 宋奎濂
七言律詩
眇此形骸七尺孱,平生薄相盡堪嘆。
名途乍踏跟先倦,世味初嘗舌已酸。
肺病酒杯耽未把,眼昏文字愛難看。
人間萬事都無興,尚喜堂邊霽月寒。
霽月堂中對霽月,月光如水又如雪。
若教胸次不如斯,以月名堂卻虛設(shè)。
余所處霽月堂東南數(shù)十步許。有小溪西流。溪之北有低岸。地勢平穩(wěn)。南有小厓。面勢瑞正。欲于岸心作數(shù)間茅亭。亭前鑿數(shù)畝方塘。厓面雜植杜鵑躑躅。塘之左右。各種楊柳數(shù)株。要使紅碧相映。以為盛夏禦暑之所。至如丹楓翠松素所有者。秋冬之景。亦自不鮮。擬以紅碧名其亭。仍用拙句預(yù)識之。
杜鵑躑躅春夏紅,又有楊柳池塘碧。
風(fēng)來最喜碧磨紅,曰暖還憐紅映碧。
況復(fù)楓林霜后紅,更看松檜雪中碧。
縱有先后遠(yuǎn)近異,莫非眼前紅與碧。
集此眾美賁吾亭,吾亭揭額宜紅碧。
歸去來兮,我今去此將安歸。
得不得曰有命兮,復(fù)何喜而何悲。
昔余游乎上國兮,謂前軌其可追。
羌心勞而日拙兮,慨身事之將非。
徒簪裾而哺啜兮,辱君食與君衣。
縱填海之誠篤兮,奈負(fù)山之力微。
眷玆鄉(xiāng)山,浩然來奔。
幽居臨水,草屋荊門。
簞食瓢飲,至樂攸存。
瓦杯自酌,不用金樽。
臨清風(fēng)而醉倒兮,喜爽氣之醒顏。
時乘興而覓句兮,字不勞于吟安。
聞至人之在世兮,貴游心于冥關(guān)。
聆雷霆而莫聞兮,睹泰山猶無觀。
嗟時俗之貿(mào)貿(mào)兮,幾櫝買而珠還。
嗤膠柱于趙侯兮,笑斲輪于齋桓。
歸去來兮,且卒歲以優(yōu)游。
既莫足為世用兮,舍初服其焉求。
居陋巷而自樂兮,處安宅而無憂。
惟稼穡之為寶兮,恒服力乎田疇。
維山有月,維湖有舟。
呼儔侶而命駕兮,指某水與某丘。
追東山之氣象兮,挹北海之風(fēng)流。
沕與物而同春兮,聊任化而長休。
已矣乎,人生少壯能幾時,日月逝矣不曾留。
馀年足可惜,曷不脩身以俟之。
功名本無分,富貴終難期。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庶及時而耘耔。
兢朝乾而夕惕兮,列左書與右詩。
得圣賢而為歸兮,腳踏實(shí)地更何疑。
附:尤齋先生小跋:宗人宋道源為示所和歸去來。其辭致之高古。道源亦自知其不能與之上下矣。惟日乾夕惕之句。是淵明道不到者。而又淵明之所不屑者。只五斗米也。其視道源之玉堂天曹。則還可爭優(yōu)劣于其間耶。抑使淵明生于道源之后。則其將撫孤松而和此辭耶。殆難與俗人言也。崇禎昭陽赤奮若暮春日。華陽洞主人書。
五仙相會六仙樓(伯涵),正值黃花九月秋道源
只是銜杯無舊興,八方馳啟總民愁(光甫)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