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356七絶 2798五律 234七律 253 358四言 18六言 129古體 8544樂(lè)府 76 8 214 76辭賦 3 18其他 266聯(lián) 245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yǔ)
漢語(yǔ)字典
多音字辨析:
菭 哀韻,平聲 (tái):
菭 衣韻,平聲 (zhī,chí):

拼音:tái  
  • 古同“”。

拼音:zhī  
  • 古同“?”。

拼音:chí  韻部:
  • 〔~蘠〕菊的別稱。
康熙字典

  • 集韻》澄之切,音治。 (支韻)
  • 說(shuō)文,菭蘠,草名。
  • 又《廣韻》直尼切,音墀。 (支韻)
  • 水衣也。
  • 又與苔通。《前漢·外戚傳》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顏註》菭音臺(tái),水氣所生。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shuō)文解字注》

水靑衣也。依爾雅音義補(bǔ)靑字。醢人箈菹。鄭司農(nóng)曰。箈。水中魚衣。玄謂箈、箭萌。玉裁按。先、後鄭異字。先鄭作菭、從艸。許說(shuō)正同。後鄭作?、從竹。郭注爾雅引?菹鴈醢。從後鄭也。後鄭注當(dāng)有菭當(dāng)爲(wèi)?四字、而佚。今本周禮作箈?;煺`不成字。所當(dāng)正者也。吳都賦注曰。海苔生海水中。正靑。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苔。從艸。治聲。徒哀切。沈重云。北人丈之反。一部。今作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