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按:此詩《宋詩拾遺》、《永樂大典》互見,詩多寡不一,今重加編次,各注出處。 巖下夕陽燭已然,巖腰斜照光猶射。 暮云殘靄不能遮,始信仙居無晝夜(以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三)。 含胎十月無休歇⑴,或作金兮或似雪⑵。 認(rèn)取還丹莫亂求⑶,獼猴水底弄明月⑷。 按:《御制逍遙詠》卷一一 ⑴ 原注:藉金為種,育汞成丹,自春徂冬,凡月滿十。始終迭運(yùn),子母相生,曾無有間矣。 ⑵ 原注:或金花耀質(zhì),或皓雪呈姿,雖異態(tài)殊名,必同才合會。 ⑶ 原注:且還丹之為妙也,法天地,象日月,總五行之秀,括四象之微。金汞以之相資,神靈以之自著,豈容易而成也,故誡之焉。 ⑷ 原注:素月流天,寒光映水。獼猴俯玩,謂影可探,徒甚勞形,終弗能攬。譬彼妄求還丹者,背理而外尋也。靡量懵學(xué),溫因迷津。 儒林劉郎最清絕,手把絲緡歌未闋。 忽見江梅數(shù)蕊開,一蓑立斷寒江雪。 幽人如玉花如雪,色相高寒與世別。 俗子紛紛知不知,清香莫向塵間泄。 呼燈起坐浮天白,檐溜泠泠雜曙色。 想得鈴齋報曉雞,依然念我難行客。 霽月堂中對霽月,月光如水又如雪。 若教胸次不如斯,以月名堂卻虛設(shè)。 侑酒玉人難得歇,嘉賓星散沒荒樾。 殷勤倘造我幽棲,但請覆杯空對月。 傷良?xì)凭祈毥^,圣旨監(jiān)官傳兩列。 既是敬虔之寇讎,天何不許吮其血。 怒濤卷起千堆雪,逆水船夫涌熱血。 萬木根盤峭壁蒼,抬頭忽見青天裂。 怎說一生多夢孽,殘馀大地深寒切。 癡懷寥落到梨花,紛起慟然如亂雪。 來時無路辨存滅,鐵馬一聲于廢闕。 怎有江山知幻真,分明寒色到秋月。 總因俗物寫昏黑,日月著他銷我側(cè)。 此輩文章久做塵,大江兀自唱平仄。 隨風(fēng)起韻與誰說?玉骨冰顏任起滅。 但令諸天知我空,與之一夜梅花雪。 一年又是詩人節(jié),來看帝王舊宮闕。 逝水安消屈子憂?殘陽猶恨余威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