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5,分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唐 白居易 772 - 846 一首法常 752 - 839 一首 王建 767 - 831 一首 許宣平 一首 宋 劉克莊 1187 - 1269 一首朱熹 1130 - 1200 一首 陸游 1125 - 1210 一首 呂祖謙 1137 - 1181 一首 周紫芝 1082 - ? 二首 姜特立 1125 - ? 一首 張孝祥 1132 - 1170 一首 張樞 一首 張耒 1054 - 1114 一首 張?zhí)N 一首 張镃 1153 - ? 一首 方蒙仲 1214 - 1261 一首 晁說之 1059 - 1129 一首 李綱 1083 - 1140 一首 林希逸 1193 - ? 一首 汪莘 1155 - 1227 一首 潘閬 ? - 1009 一首 王之道 1093 - 1169 一首 王十朋 1112 - 1171 一首 王阮 ? - 1208 一首 白玉蟾 1194 - 1229 二首 練毖 一首 范令聞 一首 葛紹體 一首 葛勝仲 1072 - 1144 二首 | 憶拋印綬辭吳郡,衰病當(dāng)時已有馀。 今日賀君兼自喜,八回看換舊銅魚(予自罷蘇州及茲,換八刺史也)。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馀。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茆舍入深居。 按:見《五燈會元》卷四、《古今禪藻集》卷七。張靖龍云見董慶酉《四明詩干》卷下引《鄞縣志》、明李鄴嗣《甬上高僧詩》卷首)(按:《沅湘耆舊集》卷十收作隱山和尚詩,似誤。《全唐詩》卷八六○收許宣平《見李白詩又吟》,與此詩相似,唯異文較多。檢最早記載許宣平詩事沈汾《續(xù)仙傳》,并不載此詩。杜文瀾《古謠諺》卷五二引《云谷臥馀》謂初見于焦竑《焦氏類林》,似候許詩為明人附會。今互收。) 御池(一作波)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一作和)入月(一作用),喚人相伴洗裙裾。 小范登庸面稍腴,惟公不以位為娛。 宅家亦自臨朝說,丞相都因國事臞。 翩翩一馬兩肩輿,路轉(zhuǎn)秋原十里馀。 共說前山深更好,不辭迢遞款禪居。 璧水經(jīng)年奉宴居,天和襲物自舒徐。 憑誰寄謝朱公掞,才向春風(fēng)坐月馀⑴。 ⑴ 自注:朱公掞見明道于汝州,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fēng)中坐一月。 一飽欣然下箸馀,庾郎鮭菜復(fù)何須(小集作如)。 當(dāng)時獻(xiàn)納堪憐許,只解區(qū)區(qū)說?魚⑴。 ⑴ 明抄校注:?魚之美在額,晉《虞嘯傳》中語。 壁立雙臺百丈馀,如何竿線擲空虛。 時人不會先生意,只釣清名不釣魚。 張飲名園樂有馀,奉常何苦但齋居。 一杯我亦垂涎甚,病起無聊只羨渠。 亭橋兩面看芙蕖,靜數(shù)波間小隊魚。 碧幛彎環(huán)遮去路,凈天終待此同居。 心事芬芬流品勝,一生清友是梅臞。 可憐介甫交游盡,歲晚鐘山進(jìn)二俞。 非佛非心須在我,即心即佛亦從渠。 本來心佛都無有,幻化聊將示四衢。 閩南為雨久嗟吁,守令焦勞已月馀。 兒在藍(lán)溪祈更苦,翁緣憂旱又憂渠。 一曲波光徹太虛,四垂碧漢罩湖魚。 游人眼被荷花礙,不覺琉璃泡里居。 僧居岑寂異官居,索句搜腸撚斷須。 那更雨中思底事,夢魂歸到種山隅。 無心軒冕難招我,到眼云山輒起予。 不必憑欄更清賞,此身元在此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