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共343,分1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生卒】:1079—1154 【介紹】: 宋饒州德興人,字彥章。汪谷子?;兆诔鐚幎赀M士。累官著作佐郎。初在太學與王黼同舍,素不合,及黼執(zhí)政,提點江州太平觀,終黼之世不得進用。欽宗即位,入為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立,召試中書舍人,累拜翰林學士。工儷語,所撰制詞人多傳誦。嘗論諸大將擁重兵,寢成外重之勢。紹興元年,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八年,上所修日歷共六百六十五卷,升顯謨閣學士。連知徽、宣等州。言者劾其曾為蔡京、王黼之客,奪職居永州。有《浮溪集》等。全宋詩
汪藻(一○七九~一一五四),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調(diào)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教授。除《九域圖志》所編修官,遷著作佐郎。政我八年(一一一八),因忤宰相王黼,出通判宣州,罷,提點江州太平觀。欽宗即位,召為起屬舍人。高宗即位,試中書舍人。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為宰相黃潛善所惡,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六)。未幾,復召為中書舍人,擢給事中、兵部侍郎。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兼侍講,拜翰林學士(同上書崇儒七之一、職官六之五三);出知湖州,因事停官。起知撫州,歲馀罷,聽辟屬纂修日歷。八年,上所編書,除顯謨閣學士知徽州。十二年,知泉州,移宣州。以嘗為蔡京、王黼門客,奪駛居永州。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有《浮溪集》六十卷(《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五下又有《龍溪集》六十卷,似為一書)及《猥稿外集》一卷、《裔夷謀夏錄》三卷等,大多佚亡。明洪武時,趙子常輯《浮溪文粹》十五卷,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浮溪集》三十二卷。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四《汪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五有傳?!⊥粼逶?,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浮溪集》為底本。參校清光緒福建布政使署刊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有孫星華輯《拾遺》三卷,簡稱聚珍本),清康熙汪士漢居仕堂刻本《浮溪遺集》(實校補《浮溪文粹》,藏北京圖書館,簡稱遺集)等。新輯集外詩編為每五卷。詞學圖錄
汪藻(1079-1154) 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有《浮溪集》,詞存四首。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汪藻(一○七九——一一五四),字彥章,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調(diào)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州學教授,稍遷江西提舉學事司干當公事,除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再遷著作佐郎。與時相王黼不合,出通判宣州。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進太常少卿、起居舍人。高宗踐祚,轉(zhuǎn)朝請郎,召為中書舍人,擢給事中、兵部侍郎、兼侍講、直學士院,拜翰林學士,累轉(zhuǎn)朝議大夫。后歷知湖、撫、徽、泉、宣州及鎮(zhèn)江府,以言者論其嘗為蔡京、王黼之客,奪職居永州。紹興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積官左大中大夫,爵新安郡開國侯。藻博極群書,工詩文,尤長四六,所作制詞,人多傳誦。嘗修日歷六百六十五卷上之,又著《靖康要錄》十六卷(存)、《裔夷謀夏錄》二卷(存)、《青唐錄》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其詩文則有《浮溪集》、《龍溪文集》、《猥稿外集》等共一百二十一卷。見《浮溪文粹》附錄孫覿《汪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五本傳及《宋史藝文志》等。
五言律詩
既雨堤仍注,無風浪更揚。
麥登孤市沸,榆老半川涼。
擊汰吳儂勇,傳掫楚戍荒。
秖應今夜月,兒女話他鄉(xiāng)。
曉日輕橈動,波光滿座隅。
岸遙雙燕去,天霽百禽呼。
衰白看明鏡,飄零倒?jié)釅亍?div class="l469im4" id='poem_sentence_2_528322_comment'>
長年作羈旅,三徑有人無。
縹緲風煙上,誰栽柏滿庭。
諸郎渾玉雪,前哲想丹青。
舉國思人鑒,重泉掩德星。
空馀千載事,寒露泣秋螢。
自奪幽人去,江山勝氣無。
秖今埋宿草,誰復奠生芻。
滿世儒冠寵,他年史筆誅。
未應丘壑底,遺恨失金朱。
草草官軍渡,悠悠敵騎旋。
方嘗勾踐膽,已補女媧天。
諸將爭陰拱,蒼生忍倒懸。
乾坤滿群盜,何日是歸年。
身老今何向,兵拿未肯休。
經(jīng)旬甘半菽,盡室委扁舟。
臺拆星猶熭,農(nóng)饑麥未秋。
日邊無一使,兒女詎知愁。
春到花仍笑,時危笛自哀。
平城隆準去,瓜步佛貍來。
地下皆冤肉,人間半劫灰。
只今衰淚眼,那得向君開。
方隅謀帥重,帝豈賈生疏。
絕域須高枕,中朝輟引裾。
邊城雄鼓角,幕府省文書。
暫作驂鸞去,群公嘆不如。
東越更新組,南陽別舊廬。
中原猶鐵馬,遠使只銅魚。
荒俗宜深問,遺蠻勿重鋤。
歸來正黃閣,將略自公馀。
聞道中興帥,今除第一流。
犬牙聊制敵,猿臂即封侯。
把酒逢元亮,哦詩得子猷。
何妨留此杰,相與復神州。
南紀安耕鑿,平時不受兵。
邊陲忘宇覆,江漢忽塵生。
潮卷妖星落,春歸玉帳明。
將軍談笑事,一笴定聊城。
聞道官軍入,吳儂盡倒戈。
指揮移地軸,湔洗用天河。
尚作蒼頭起,當如赤子何。
汝曹宜面縛,環(huán)壘即恩波。
欲吊沈冤處,春江只自深。
鋤耰元聚守,塢壁要先侵。
吉語行看報,窮愁有底禁。
檐花應好在,準擬報同襟。
坐奪江山險,都忘帶與襟。
不應囚膽落,亦費廟謀深。
剩作懷歸雅,行參解慍琴。
君王憐赤子,意豈在南金。
① 原作通,聚珍本作道,卷一有《鄭固道累書求寓屋詩走筆封寄》,當作道
一作班荊別,秋風幾度涼。
論文隔尊俎,得句夢池塘。
歲晚思傾蓋,情親比陟岡。
若為生羽翼,千里到君旁。
憶昨遭戎馬,同浮十里江。
括囊聊遁世,懷寶豈迷邦。
眼底云空過,眉間雪未厖。
不因參嚼蠟,那得寸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