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其先真定靈壽人,字子華。韓億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歷通判陳州、知成都、開封府等。神宗即位,拜樞密副使,言差役之弊。領制置三司條例司,與王安石共事,每言安石奏事“至當可用”。熙寧三年,參知政事。夏人犯塞,自請行邊,為陜西、河東宣撫使,即軍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素不習兵事,以城堡相繼陷落、慶州士卒作亂,罷知鄧州。七年,代王安石為相,謹守新法,然事多滯留,且數(shù)與呂惠卿不合,乃密請神宗再用安石。及安石再相,又與之有異,遂出知許州。哲宗立,封康國公,為北京留守。卒謚獻肅。全宋詩
韓絳(一○一二~一○八八),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子。以父蔭補太廟齋郎,累遷大理評事。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陳州。歷戶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嘉祐中,歷知慶州、成都府、開封府。為三司使。英宗即位,遷給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權知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神宗即位,拜樞密副使。熙寧三年(一○七○),拜參知政事,罷知鄧州,徙許州、大名府。元豐元年(一○七八),知定州。六年,知河南府。哲宗即位,改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康國公。元祐二年(一○八七),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謚獻肅。事見《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司空康國韓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五有傳。今錄詩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二五
韓絳(一○一二——一○八八),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億第三子。慶歷二年進士?;实v中累遷右正言。至和元年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出知蔡、慶州、成都、開封府,為三司使。神宗立,拜樞密副使,同制置三司條例,助王安石變法。熙寧三年,參知政事,為陜西、河東宣撫使,尋拜相,開幕府于延安。次年,以措置乖方罷。七年復代王安石相,密請再用安石。次年罷,歷知州府。哲宗立,封康國公,為北京留守。元祐三年卒,年七十七,謚獻肅。著《治平會計錄》、《樞密院時政記》等,有文集五十卷,又內(nèi)外制集十三卷、奏議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兌悅無如會友朋,況多吟詠思飛騰。
塤篪雅正無它間,孔翠光華不自勝。
好事僮兒歌已遠,爭傳箋紙價還增。
群居豈弟吾儒行,鄒魯風流喜重興。
五言絕句
唐家諭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巖壁。
土瘠事刀耕,家無終歲蓄。
所資鹽井利,持易他州粟(宋《錦繡萬花谷》續(xù)集卷一三)。
七言絕句
高賢忠義古今同,手筆遺編法甚工。
寶軸傳家當不朽,追懷馀思凜生風(宋范仲淹《范文正集》補編卷三)。
五言排律
古風
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