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州府南海人,字稚大。嘉靖二年進士。授仁和知縣,嘉靖二十六年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被劾罷。有《三洲稿》。
全粵詩·卷二三五
李義壯,字稚大。番禺人。明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進士。初令仁和,尋遷戶、禮兩部主事。歷仕至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工古文詞。嘗師從湛若水,晚年學業(yè)益進。著有《三洲初稿》。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八等有傳。
維基
李義壯(1488年—?年),字稚大,號三洲,廣東廣州府南??h人,民籍。治《詩經(jīng)》,行三,正德五年(1510年)廣東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年三十六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五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四十名進士。初授浙江仁和縣知縣,在任三年,擢升戶部主事,管理臨清鈔關,改禮部儀制司主事,歷員外郎,十六年(1537年)十一月出為廣西督學僉事,二十年二月轉(zhuǎn)湖廣副使,兵備辰沅。二十三年五月升四川左參政,歷福建按察使、湖廣右布政使,二十六年閏九月擢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當時征討銅仁叛苗,與總督張岳意見相左,二十八十一月被罷職回籍聽調(diào)。著有《三洲初稿》十五卷行于世。
五言律詩
洞庭望岳陽樓 明 · 李義壯
五言律詩
久客思歸日,江湖得暫留。
君山一葉下,知是洞庭秋。
日月雙吟鬢,風波一釣舟。
平生憂樂志,不系岳陽樓。

謁陵道中 明 · 李義壯
五言律詩
西北半明滅,悲風催夕陰。
紫云團隧道,紅葉入霜林。
天地河山老,松楸雨露深。
遣弓攀莫及,回首罷登臨(以上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二七)。

游南山 明 · 李義壯
五言律詩
二月試春衣,南山歷翠微。
平林孤石出,空谷遠峰稀。
云暖花爭發(fā),天空鳥自飛。
舞雩童冠在,猶似詠同歸。

七言律詩
夢回殘月轉(zhuǎn)長廊,何處僧歸半夜航。
水色不隨山色改,風聲偏助雨聲狂。
依依鵜鸊棲林樾,個個芙蓉隔石塘。
幽興杳然從此遠,不堪漁笛起滄浪。

其二
七言律詩
半畝高亭百尺強,坐來天地自生涼。
朝臨爽氣南山近,夜浣銀河北斗長。
立馬來牛原并逐,濁涇清渭不同行。
十年窗下羲皇夢,肯放輕塵到石塘。
⑴ 明郭棐、清陳蘭芝《嶺海名勝記》卷三

游小金山 明 · 李義壯
七言律詩
一燈明滅江心寺,夢里孤蓬半夜雷。
歲月共憐人易老,江山應笑我重來。
平蕪濕月流螢度,極浦隨潮旅雁回。
起對滄洲意無限,登臨休上妙高臺。
按:陳永正整理
⑴ 明郭棐、清陳蘭芝《嶺海名勝記》卷四

望西苑 明 · 李義壯
七言律詩
水晶簾外百花橋,太液波寒欲上潮。
篽苑春回丹壑近,禁城云老翠華遙。
瓊樓珠閣天俱遠,銀杏金桃露未消。
歸去蓬瀛三萬里,月明猶聽紫鸞簫。

早朝 明 · 李義壯
七言律詩
天上鳴雞迥不聞,城頭殘月夜初分。
樓臺爽氣通三島,環(huán)佩秋聲雜五云。
閣道鸞燈供御輦,周廬龍鉞護親軍。
小臣章疏何由達,空望爐煙拱圣君(以上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二八)。

偶山 明 · 李義壯
七言律詩
沔南太守愚公癖,移得君山自洞庭。
萬頃波濤雙砥柱,千年寰宇一虛亭。
江深日永魚龍出,野曠春長草木青。
欲借一區(qū)酬素志,不知誰受太玄經(jīng)(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

五言絕句
絳石蒸暮霞,練江拂晴昊。
長風吹蘭苕,波濤在芳草(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三一)

七言絕句
人人各有一菩提,爭奈尋常習罔迷。
只有一人迷不得,五更先已過曹溪(清乾隆《光孝寺志》卷一二)
按:楊權整理

古風
昔與二三子,謁帝承明廬。
拊翼欣同條,翻飛悲異途。
茍無凌霄翮,徘徊守故株。
春陽茁潛耀,百卉芬以敷。
發(fā)軫越山側(cè),揚鞭燕路隅。
佇立悵飛蓋,沉歡意何如。
離索古所嘆,志士慎馳驅(qū)。
丹云蔭纖服,朱華迎輕車。
愧無雜佩贈,攬結空踟躕。
慎言明令德,庶以永終譽(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二六)。

先皇法古輕時巡,屬車九九磨重輪。
長驅(qū)八駿日不息,坐令四海無纖塵。
先皇去后幾千載,內(nèi)廄名駒果安在。
人間牢落僅見此,霧鬣霜蹄如有待。
平原苜蓿黃埃深,胡笳一曲胡兒心。
明月照南不照北,北風獵獵天河陰。
憶昔飲爾長城窟,圖畫相逢猶仿佛。
孫陽老矣王良哀,市上何人收駿骨。
爾來千里將何之,駑驂羸服同驅(qū)馳。
頓令終夜伏櫪志,時時夢繞天山飛。
四十馀年汗行血,零亂霜花冷如鐵。
四家將士錦聯(lián)鑣,空言踏破祁連雪。
流沙寂寞青海云,鐘鼓城頭日易曛。
都人共指鎮(zhèn)國府,至今猶自思將軍。
塞徼春回塵不動,元戎一出丘山重。
房星耿耿十二閒,圉師不數(shù)王毛仲(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三二)。

湖水茫茫冬月白,三年夜半孤舟客。
一回見月一沾巾,湖上何人復吹笛。
橫笛能令孤客悲,況復天空歲晏時。
羽音剽疾商音切,湖波瀲滟湖云遲。
凄斷湘娥擘斑竹,嚴霜瀝瀝飛寒玉。
巴童折柳更竛竮,無數(shù)飄花滿洞庭。
魚龍寂寞鴻雁杳,惟馀一點君山青。
明日別離向何許,渡口一聲淚如雨。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洞庭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