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古風
景運際重休,天人歸有德。
煌煌舊業(yè)隆,慮遠而猷密。
前星耀紫極,萬眾攸系屬。
元良策儲副,朝野歡聲溢。
所以重請使,時議須朝杰。
睿簡得我公,列卿座暫輟。
華軺萬里去,遠涉鴨江綠。
迢迢幽薊路,人煙渺蕭瑟。
浩蕩荊楚地,八駿嘶不歇。
別意轉茫然,回首燕山碧⑴。
⑴ 時正德庚辰五月。武宗皇帝巡游無度。方巡幸南京。遼西一路居民。被虜于野人。人煙一空?。
傳聞久訛謬,記載多舛錯。
圣祖受枉名,著在中華籍。
乃知后嗣心,不啻疚在己。
奏陳宜火急,湔雪庸得已。
專對盡有人,睿簡非徒爾。
絲綸輟獨坐,以副皇明使。
豈不欲留公,所以重在彼。
敷陳激忠義,丹衷瀝肺腑。
所期得回天,淹滯寧辭苦。
申胥入秦庭,鄭公使北虜。
一哭能借兵,片言回杰黠。
中誠茍有至,感通無金石。
矧惟圣天子,眷我東藩國。
歸來荷寵命,佇快與情郁。
王事偶未遑,取別何草草。
短詩寄寸心,面目遼陽道⑴。
⑴ 太祖高皇帝創(chuàng)立制度。纂錄為書。名曰文明會典。李貳相繼孟赴京。始購得而還。見于朝鮮下。書以國朝璿系為李仁任之后。又載太祖所無之事。頗涉不順。其傳聞記事。訛舛不詳至此。使圣祖受惡名于天下后世。義所盡陳。奏請改正。故命別陳文學重臣可堪專對回?者。以充使價而遣。李公應選而行。
我田雖不饒,一飽即有馀。
我廬雖阨陋,一身常晏如。
晴窗朝日升,倚枕看古書。
有酒吾自斟,榮瘁不關予。
勿謂我無聊,真樂在閒居。
少年馳妙譽,榮宦至監(jiān)司。
晚歲倦紛紛,高舉脫塵羈。
結廬深岳下,西傍鴨水湄。
于馬伴閑居,擾擾真成癡。
潮聲入枕來,白鷗同心期。
鑿開雙小池,引泉貯漣漪。
楓梅與蟠松,交柯效貞姿。
臨溪寓幽興,飄然世如遺。
優(yōu)游有馀樂,萬事都忘機。
高年過八帙,又是稀中稀。
還疑謫降仙,暫與蓬萊違。
而我受淺薄,狂疏失弦韋。
于世百無用,病官招積譏。
申恩寬網目,許骸田園歸。
卜近高人居,相尋得所依。
清晨聞剝啄,呼童啟荊扉。
云是深岳主,系馬臨風嘶。
倒屐迎入室,日昃話耕犁。
落錐寫五字,兩絕無與齊。
高處視陶韋,云煙燦璧奎。
臣中第一手,不用紙筆題。
嗟我欲有說,乃坼東補西。
拙書更窘束,羞濕筆難提⑴。
⑴ 伴閑,聽潮。皆堂名。雙池,楓梅,蟠松,臨溪。皆亭名。
同村樸座首世矩。作鄉(xiāng)村十一歌。求余為詩章。專用歌中語。只押韻成章。故語多俚拙。要在玩審其意耳。首三歌。上慕父母。下悼亡子。故意寓于哀傷。中敘閑居自適之趣。竟歸美于上。頌祝以自樂。末有抱負未展之嘆。非村謠巷歌意義卑陋者比也。故書以為贈 其一 明 · 金正國
我知父母恩,昊天斯罔極。
素心圖宦達,顯揚垂千億。
白發(fā)被兩鬢,無心求我得。
君看螽斯篇,詩人詠詵詵。
草木亦有干,枝條繁且均。
我行獨踽踽,眇然孤一身。
浮生嗟已矣,計闊厭如疾。
告汝一生欲,任去無我桎。
蒼天復蒼天,老淚無乾日。
我亦世官裔,稍味于利祿。
欲從子張游,還攜暮春服。
緬懷曾點狂,詠歸東山麓。
榮華非所謀,富貴都兩忘。
我生天地間,何求復何望。
長鋤與短鐮,聊以樂吾況。
心懷不能平,步尋幽谷行。
百花正芬榮,鳥鳴更嚶嚶。
此意無人會,欲言已忘情。
清晨荷鋤出,午馌餉南畝。
田頭戴勝鳥,催我耕耘手。
歸來樂吾樂,葛巾用漉酒。
有田吾自耕,有酒吾自斟。
回頭望阡陌,芄芄禾黍深。
一杯復一杯,陶陶樂不禁。
飯羹足芋麥,元自我王仁。
夏褐與冬裘,誰非由厚民。
圣恩一至此,日祝享萬春。
我生雖云樂,年華逐逝波。
蕭蕭兩鬢雪,背面亦皤皤。
胸中縱有音,老去當如何。
已矣復已矣,窮約庸何傷。
君看渭濱叟,八十遇文王。
我追考槃人,優(yōu)游樂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