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49,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古風(fēng)
立從地辟始,抵今方不易。
風(fēng)雨幾萬變,歲月誰記歷。
巍將一顏面,肯隨千翻革。
此樣既往萬,此樣應(yīng)來億。
不倚是中道,不回惟經(jīng)德。
寒暑自往來,晦明任闔辟。
溪流流不返,百卉紛開落。
云煙互變態(tài),爾獨今猶昔。
一立立終古,何物能撓得。
為爾設(shè)小齋,忘言對日夕。

精舍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負巖開小齋,澗流當前過。
階因巖趾筑,檐與松柏摩。
炎夏納潭涼,凍寒來陽和。
同棲二三子,晝夜相切磨。
龕儲備經(jīng)傳,且便相講劘。
日晡數(shù)酌罷,攜上南臺哦。
洞天時異趣,立巖恒不頗。
老夫勖諸益,盍觀丑頭皤。
年齡及耳順,進步坐蹉跎。
立腳貴及早,勿追世奔波。
藏修宜惜日,歲月疾如梭。

前澗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小澗流齋下,日夜響潺湲。
源從底處出,出出曾無艱。
流向底處歸,歸歸且不慳。
始見花爛浮,旋作黃流灣。
才觀玉宇涵,復(fù)聽冰下灘。
爽或起松籟,怒或?凝寰。
過續(xù)足立懶(一作懦),潔清能廉頑。
誰勸往無已,孰催忙未閒。
隨時呈百趣,不息終一般。
愛玩每臨流,不覺身恫瘝。

戒懼臺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臺在巖盡頭,下可尋五六。
上者一失足,傾墜在瞬目。
為此名戒懼,常使心淵谷。
戒至無可戒,履危如平陸。
懼至無可懼,轉(zhuǎn)險來胡福。
由能不弛心,身終免顛覆。
若非戒懼稱,幾人泥骨肉。
世間危險地,不是玆臺獨。
內(nèi)有一方寸,四邊千尋瀆。
外有羊腸路,不啻車絕軸。
所以明哲人,不暫忘兢肅。
須將處臺心,奉身恒踧踧。

避世臺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吾人生世間,未死當在世。
柰何欲避世,名臺思自蛻。
羲軒邈矣古,古道今時戾。
難將齟齬蹤,處世為疣贅。
臺在水北頭,谷邃山重蔽。
屏巖后圓峻,碧潭流擁砌。
只合保幽貞,俗夫難投袂。
天地久慳秘,應(yīng)畀碩人憩。
方今值圣明,??(一作佇)見唐虞際。
誰復(fù)遁嘉肥,窮山空自滯。
獨此一棄物,隨分棲叢桂。

一善之冷山。有金水窟者。名于世古矣。東有金水窟。西有道詵窟之語。載于善府之地志。欲尋金水窟。先到月波亭之句。行于土人之相傳。道詵窟。今在金烏山。月波亭。亦在洛江上。則所謂金水窟者。似亦有之。故名乃傳也。然自古以來。未聞有見之者。則果可謂有之乎。土人或有為怪說者。皆荒誕不足傳也。余今暫寓于山下村。即月波亭之傍也。坐起未嘗不目是山矣。蒼然郁郁者。吾知其為山之松也。嶄然岌岌者。吾知其為山之巖也。聚而有散而無者。吾知其為山之云也。而獨未見夫所謂窟者焉。人未見也而曰有之。吾未之信也。每與人語。多及于窟之有無。遂詠古風(fēng)三篇。以示諸友。
冷山金水窟,其名傳自昔。
窟有泉在里,水自黃金色。
名流聞?wù)邚V,路絕見無一。
人云入定禪,宅窟為生佛。
藏蹤能絕粒,千年如一日。
扃壁閉不開,塵人莫尋跡。
我來山下村,日夕恒掛目。
蒼崖空百尺,白云時起滅。

俯仰宇宙間,一理真而實。
金水窟難見,此理非難識。
形氣有無判,人物死生別。
有者不能無,生而鬼者孰。
一人唱荒誕,百歲同迷惑。
設(shè)有窟與禪,非我從之宅。
魑魅不人伴,幽暗寧吾室。
況乃無其理,丹崖照白日。

我有數(shù)間茅,負山臨溪曲。
開窗納光景,出戶通疆域。
其中何所有,圣賢書千冊。
日間何所事,講究彝倫業(yè)。
堂虛夏宜坐,房煖冬穩(wěn)宿。
朝暮飽菽粟,酒至肴魚肉。
妻兒供歡笑,朋友資講說。
人有來問窟,我曰吾堂樂。

山至嶺之南,起作伽倻屹。
洛流到星界,渟涵倍澄澈。
其間鐘淑氣,孕秀生奇特。
所以星為州,自昔多賢哲。
惟我東岡公,蓋亦南中杰。
生于嘉靖中,事跡著萬歷。
稟得既自異,養(yǎng)來頗真積。
庭訓(xùn)本義方,師授傳奇訣。
經(jīng)史致浩博,約以惺惺法。
所立自有地,夷險曾致一。
外至豈預(yù)我,進退心常逸。
唐虞嘆世遠,心事將何泄。
一秩宋史上,筆削承綱目。
痛矣筆未絕,天奪何其促。
萬事不須說,存沒吾無怍。
遙想舊岡畔,皎皎馀寒月。
寒月照潭心,人去明如昨。

無題唫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追思昨日游,事過意何長。
長幼數(shù)十人,一船為醉鄉(xiāng)。
隨風(fēng)縱所如,去去迷其方。
悠悠個中樂,豈但在詠觴。
暮投江上村,梨花來遠香。
曉起囑諸勝,玆游永不忘。

強次僉詠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調(diào)痾取僧舍,左右前后林。
晝伴風(fēng)云過,夜對星月臨。
開窗已成趣,何勞杖屨尋。
不免時散步,松崖或苔潯。
高者自爾高,深孰使之深。
日出知為陽,日入知為陰。
耄來百慮退,不復(fù)事哦吟。
隨遇理作所,豈須分古今。
歸庵臥凝神,太虛即吾心。
呼僧酌一杯,天和方滿襟。

昨日下山來,十步九顧林。
應(yīng)接隨外集,著身便觸臨。
尚有動中靜,何曾別地尋。
攜朋旋出亭,亭在江之潯。
俯仰看潑潑,鳶魚任高深。
吾人要自得,何處無光陰。
僉賢慰?;瑁髻x性情吟。
理固一顯微,道豈有古今。
到我無心境,方知天地心。
無心自有主,把酒復(fù)正襟。

我堂如待我,依舊四圍林。
江湖不變面,郊野昔時臨。
最愛手植松,成行高倍尋。
我時杖或驢,某丘與某潯。
眼極天地大,思入造化深。
詠歸對羲經(jīng),萬變惟陽陰。
圣訓(xùn)發(fā)天機,百繹仍沈吟。
此理而往古,此理而來今。
身不出戶庭,宇宙歸吾心。
吟罷迎風(fēng)月,正好開幽襟。

玉山吾土鄉(xiāng),仲順吾姓弟。
生同一溪傍,長同一山底。
既一君我心,寧分彼此體。
君迷我或牖,我昧君或啟。
相期淡若水,不效甘似醴。
頃遭滔天禍,風(fēng)葉共離柢。
流漂幾異同,太倉遺兩米。
日望返故墟,松楸依祖禰。
相隨某樹丘,百憂壺酒洗。
那料從此日,分作參與氐。
雖然丈夫別,豈灑兒女涕。
達人不拘俗,胸中幾彭蠡。
只有一言贈,所貴遠詬謑。
末路風(fēng)氣惡,物怪生庭陛。
山徑既崎嶇,陰林壓壟坻。
豺虎窟萬穴,磨牙橫道蹊。
忠信與篤敬,可以消群詆。
此言君能守,大川當利濟。

疏竹植軒前,貞松擁宅后。
坐為此間人,托盟要永久。
壁上節(jié)義字,畫從高皇手。

今汝此一行,萬里登程初。
男子宇內(nèi)事,都自胸中儲。
東西南北人,如見汝庭除。
恭約此二字,即汝所菑畬。
臨遣贈丁寧,汝宜紳書諸。

吳山感興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馱癃來僻院,半旬有馀日。
雞狗鬧自隔,江流限塵物。
排牖何所對,只有松與竹。
松留萬古趣,竹是千年色。
問爾何趣色,使我心神別。
松與竹無語,隨風(fēng)聲更潔。
一般清意味,那得吟形出。
呼孫奉筆硯,聊寫胸中活。

君子于道理見得透。于德性養(yǎng)得完。故所往無不通。所遇無不安焉。遠邇皆吾路也。夷險皆吾地也。難易皆吾事也。直可以一視之耳。顧自定者吾心。當盡者吾義而已。吾賢契價國使。今有萬里之行。眾莫不以蹈險涉海為相慰。我獨以賀辭奉致焉。惟能靜者為能動。能藏者為能發(fā)。賢契之能靜能藏者雅矣。今其能動能發(fā)之秋乎。吾人參三才之中。居五倫之間。身系偏方。生不見上國而終者。亦一長恨也。作一生壯游。得天下大觀。非丈夫志愿乎。若夫克贊奉命。臨機善應(yīng)。用塞使乎之望。賁揚我君相之忠貞。則自有道焉。忠信篤敬。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非賢契之所宿講者耶。
生蟄海東偏,仰天恒自憐。
心雖游宇宙,所目止身前。
如今到耄齡,撫躬堪索然。
聞公作朝天,瞻望如神仙。
放舟超渤澥,驅(qū)馬窮齊燕。
禮升天子庭,進退共幅員。
逢接盡髦俊,經(jīng)過幾山川。
遺范仰帝王,馀風(fēng)溯圣賢。
領(lǐng)得豈尋常,預(yù)冀歸詳傳。

白頭至紫玉,融結(jié)方最奇。
東賢至晦齋,道脈正于斯。
如何終絕徼,永作山河悲。
幸賴有著述,的訓(xùn)日星垂。
所樂自可尋,不須杖屨隨。

古梧吟 明末清初 · 張顯光
天地已衰歇,古氣猶在梧。
幾年任風(fēng)霜,落日荒山隅。
鳥散人不來,此時形益孤。
天和泄不得,石上空自枯。
幸有秋風(fēng)至,隨分奏唐虞。


共49,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