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古風(fēng)
一善之冷山。有金水窟者。名于世古矣。東有金水窟。西有道詵窟之語。載于善府之地志。欲尋金水窟。先到月波亭之句。行于土人之相傳。道詵窟。今在金烏山。月波亭。亦在洛江上。則所謂金水窟者。似亦有之。故名乃傳也。然自古以來。未聞有見之者。則果可謂有之乎。土人或有為怪說者。皆荒誕不足傳也。余今暫寓于山下村。即月波亭之傍也。坐起未嘗不目是山矣。蒼然郁郁者。吾知其為山之松也。嶄然岌岌者。吾知其為山之巖也。聚而有散而無者。吾知其為山之云也。而獨未見夫所謂窟者焉。人未見也而曰有之。吾未之信也。每與人語。多及于窟之有無。遂詠古風(fēng)三篇。以示諸友。
冷山金水窟,其名傳自昔。
窟有泉在里,水自黃金色。
名流聞?wù)邚V,路絕見無一。
人云入定禪,宅窟為生佛。
藏蹤能絕粒,千年如一日。
扃壁閉不開,塵人莫尋跡。
我來山下村,日夕恒掛目。
蒼崖空百尺,白云時起滅。
俯仰宇宙間,一理真而實。
金水窟難見,此理非難識。
形氣有無判,人物死生別。
有者不能無,生而鬼者孰。
一人唱荒誕,百歲同迷惑。
設(shè)有窟與禪,非我從之宅。
魑魅不人伴,幽暗寧吾室。
況乃無其理,丹崖照白日。
我有數(shù)間茅,負山臨溪曲。
開窗納光景,出戶通疆域。
其中何所有,圣賢書千冊。
日間何所事,講究彝倫業(yè)。
堂虛夏宜坐,房煖冬穩(wěn)宿。
朝暮飽菽粟,酒至肴魚肉。
妻兒供歡笑,朋友資講說。
人有來問窟,我曰吾堂樂。
昨日下山來,十步九顧林。
應(yīng)接隨外集,著身便觸臨。
尚有動中靜,何曾別地尋。
攜朋旋出亭,亭在江之潯。
俯仰看潑潑,鳶魚任高深。
吾人要自得,何處無光陰。
僉賢慰?;瑁髻x性情吟。
理固一顯微,道豈有古今。
到我無心境,方知天地心。
無心自有主,把酒復(fù)正襟。
玉山吾土鄉(xiāng),仲順吾姓弟。
生同一溪傍,長同一山底。
既一君我心,寧分彼此體。
君迷我或牖,我昧君或啟。
相期淡若水,不效甘似醴。
頃遭滔天禍,風(fēng)葉共離柢。
流漂幾異同,太倉遺兩米。
日望返故墟,松楸依祖禰。
相隨某樹丘,百憂壺酒洗。
那料從此日,分作參與氐。
雖然丈夫別,豈灑兒女涕。
達人不拘俗,胸中幾彭蠡。
只有一言贈,所貴遠詬謑。
末路風(fēng)氣惡,物怪生庭陛。
山徑既崎嶇,陰林壓壟坻。
豺虎窟萬穴,磨牙橫道蹊。
忠信與篤敬,可以消群詆。
此言君能守,大川當利濟。
疏竹植軒前,貞松擁宅后。
坐為此間人,托盟要永久。
壁上節(jié)義字,畫從高皇手。
今汝此一行,萬里登程初。
男子宇內(nèi)事,都自胸中儲。
東西南北人,如見汝庭除。
恭約此二字,即汝所菑畬。
臨遣贈丁寧,汝宜紳書諸。
君子于道理見得透。于德性養(yǎng)得完。故所往無不通。所遇無不安焉。遠邇皆吾路也。夷險皆吾地也。難易皆吾事也。直可以一視之耳。顧自定者吾心。當盡者吾義而已。吾賢契價國使。今有萬里之行。眾莫不以蹈險涉海為相慰。我獨以賀辭奉致焉。惟能靜者為能動。能藏者為能發(fā)。賢契之能靜能藏者雅矣。今其能動能發(fā)之秋乎。吾人參三才之中。居五倫之間。身系偏方。生不見上國而終者。亦一長恨也。作一生壯游。得天下大觀。非丈夫志愿乎。若夫克贊奉命。臨機善應(yīng)。用塞使乎之望。賁揚我君相之忠貞。則自有道焉。忠信篤敬。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非賢契之所宿講者耶。
生蟄海東偏,仰天恒自憐。
心雖游宇宙,所目止身前。
如今到耄齡,撫躬堪索然。
聞公作朝天,瞻望如神仙。
放舟超渤澥,驅(qū)馬窮齊燕。
禮升天子庭,進退共幅員。
逢接盡髦俊,經(jīng)過幾山川。
遺范仰帝王,馀風(fēng)溯圣賢。
領(lǐng)得豈尋常,預(yù)冀歸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