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2443七絶 20200五律 13857七律 24338五排 940七排 161 4107四言 165六言 343古體 5799樂府 367 52 513 141辭賦 24琴操 11 60其他 500聯(lián) 303
共13857,分339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續(xù)上)
尚顏 一首
崔備 一首
崔涂 850 - ? 三首
崔湜 671 - 713 四首
崔融 653 - 706 一首
崔覲 一首
常建 一首
廖融 一首
張萬頃 一首
張喬 九首
張南史 一首
張均 二首
張易之 ? - 705 一首
張登 ? - 801 一首
張白 一首
張籍 767 - 830 七首
寄劉逸士 唐末至五代 · 尚顏
五言律詩
無愁無累者,偶向市朝游。
此后乘孤艇,依前入亂流。
高眠歌圣日,下釣坐清秋。
道不離方寸,而能混俗求。
四時皆有月,一夜獨當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滿樓。
遙連雪山凈,迥入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許從游。
題嵩陽隱者 晚唐 · 崔涂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一丘
四十年高夢,生涯指一丘
無人同久住,有鶴對冥修。
草雜芝田出,泉和石髓流。
更嫌庭樹老,疑是世間秋。
秋夜僧舍聞猿 晚唐 · 崔涂
五言律詩
哀猿聽未休,禪景夜方幽。
暫得同僧靜,那能免客愁。
影搖云外樹,聲裊月中秋。
曾向巴江宿,當時淚亦流。
送僧歸天竺 晚唐 · 崔涂
五言律詩
忽憶曾棲處,千峰近沃州。
別來秦樹老,歸去海門秋。
汲帶寒汀月,禪鄰賈客舟。
遙思清興愜,不厭石林幽。
懷戎前策備,降女舊因修。
簫鼓辭家怨,旌旃出塞愁。
尚孩中念切,方遠御慈留(一作流)
顧乏謀臣用,仍勞圣主憂。
引用典故:臣朔 鶴語記春秋
御旗探紫箓,仙杖辟丹丘。
捧藥芝童下,焚香桂女留。
鸞歌無歲月,鶴語記春秋。
臣朔真何幸,常陪漢武游。
① (一作梨園亭子侍宴應制)。(一作喬知之詩)
年光陌上發(fā),香輦禁中游。
草綠鴛鴦殿,花明翡翠樓。
(一作天)杯承露酌,仙管雜風流。
今日陪歡豫,皇恩不可酬。
唐都尉山池 初唐 · 崔湜
五言律詩
曲渚飏輕舟,前溪釣晚流。
雁翻蒲葉起,魚撥荇花游。
金子懸湘柚,珠房折海榴。
幽尋惜未已,清月半西樓。
留別杜審言并呈洛中舊游(696年7月) 初唐 · 崔融
五言律詩
斑鬢今為別,紅顏昨共游。
年年春不待,處處酒相留。
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
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解帶緩幽憂,登城復上樓。
斷煙橫沔水,孤鶩入洋州。
浩蕩成遙望,凄涼起暮愁。
山中自有桂,何事此淹留。
江行 唐 · 常建
五言律詩
平湖四無際,此夜泛孤舟。
明月異方意,吳歌令客愁。
鄉(xiāng)園碧云外,兄弟淥江頭。
萬里無歸信,傷心看斗牛。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贈王正己(題擬) 五代至宋初 · 廖融
五言律詩
吟高鄙俗流,傲逸訪巢由。
古寺尋僧飯,寒巖衣鹿裘。
園桃山鼠嚙,崖蜜獵人偷。
遂這個清性,浮生不茍求
⑴ 周本淳校本《詩話總龜》卷二八引《雅言系述》。
送裴少府 唐 · 張萬頃
五言律詩
夕膳望(一作思)東周,晨裝不少留。
酒中同樂事,關外越離憂。
座濕秦山雨,庭寒渭水秋。
何當鷹隼擊,來拂故林游。
看花興未休,已散曲江游。
載筆離秦甸,從軍過洛州。
嵩云將雨去,汝水背城流。
應念依門客,蒿萊滿徑(一作目)秋。
重來訪惠休,已是十年游。
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
石窗清吹入,河漢夜光流。
久別多新作,長吟洗俗愁。
岳陽即事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不驚鷗
遠色岳陽樓,湘帆數(shù)片愁。
竹風山上路,沙月水中洲。
力學桑田廢,思歸鬢發(fā)秋。
功名如不立,豈易狎汀鷗。
書邊事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一作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一作如)此水,長愿向南流。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送蜀客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相如
劍閣緣空去,西南轉(一作過第)幾州。
丹霄行客語,明月杜鵑愁。
露帶山花落,云隨野水流。
相如曾醉地,莫滯少年游。
送友人歸宣州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謝公
失計復離愁,君歸我獨游。
亂花藏道發(fā),春水繞鄉(xiāng)流。
暝火叢橋市,晴山疊郡樓。
無為謝公戀,吟過曉(一作晚)蟬秋。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何處積鄉(xiāng)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江南別友人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休。
闕下難孤立,天涯尚旅游。
聽猿吟島寺,待月上江樓。
醉別醒惆悵,云帆滿亂流。
題賈島吟詩臺 唐 · 張喬
五言律詩
吟魂不復游,臺亦似荒丘。
一徑草中出,長江天外流。
暝煙寒鳥集,殘月夜蟲愁。
愿得生禾黍,鋤平恨即休。
送鄭錄事赴太原 唐 · 張南史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盧諶
嘆息不相見,紅顏今白頭。
重為西候別,方起北風愁。
六月胡天冷,雙城汾水流。
盧諶即故吏,還復向并州。
遠水沈西日,寒沙聚夜鷗。
平湖乘月滿,飛棹接星流。
黃葉鳴凄吹,蒼葭掃暗洲。
愿移滄浦賞,歸待潁川游。
九日巴丘登高 唐 · 張均
五言律詩
① 《文苑英華》作杜甫詩,題作《九日登梓州城》
客心驚暮序,賓雁下襄(一作滄)州。
共賞重陽節(jié),言尋戲馬游。
湖風秋(一作扶)戍柳,江雨暗山樓。
且酌東籬菊,聊祛南國愁(右一篇見《文苑英華》)。
泛舟侍宴應制 初唐 · 張易之
五言律詩
平明出御溝,解纜坐回舟。
綠水澄明月,紅羅結綺樓。
弦歌爭浦入,冠蓋逐川流。
白魚臣作伴,相對舞王舟。
范陽盧君,道漳以適越,越人悅之,稅車休徒,三旬之間,然后飭行李之命。時日南至,登與賓客僚吏,會別于郡齋,驪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己,故咸請詩之,由是探韻而賦,賦不出志,大抵感時傷遠,又美盧君擇其所從而不惑,□頌征南,有奔走之德焉。
引用典故:一朵紅蓮 盧諶幄內璆
虎宿方冬至,雞人積夜籌。
相逢一尊酒,共結兩鄉(xiāng)愁。
王儉花為府,盧諶幄內璆。
明朝更臨水,悵望嶺南流。
武陵春色 唐 · 張白
五言律詩
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
大醉方回首,逢人不舉頭。
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
戴個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送遠(一作邊)使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揚旌(一作旌旗)過隴頭,隴水向西流。
塞路依山遠,戍城逢笛秋(一作雨留)。
寒沙陰漫漫,疲(一作瘦)馬去悠悠。
為問征行將,誰封定遠侯。
送南客(792年)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行路雨脩脩,青山盡海頭。
天涯人去遠(一作老),嶺北水空(一作回,一作南)流。
夜市連銅柱,巢居屬象州。
來時舊相識,誰向(一作問)日南(一作邊)游。
霅溪西亭晚望(一作霅溪遠望)(781年)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一作云)水碧悠悠,西亭柳(一作古)岸頭。
夕陰(一作光)生遠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動歸思,逢人方倦游。
吳興耆舊盡,空見白蘋州。
送李評事游越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未習風塵事,初為吳越游。
露沾湖草晚(一作濕,一作夕),日照海山秋。
梅市門何在,蘭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處,知汝不勝愁。
寄昭應王中丞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借得街西宅,開門渭(一作御)水頭。
長貧唯要健,漸老不禁愁。
獨憑藤書案,空懸竹酒鉤(一作篘)。
春風石甕寺,作意(一作會擬待)君游。
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827年)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獨上七盤去,峰巒轉轉稠。
云中迷象鼻,雨里下(一作上)箏頭。
水沒荒橋路,鴉啼古驛樓。
君今在城闕,肯見此中愁。
送安西將 中唐 · 張籍
五言律詩
萬里海西路,茫茫邊草秋。
計程沙塞口,望伴驛峰頭(一作樓)。
雪暗非時宿,沙深獨去愁。
(一作憶)鄉(xiāng)人易老,莫住近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