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2443七絶 20200五律 13857七律 24338五排 940七排 161 4107四言 165六言 343古體 5799樂府 367 52 513 141辭賦 24琴操 11 60其他 500聯(lián) 303
共13857,分33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陳子良 575 - 632 一首
元稹 779 - 831 七首
劉禹錫 772 - 842 十二首
劉長卿 ? - 790 十首
孟浩然 689 - 740 十首
入蜀秋夜宿江渚 隋末至初唐 · 陳子良
五言律詩
我行逢日暮,弭棹獨維舟。
水霧一邊起,風林兩岸秋。
山陰黑斷磧,月影素寒流。
故鄉(xiāng)千里外,何以慰羈愁。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
人間務(wù)生事,耕種滿田疇。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鹿角鎮(zhèn)(洞庭湖中地名)(814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陽侯
去年湖水滿,此地覆行舟。
萬怪吹高浪,千人死亂流。
誰能問帝子,何事寵陽侯。
漸恐鯨鯢大(鯨鯢:見卷1《賽神》注。),波濤及九州。
⑴ 帝子:指湘水之神湘夫人,相傳湘夫人為帝堯之女,故稱?!冻o·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div>
⑵ 陽侯:古代傳說中波濤之神?!稇?zhàn)國策·韓策二》:“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滨U彪注:“說陽侯多矣。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陽侯,為江海,蓋因此為波神歟?”
賦得九月盡(秋字)(806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閑二首 其二 (814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青衫經(jīng)夏黕,白發(fā)望鄉(xiāng)稠。
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樓。
連鴻盡南去,雙鯉本東流。
北信無人寄,蟬聲滿樹頭。
欲曙(814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江堤閱暗流,漏鼓急殘籌。
片月低城堞,稀星轉(zhuǎn)角樓
鶴媒華表上,??鵊柳枝頭。
不為來趨府,何因欲曙游。
水上寄樂天(817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眼前明月水,先入漢江流。
漢水流江海,西江過庾樓。
庾樓今夜月,君豈在樓頭。
萬一樓頭望,還應(yīng)望我愁。
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814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引:梵言沙門,猶華言去欲也。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象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詞,詞妙而深者,必依于聲律,故自近古而降,釋子以詩聞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辭,故粹然以麗,信禪林之蘤萼,而戒河之珠璣耳。初鴻舉學詩于荊郢間,私試竊詠,發(fā)于馀習,蓋榛楛之翠羽,弋者未之眄焉。今年至武陵,二千石始奇之,有起予之嘆,以方袍親絳紗者十有馀旬,繇是名稍聞而藝愈變。閏八月,余步出城東門謁仁祠,而鴻舉在焉,與之言移時,因告以將去,且曰:「貧道雅聞東諸侯之工為詩者,莫若武陵,今幸承其話言,如得法印。寶山之下,宜有所持。豈徒衣薍之中眾花而已。余聞是說,乃叩商而吟成一章,章八句,郡守以坐嘯馀詠,激清徵而應(yīng)之。師其行乎,足以資一時之學矣。
(一作學)畫長廊遍,尋僧一徑幽。
小池兼鶴凈,古木帶蟬秋。
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二首 其二 (814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① (一作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一作白居易詩)
不出孤峰上,人間四十秋。
視身如傳舍,閱世(一作甚)東流。
法為因緣立,心從次第修。
中宵問真偈有住是吾憂。
敬宗睿武昭憫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827年7月)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東人望 杞國憂
任賢勞夢寐,登位富春秋。
欲遂東人幸(一作行),寧虞杞國憂。
長楊收羽騎,太液泊龍舟。
惟有衣冠在,年年愴月游。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
斜輝猶可玩,移宴上西樓(西樓,白居易常賦詩之所也)
酬令狐相公早秋見寄(827年7月)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公來第四秋,樂國號無愁。
軍士游書肆,商人占酒樓。
熊羆交黑槊,賓客滿青油。
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劉。
新秋對月寄樂天(838年7月)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月露發(fā)光彩,此時方見秋。
夜涼金氣應(yīng),天靜火星流。
蛩響偏依井,螢飛直過樓。
相知盡白首,清景復追游。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830年10月)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huán)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引用典故:小山桂
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州。
鵬息風還起,鳳歸林正秋。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松江送處州奚使君(834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吳越古今路,滄波朝夕流。
從來別離地,能使管弦愁。
江草帶煙暮,海云含雨秋。
知君五陵客,不樂石門游。
題報恩寺(834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王謝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yù)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南中書來(814年) 中唐 · 劉禹錫
五言律詩
君書(一作來)問風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頭。
旅情偏在夜,鄉(xiāng)思豈唯秋。
每羨朝宗水,門前盡日流。
昔日股肱守,朱輪茲地游。
繁華日已謝,章句此空留。
蔓草佳城閉,故林棠樹秋。
今來重垂淚,不忍過西州。
送李使君貶連州 中唐 · 劉長卿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絳灌讒陷 蕭何識故侯
獨過長沙去,誰堪此路愁。
秋風散千騎,寒雨泊孤舟。
賈誼辭明主,蕭何識故侯。
漢廷當自召,湘水但空流。
引用典故:沃洲
山棲久不見,林下偶同游。
早晚來香積,何人住沃洲。
寒禽驚后(一作獨)(一作晚),古木帶高秋。
卻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引用典故:長沙謫
何事長沙謫,相(一作長)逢楚水秋。
暮帆歸夏口,寒雨對巴丘。
帝子椒漿奠,騷人木葉愁。
惟憐萬里外,離別洞庭頭。
引用典故:關(guān)中事
登高復送遠,惆悵洞庭秋。
風景(一作水)同前(一作千)古,云山滿上游。
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關(guān)中事,蕭何共爾憂。
經(jīng)漂母墓 中唐 · 劉長卿
五言律詩
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薦,山木杜鵑愁。
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長沙積雨晦,深巷絕人幽。
潤上春衣冷,聲連暮角愁。
云橫全楚地,樹暗古湘洲。
杳藹江天外,空堂生百憂。
題魏萬成江亭 中唐 · 劉長卿
五言律詩
蕭條方歲晏,牢落對空洲。
才出時人右,家貧湘水頭。
蒼山隱暮雪,白鳥沒寒流。
不是蓮花府,冥冥不可求。
送李補闕之上都 中唐 · 劉長卿
五言律詩
獨歸西掖去,難接后塵游。
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樓。
路看新柳夕,家對舊山秋。
惆悵離心遠,滄江空自流。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
來去(一作去?。?/span>云無意,東西水自流。
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
知到梁園下,蒼生賴(一作眷)此游。
松江獨宿 中唐 · 劉長卿
五言律詩
① (一作秋宿洞庭)。(一作周賀詩)
引用典故:海鷗
洞庭初葉下,旅客不勝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萬里寄滄洲。
只被浮名系,寧無愧海鷗。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729年)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山暝聞(一作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一作數(shù))行淚,遙寄海西頭。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葛彊
去國似(一作巳)如昨,倏然(一作焉)經(jīng)杪秋。
峴山不可(一作望不)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yīng)閑池上樓。
宜城多美酒(一作名善醞),歸與葛彊游。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送張祥之房陵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野人舟
我家南渡頭,慣習野人舟。
日夕弄清淺,林湍逆上流。
山河(一作鄢陵)據(jù)形勝,天地生豪酋。
君意在利往(一作涉),知音期自投。
⑴ 一作暗,又一作暝
桃花春水漲,之子忽乘流。
峴首辭(一作下離)蛟浦,江中(一作邊)問鶴樓。
贈君青竹杖,送爾白蘋洲。
應(yīng)是神仙子(一作輩),相期(一作逢)汗漫游。
送席大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惜爾懷其寶,迷邦倦客游。
江山歷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鄉(xiāng)園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737年)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獨步人何在,嵩陽有故樓。
歲寒問耆舊,行縣擁諸侯。
(一作泱)莽北彌望,沮漳東會流。
客中遇知己,無復越鄉(xiāng)憂。
引用典故:沈隱侯
萬山青嶂曲,千騎使君游。
神女鳴環(huán)佩,仙郎接獻酬。
遍觀云夢野,自愛江城樓。
何必東南守,空傳沈隱侯。
梅道士水亭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傲吏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三徑 藏舟
人事一朝盡,荒蕪三徑休。
始聞?wù)钠峙P,奄作岱宗游。
池水猶含(一作涵)墨,風(一作山)云已落秋。
今宵(一作朝)泉壑里,何處覓藏舟
他鄉(xiāng)七夕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詩
他鄉(xiāng)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gòu)D,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一作登)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一作望)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