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句因包含“鳥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鳥跡
第 12 句因包含“夢,覺,蘧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蘧蘧覺
第 14 句因包含“華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華胥
第 15 句因包含“九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九齡
第 16 句因包含“兩楹,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兩楹奠
第 20、33、43 句因包含“東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東山
第 33 句因包含“子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真
第 33 句因包含“子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真
第 50 句因包含“夢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夢鹿
第 52 句因包含“仲尼”,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仲尼
夢賦 南宋 · 釋居簡
 出處:全宋文卷六七九八、《北澗集》卷一
曉世以夢,謂其頃刻變滅了不足恃。
邯鄲一炊,半世。
栩栩????,冀所妄冀。
鳥跡空云,既寤猶寐。
然則至人曷常無夢與?
其夢也舒舒,其覺也蘧蘧。
傅說,游華胥,錫九齡,奠兩楹
所存者誠,所兆者神。
道人铦夢尋幽,潛上東山,上瘞老龍象,出數(shù)百言,辯如涌泉。
覺而繹思,了無孑遺,致書予曰:「吾夢為東山瘞骨語,覺而視之,宛然畫像贊。
子盍為我辯之」?
使反命,曰:子真夢為東山瘞骨語,覺而為之贊?
緣名失實,以夢為覺與?
真是贊,而得之于瘞骨,豈責實于名,以覺為夢與?
兩忘夢覺適意與,將一致名實忘言與?
知子之夢為東山,而東山之夢為子與?
不然,說此夢者,不知為誰,而原此夢者,亦復(fù)不知其為誰與?
昔人夢鹿,鄭相輒疑曰:「無黃帝孔仲尼,茍能辨之,果辨者誰?
不足以語此」。
理之所在,十日麗天。
物無遁形,人自眊然。
諭以日明,竟沒沒焉。
彼有目者,不言而喻,蓋不待黃帝、孔子能辨
作《夢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