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句因包含“干旄”,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干旄
第 42 句因包含“天人”,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人
第 48 句因包含“草偃”,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草偃
第 61 句因包含“鄒魯”,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鄒魯
第 62 句因包含“逢,堯,舜”,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逢堯舜
第 62 句因包含“堯,舜”,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進善旌(以設之通衢俾人進善為韻) 唐 · 柳道倫
 出處: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帝堯君人大德。恢理國令圖。
將啟納善之懷于四方之士。乃立進善之旌于五達之衢。
所以政化之本。招賢俊之徒。
告善員來。故進而無妄。
聞善必納。信言有孚。
諫鼓所陳。同謗木之設。
彼思聞過而遷善。此俾明善而就列。
善既陳而一人有慶。旌既立萬姓咸悅。
寧同旟旐翩翩。奚貴干旄之孑孑
九達之上。大逵之中。
直影而晴分瑞日。孤懸而晝引祥風。
置之則上德下布。就之則下情上通。
既至者固當授之以祿。將來不假招之以弓。
初孰為此。自陶唐氏。
制乃有常。張而不弛。
嶷然孤標獨立。迥爾而中立無倚。
華夏則綏之斯來。化要荒而罔不率俾。
厥旌既陳。盛德日新。
使樂善之儔。得因旌以進。
知建旌之意。固惟善是親。
可以光被區(qū)宇。統和天人
垂衣百代。異舞干七旬。
繇是廣達四聰。必徵片善。
望云就日。若風行草偃
求其善理。知百寮師師。
采其善言。得王臣蹇蹇。
大君聰明文思。庶政無遺。
善以求人。固以達于政矣。
旌可進善。亦在推而廣之。
士有敦詩書。懷忠信。
學頗師于鄒魯。君幸逢。
潛鱗而待躍。同弱羽之思振。
欣逢進善之時。庶以善言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