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懼五諫之或替。恐四聰之有蔽。
爰立鼓于朝。得為邦之制。
臣之擊也。將宣補袞之誠。
君之聽焉。是葉從繩之契。
所以臨下國。所以承上帝。
豈鼕鼕于金奏之間??部灿趯m懸之際。
亦既戒止。居然可分。
契無私之路。彰不諱之君。
猛簴趪趪以特立。直言謇謇而必聞。
聽其音知有譎而有諷。察其狀亦非鼗而非鼖。
借如明明哲后。輔以賢佐。
懼德化之失。慮刑政之墮。
必佇斯音。用補其過。
乃有訚訚之闕。諤諤如林。
或匪躬自致?;蛟煜眢?。
叫帝閽而九重猶遠。獻工藝而一人且深。
于是伐茲鼉鼓。殷爾雷聲。
氣作援枹。雖假下臣之手。
聲聞黈纊。終沃大君之心。
豈表識于作礪。將思度于如金。
誰謂再而衰。響不可遏。
誰謂三而竭。志由是達。
防口之政多慚。逆耳之言載渴。
列彼天居。大音所儲。
志惟勵乃。仁則依于。
得夫賢。掩善旌之所進。
箴于闕。殊謗木之所書。
自得與一言而戾止。何必諧八音而樂胥。
方今堯舜在上。伊皋為政。
皇建極。睿作圣。
而百官尚箴。七臣猶諍。
用設(shè)之為舊典。亦表之為新令。
念茲在茲。是訓(xùn)是彝。
藥石必納。芻蕘不遺。
鼓也高懸。寧不考而不擊。
君惟無過。愿歌之而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