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已一月,別母今幾時。
母之命兒行,謂獻軍門奇。
百謀不一合,前事母盡知。
近來寄人食,十日常五饑。
身上衣绔單,涼風作聲吹。
前者瘧又發(fā),熱甚體頗羸。
床頭無一錢,村中亦少醫(yī)。
全椒舅若姊,書已三回馳。
召兒居全椒,今日兒難辭。
當兒出城來,萬慮不到斯。
一城尚隔絕,渡江況遠離。
束發(fā)受書初,侍母燈下帷。
母言教兒勞,翻祝科名遲。
常常依膝前,負米底不怡。
讀經(jīng)至盲左,包胥退吳師。
小子沈后臧,入?yún)桥c母隨。
一旦自歸楚,棄母甘如遺。
葉公不正視,兄弟生鄙夷。
論史至典午,劉琨急義旗。
奉表命太真,母裾絕臨歧。
既去并州鄉(xiāng),身遂東南羈。
功雖敵士行,天性識者疑。
母輒呼兒前,毋效若所為。
所為非人情,不念生平慈。
兒亦跪白母,但效萊?嬉。
似此忘親恩,豈不根本虧。
何圖夙所貶,一一兒蹈之。
母猶寄賊中,兒竟游天涯。
母今病若何,賊是無行期。
何年面重見,何月手復(fù)持。
何日聲相聞,何時淚對垂。
兒縱得長生,白發(fā)臥者誰。
作書忍辭母,強顏述愁眉。
雖多慰藉語,大要同面欺。
遙想母見書,絕無責兒詞。
責兒兒已遠,惟有長相思。
相思愿兒健,仍似從前癡。
癡極思更苦,定復(fù)悲不支。
悲時孰勸母,當未生此兒。
果未生此兒,尚無此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