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自首陽之風(fēng)衰。
孰存心于忠節(jié)。
歷七國而流觀。
偉子房之特立。
方祖龍之呀口。
吞諸侯而肆虐。
愿為奴隸。
亦不可得。
盡膏潤于鼎鑊。
雖異代猶抗憤。
在臣子其敢忍。
況五世而相韓。
唯余力之是盡。
仰東海之高躅。
豈難夫遐舉而遠(yuǎn)引。
有不共之大義。
指九死而為準(zhǔn)。
值乘輿之東巡。
過博浪之沙中。
藏鐵椎于袖里。
激憤氣于心胸。
雖副車之誤中。
劃暴膽之已喪。
虛大索之十日。
尚寸舌之無恙。
竊怪夫先正之立論。
許以儒者之氣象。
反襲荊聶之馀謀。
未可謂之善養(yǎng)。
探虎須而幸免。
是乃天而非人。
然為君親而報復(fù)。
何暇計其一身。
倒行逆施而有不敢辭。
亦不越乎天倫。
吾固知先生之為此舉。
只欲戒夫懷二之人臣。
竟受書于圯上之老夫。
挫強(qiáng)銳為真醇。
從容帷幄。
不勞汗馬。
舉函關(guān)如拾遺。
既大恥之一雪。
吾將袖手而何為。
痛王成之非事。
又橫噬于猾賊。
勸漢王而追躡。
肯區(qū)區(qū)鴻溝之一約。
世或以此訾先生兮。
實(shí)博浪之初志。
功成身退托于辟谷兮。
益有以見其卓爾。
余讀史而至此。
每掩卷而興喟。
地之相去。
不知其幾千。
宛精靈之不死。
聊援筆而作賦。
激后代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