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河源”,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河源
第 2 句因包含“昆侖”,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昆侖
第 6 句因包含“鼎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鼎革
第 11 句因包含“采風”,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采風
第 12 句因包含“采,伶?zhèn)悺?,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a href='Query.aspx?type=allusion&id=5710&key=%e4%bc%b6%e5%80%ab' target='_blank'>伶?zhèn)?/a>
第 2 句因包含“昆侖”,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昆侖
第 6 句因包含“鼎革”,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鼎革
第 11 句因包含“采風”,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采風
第 12 句因包含“采,伶?zhèn)悺?,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a href='Query.aspx?type=allusion&id=5710&key=%e4%bc%b6%e5%80%ab' target='_blank'>伶?zhèn)?/a>
帝統(tǒng)樂章 明末清初 · 閻爾梅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白耷山人詩集卷二
《帝統(tǒng)樂章》者,余所制歷代帝王以正統(tǒng)相傳者之郊廟歌詞也。按:循蜚、疏仡諸紀,太吳造琴瑟,作《扶徠詠》,黃帝、少昊作《咸池》《大淵》,堯、舜作《大章》《九韶》,禹作《大夏》,湯武作《大濩》《大武》。是上世帝王,代有樂府久矣,特創(chuàng)名始于西漢耳。然樂府不載商周,雅頌不列唐虞,稽古論世,未免闕然。今自盤古、三皇,以及漢、唐、有明,考其得天下之最正者,追述功德,撰為郊廟歌詞。彼諸篡弒、偏安、猾夏者,悉黜之,不使得與于正統(tǒng)之序焉。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圣人以史尊王,學者以詩代史,其義未嘗不可竊取也。
河源星宿,山溯昆侖。
天之歷數,詎無本根。
經億萬年,鼎革紛紜。
金版玉牒,散佚罔存。
循蜚疏仡,據所傳聞。
采風奏廟,敬授伶?zhèn)?/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