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嶧山碑舊本(丙子) 清 · 翁方綱
嶧山秦碑日本刻,謂出棗木肥本前。
棗木之刻誰所作,杜公初擬孤嶂巔。
唐時所勒木耶石,拓本聞自董廣川。
夏竦之藏董之跋,氣質(zhì)渾重然不然。
杜以肥瘦辨今古,之罘摹更肥甚焉。
嶧山刻辭史所佚,時在秦望之罘先。
尚假儒生為粉飾,斯也靦撰蒼頡篇。
爰歷博學皆踵此,閭里籀篆資以宣。
此即元祐嶧陰本,徐鉉前此又百年。
許說秦碑徐所挍,攸旁系傳同丹鉛。
蒼頡七章即秦篆,豈以小異徒騁妍。
從水省或水不省,爾時必有系旨詮。
增損既準秦法律,形聲儻與周官權。
奇條漫說吏師授,虐燄安得解詁傳。
不然徐鄭肯摹失,玉篇隸楷仍相沿(《玉篇》亦載「汥」字。)。
我由夏董溯徐許,杜詩竇賦非拘牽(土人重刻又見竇暨賦注。)
羊車石徑跡蕪絕,鵝鼻石屋空荒煙。
竊嘗八度瞻紫翠,世傳七木誰差肩。
海東金君惠緘致,墨暈玉箸中鋒圓。
置諸嶧陰堂本上,已??甲秀匡廬編。
⑴ 「孤嶂秦碑在」,杜早年句,未考是重刻。
⑵ 楊東里、都南濠皆言世有七摹本,今吾齋有其三。
⑶ 適為葉生校定《廬山甲秀堂秦篆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