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在癸巳秋,九月十八日。
瓢谷柳叔文,丹砂金圣弼。
晚發(fā)枕澗亭,夕宿柏湖濱。
傷心冷泉翁,已作泉下人。
漢上諸人會,夜話君鉆家。
安友曾東游,說路無毫差。
十九向青鳧,青鳧一舍強。
月塢訪先躅,往事何微茫。
崎嶇十里路,曲曲溪流駛。
下馬老樹村,允合藏修地。
何由結(jié)數(shù)椽,以追先人志。
居然五十載,俛仰空涕泗。
聞?wù)f曲盡處,懸瀑落半空。
家兄昔壯觀,白日響豐隆。
昨日送行語,須觀月塢瀑。
山中日已暮,峽村難寄宿。
恍聞百尺流,終阻千尋潭。
還宿月幕宅,廿日更向南。
路過青云驛,江山盡絕奇。
越江蒼壁上,天作小庵基。
蘭叟卜居志,誠得山水宜。
寸土如寸金,寒士奈乏資。
自此折而東,馬首大遁山。
山門百丈旗,簇立石為竿。
疑是古周王,御寇役鬼刻。
不然秦皇帝,鞭石近海曲。
不然好事者,物色強名之。
茍非石言夢,造化何由知。
相顧一大笑,馳馬入僧舍。
適值冠蓋集,山中鬧車馬。
討室權(quán)歇泊,吏卒來禁呵。
閉戶暫伸腳,欲留無奈何。
顧語鍊丹翁,去宿周王庵。
為借游筇二,且覓芒鞋三。
呼僧挈小壺,責僮負寢具。
丹翁以齒前,翼侄陪而后。
水月堂后出,白云庵右步。
溪矼斷復續(xù),僅有一線路。
外山雜皮肉,別無奇玩處。
忽到古城墟,恍惚心還悸。
暫憩盤石上,分酌紫霞液。
邂逅庵中釋,指點窮目力。
醉仙臺在右,蓮花峰在左。
谷歧旗巖后,溪回汲水下。
其他無名石,不減有稱巖。
矗矗復岌岌,眩惑難盡諳。
僧言日欲曛,勝賞在明辰。
引入周王庵,庵舍可怡神。
古稱大闕基,今為羅漢殿。
登陟僅五里,偏知老腳軟。
庵僧頗款接,問饑進胡面。
呼燈就燠室,凈潔不用薦。
夜來魂氣清,不寐到三更。
山靈解人意,廿一朝清明。
起視庵子后,石竇開細徑。
行尋周王窟,兩廣僅容脛。
深處石疊床,高處水滴珠。
四壁削萬丈,不能通吸呼。
凜乎不可留,旋出登前樓。
瓢隱高風遠,楣間名字留。
勝賞一樓盡,坐點四面岫。
昨日未題品,今朝皆入手。
醉仙臺以上,皆有名號云。
彌陀坐半空,彌勒入霄云。
獅子怒欲吼,觀音按伏得。
毗盧最高峰,其下即王窟。
右轉(zhuǎn)又奇絕,為峰凡有七。
何時七星隕,化為七峰石。
旗巖與蓮花,還在幾案前。
絕勝周王庵,古語非浪傳。
路回汲水峰,仰看插蒼穹。
飛鳥亦難到,汲綆何由通。
周王計反拙,疲民此窮極。
門樞斲巖石,雉堞跨溪壑。
恃險不修德,可作前車覆。
故事不可詰,何用較蠻觸。
緩步狐項口,倚杖鶴巢邊。
吾輩少塵緣,庶幾見胎仙。
僧云鶴已去,巢空臺亦廢。
有時戛然過,春山暮云際。
今行失奇遇,悵然一長嘆。
涉矼甑峰下,解衣祈雨壇。
及至龍湫外,脫屣又去冠。
俛入石罅中,緣下又躋攀。
腳下龍吟壯,背上鳥途危。
巖滑股自慄,石壓頭難抬。
相顧畏且?,丹翁甚于我。
還如入死地,游賞姑不暇。
小頃舉目視,始入壺中天。
龍秋隔一泓,深碧衣難褰。
臨水空嘆息,無以階天?。
何由一飛度,仰看且俯瞰。
卯君曾一游,記事頗詳悉。
壯哉柳汝得,頭戴卯君入。
入見懸瀑勝,勝觀都在是。
倘非壯健者,無能得到此。
甚矣吾輩衰,隨僧亦癃殘。
徒有爛柯想,恨無乘風翰。
且進杯中物,題名石龕層。
丹翁豪氣發(fā),筆下龍蛇騰。
出視解衣處,冠屨同蛻蟬。
誰知興盡客,欲回剡溪船。
還對鶴巢巖,指點內(nèi)院道。
內(nèi)院最孤絕,游人罕得到。
況復云水庵,山行數(shù)十里。
昔年汝遠兄,探討無不至。
歸說內(nèi)院勝,傍有廣穴村。
四截隔世坌,分明是桃源。
云水洞口勝,可以次周王。
吾輩但神游,不見庸何傷。
去時度危棧,歸路踏溪礓。
依巖坐移時,老僧說復詳。
看山自有術(shù),不可躐等求。
旗巖眼先開,鶴洞境轉(zhuǎn)幽。
看看到龍湫,步步窺禹穴。
周庵最后事,意味乃自別。
吾輩昧看山,可笑倒次第。
秪恐冠蓋逼,匆匆不盡底。
雖然亦不妨,無處非真界。
何必論先后,隨遇心自快。
說山未究竟,雙蓋入洞霞。
笙鼓振谷來,紅綠攔道過。
遑忙欲避喝,道窄難旋回。
到底殺風景,奚暇念敲推。
望見寂照庵,額巖半腰架。
昔聞卯君言,于此吃快果。
渠適未并轡,臨渴謾興思。
俯見白云庵,占地更平夷。
今春金濯以,讀易晝掩扃。
寺僧皆稱謂,隱士金先生。
庵子別無勝,以此當留名。
自嘆吾行晚,空想蘭室馨。
暫入大典休,覓見霜月稿。
敏公盡高僧,唱酬皆騷老。
游人輒次之,山中成故事。
丹翁不著高,余亦素不喜。
驅(qū)馬出洞門,悵然別名區(qū)。
哀哉曾悅魂,托在名山隅。
埋玉曾幾許,墳上草已蕪。
出山復入山,云水忽馬頭。
日昃不得到,馬上謾指點。
所謂主山嶺,盤據(jù)極天險。
頂上望東海,風帆目前浮。
內(nèi)外二十里,徒步膚汗流。
薄暮得山村,村名是新安。
山水幽且僻,如入閩粵間。
丹翁始有詩,拙和何足觀。
廿二促曉飯,步出看考槃。
日午到野城,主倅欣相迎。
入休堂堂堂,出過亭亭亭。
素聞清心勝,今日倚欄干。
髣髴竹西樓,眼界尤敞寬。
下樓登小船,妍歌慰客懷。
我信鍊丹翁,聲色心已灰。
忽逢風流守,恐牽黎渦情。
乍眄尋罷去,舟虛秋水清。
廿三往丹丘,為哭晦根丈。
夜與圣甫宿,苦懷語枕上。
廿四還野城,徑到城外館。
諸益偕主倅,夜來談話款。
丹翁仍同宿,約束內(nèi)延裝。
廿五日晚發(fā),五里過南崗。
院村秦疾熾,咫尺未瞻謁。
江口風景好,海曲豪興發(fā)。
秣馬長沙津,暮入清河城。
何來平?jīng)鲭`,執(zhí)鞚攔外庭。
相笑欲回轡,主倅忽倒顛。
主倅嚴周玉,阻闊三十年。
鼎坐夜不寐,白頭兼悲喜。
內(nèi)衙供夕炊,淡薄知情味。
廿六促游屐,主倅約追至。
同登海月樓,樓揭晦齋記。
內(nèi)延十里近,洞口寶鏡寺。
入寺暫休息,山雨敗意思。
冒雨坐籃輿,突過舞風溪。
籃輿還可笑,恨不攜青藜。
曰足走如飛,奚暇玩景致。
既渡落霞橋,山色尤奰赑。
十步一懸瀑,五步一巖臺。
舍輿徒步好,借筇踏蒼苔。
遇臺輒坐玩,遇瀑便徘徊。
面面覺奇絕,在在聽雨雷。
所謂獅子項,步行亦難由。
上壓百丈巖,下臨千仞湫。
丹翁周王?,到此尤小心。
少憩拾得臺,臺上松樹深。
何年文殊師,結(jié)庵此住杖。
庵廢尚有址,礎(chǔ)底鳴玉響。
山雨正濛濛,云暗前路阻。
誰開衡山云,得窮幔亭棹。
又上寒山臺,龜巖山腰陡。
普賢庵在此,庵廢亦已久。
轉(zhuǎn)至中龍湫,僧輩慢不告。
徑向上龍湫,踰越極辛苦。
如登千丈山,忽落百仞坑。
坑中全是石,石斷碧水瀯。
道伯才經(jīng)過,斷處輒有橋。
渡橋乃有梯,望若河漢迢。
況復微雨潤,石色如滑冰。
咨且不敢先,試使白足登。
丹翁無難色,今見大敵勇。
誕先登于岸,俯嘲氣方涌。
我同十駕駑,及其至則一。
仰看天上來,素練垂一匹。
上開萬尺屏,下無一撮土。
湫左石作坎,停畜無源水。
石坎彼一方,名字千百題。
貴人盡紅刻,騷客多墨書。
相視題名處,要避風雨瀉。
身長且無畏,乃可仰立寫。
丹翁書法健,但嫌乏二長。
拙筆拙莫甚,到此臂欲攘。
題罷飲紫液,雨勢亦少止。
還出坐巖上,領(lǐng)略三湫勢。
初為白足欺,掠過中湫勝。
游人自得之,尋討輸馀興。
碧水深不測,臨淵有石竇。
兩柱戴巨石,巨石勢欲浮。
何由棹小舟,入窟坐幽獨。
比之上龍湫,勝槩難仲伯。
有臺名禪悅,有峰名妓花。
命名殊不雅,疑或字之訛。
妓當作葵字,悅當作蛻字。
葵花以其形,蟬蛻以其義。
又嘆鶴已去,鶴巢臺猶在。
其上內(nèi)院庵,正與繼祖對。
繼祖頗擅勝,架空極爽豁。
繼祖數(shù)十里,乃有三動石。
山僧甚諱之,且云路險絕。
丹翁興未盡,每欲窮奇特。
雖不見動石,猶宜到繼祖。
我憂老腳疲,坐石且長嘯。
翁我癖煙霞,遠游殆妄作。
看盡九瀑勝,窮得三湫碧。
自此復何求,莫如還寶鏡。
寶鏡清倅來,鼎話勝玩景。
丹翁亦一笑,還吃寺中飯。
清河書再來,公故苦相絆。
一宿仍成別,離合本無期。
早知不復面,信處吾豈辭。
夜來枕席涼,夢遇蔥須禪。
排門一長揖,欲言口生煙。
曰我自西域,埋鏡此山中。
仍為此山主,多與騷賢逢。
騷賢好議論,仙區(qū)妄入評。
千秋內(nèi)延山,羞與周王爭。
況彼清涼輩,又其每下者。
幸遇兩騷翁,一言以辨破。
余乃徐答之,公言則然矣。
周王與內(nèi)延,山水略等耳。
大槩不相下,只可互長短。
但以所處地,顯晦差有間。
至若清涼山,難以此例論。
地近仁賢里,退陶此棲遁。
自稱清涼人,由是名益顯。
某峰某庵勝,還是第二件。
周王內(nèi)延山,未聞先賢躅。
即今題名人,總是自京國。
冠蓋日相接,殊欠幽閒趣。
老禪悠然去,余亦驚罷睡。
廿七曉起坐,詩札寄東閣。
少時溪上韻,白首猶記憶。
日晚出洞門,祇謁鶴山院。
悵別仙山邈,快觀驚濤遠。
漁人畏風返,一時迷舸艦。
此是真壯觀,茲游無遺憾。
歸泊野城館,丹翁入衙內(nèi)。
主倅游玉溪,暮還喧鼓吹。
獨臥計歸程,明發(fā)耿無眠。
廿八主倅出,苦牽入東軒。
勸我玉溪游,許與衙客俱。
昔聞大山言,玉溪盡可游。
實有一見愿,丹翁意亦然。
圣甫適來到,聊與枕相聯(lián)。
小晦理歸裝,午秣栗谷店。
此分玉溪路,仙緣實自歉。
直向五十川,龍湫暫駐驄。
風烈酒無力,水駛耳欲聾。
歸路又壯觀,足償玉溪債。
但嫌占地惡,臨睨發(fā)一嘅。
處此大路傍,日日車塵漲。
未經(jīng)騷人題,時聽海賈唱。
投宿洛坪店,弊席捫饑虱。
歸到枕澗亭,十月之初吉。
家兄笑相迎,卯君先索詩。
慚愧兩騷翁,歸橐渾倒垂。
共宿三棣堂,夜深話美美。
今宵猶清意,明日愁塵事。
自笑東游計,畢竟何所做。
歸來腹枵然,視聽如聾瞽。
月塢違壯觀,周王只皮膚。
內(nèi)延三動石,不知有與無。
至若玉溪游,由我更差池。
到處促歸袂,悤悤多失遺。
只有看山名,而無看山實。
敢曰辦壯游,欿然還自失。
起謝鍊丹翁,我性本疏迂。
平日讀古書,鶻崙甚吞棗。
買櫝即還珠,見皮不識髓。
全昧溯源頭,何嘗窮義理。
今茲看山水,平日學力驗。
況我蒲柳質(zhì),衰病已沈淹。
羨君鍊丹成,六十鬢如蔥。
從今愿入山,共君訂參同。
丹翁為一笑,徑揖上馬去。
信筆記遠游,狂歌且延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