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太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太白
第 14 句因包含“金甌”,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甌
第 24 句因包含“金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馬
第 26 句因包含“國步”,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國步
第 86 句因包含“蓬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蓬山
第 86 句因包含“蓬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蓬山
第 90 句因包含“青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門
第 93 句因包含“大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年
第 95 句因包含“公車”,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公車
第 106 句因包含“周,孔”,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周孔
第 109 句因包含“巫陽,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巫陽招
第 167 句因包含“砥柱,中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中流砥
第 172 句因包含“高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高門
第 201 句因包含“龍鳳”,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龍鳳
恨賦 清 · 趙普陽
 出處:八友軒先生文集卷之一
江文通恨賦。詞極悲哀李白又擬而和之。其旨則不能一二。而雄健過之。余酷愛此篇。嘗欲效之而意淺辭。不敢下手。竊恨夫東方文士擬作此篇者。例皆臚列中國之人。不肯略及東方。此庾安西所謂野鶩厭家雞之病也。是以忘其拙陋掇拾舊聞。略舉古來失國侯王與夫忠臣節(jié)士文人烈女抱恨死者。首寓后王監(jiān)戒之意。次示來人觀感之道。終附史氏立傳之意。固知僭妄。然世或有之者。則罪或可恕。姑不敢出以示人。聊以授子弟。使之誦習(xí)云耳
晨登太白,一望南北
河山遼闊,井邑錯落。
郊原靡靡,有冢累累。
賢愚貴賤,同歸于此。
于是仆本志士,心悲不已。
仰思古人飲恨而死。
昔如箕王按國,金甌無缺。
浿水而為池,因天作而為壁。
百世鴻基八條遺澤。
窮鳥投人,為梟為獍。
箭入宮門,兵彌闔境
海舟南下,托宗社金馬
雄都一失,國步日蹙
嗚呼曷歸,雖悔何及。
且如義慈豪宕,凌羅勾羅。
美女三千,顏色如花。
龍亡古澤,紅妝落水。
宮槐夜語,伯業(yè)已矣
至如羅王勢去,國毀裔。
中興道消,臨朝出涕
吏民而封府,聿歸服乎新王。
臺扉位高,南國路長。
祖廟不血,鐘鼓何樂。
千秋萬歲,為怨難極
又有王子痛哭,國破家亡。
一夢雞林雙淚龍?zhí)?/span>。
半月留痕,宛在西峰。
禪誦無心,神驚暮鐘
金剛嵯峨,恨與不磨。
若乃堤上忠藎,志存殉國。
專對出疆,返王弟于日域。
有去無歸,海愁天悲。
竹上冤血,可滅何時。
且若于老憤激,義形言語。
蠻王使樵爨,俾姬妾為婢御。
國勢不振,見海艘之泊渚。
驚魂于烈火,問孤墳何處。
至于倡郎學(xué)劍,妙舞通神。
年才七歲,勇奪三軍。
耀黃金假面,售奇技錦筵
恩酬舊君,血濺讎王。
男兒夭枉金像凄涼。
若夫瓜亭見斥,廢居蓬山
驚潮海曲,怨暮雪江關(guān)
形槁楚澤,圃學(xué)青門。
一曲琵琶,哀怨誰論。
有若大年抱才,文章動世。
公車屢屈,渡灞含涕
白日晼晚,嘆青云迢遰。
噓唏郁悒,窮困為愁。
芳年夭折,托文稿緇流。
至若敬之豪邁,氣蓋南州。
筆落云煙,學(xué)慕
嗟呼不幸,鬼門風(fēng)愁。
巫陽斷而不招,伴猿鶴啾啾。
且昔思庵慷慨,傷心國事。
鏗鏘其音,奮發(fā)其志。
妖僧鼓毒,詩案漸起。
跡輕秋葉,詞成畫地。
忠憤莫泄,有死而已。
若復(fù)總兵雄勇,世稱英姿。
提兵南下藐視島夷。
雄圖失于背水,白馬礙而難馳。
窮蹙赴水,士卒隨之。
江流恨而咽咽,怨波平兮何時。
復(fù)有君舉應(yīng)時,智略超群。
蓬藋仗鉞,振灰燼而呼軍。
麾兵督戰(zhàn),板屋排云
丑類碧波,灑妖血于海濆。
功業(yè)未半,炮者洞胸
山帶憤,幽恨無終。
且見克良忠壯,弓馬妙技
江邊健兒,陣前壯士。
結(jié)發(fā)從軍,備諳兵事。
主將之見瞞,沮眾士渡水
空言未試,賊伏俄起。
江流亂渡,舟中掬指。
坐中道而長痛,空殪賊于三矢
昔者香娘薄命,玉顏見棄。
荷花之守紅,誦柏舟寄意。
舅也無良,遽欲奪志
天地之不寬,悲此身之無寄。
山樊有花,江心有水。
砥柱中流,愿姣節(jié)之與比。
留哀唱于女伴,咽馀恨于千祀。
況復(fù)孝娘貞淑,篤生高門
女紅多暇,閨則曾聞。
考終桁楊,發(fā)讎冢而灰焚。
精誠動天,義烈凌云。
讎人罔極,慘伯氏游魂。
欲往訴乎天關(guān)虎豹狺而守閽。
含冤入地,天漠漠而無言。
或有幽閨怨女,嶺海遷客。
行子萬里思歸不得。
此人忽聞獨雁叫群,落木吟風(fēng)。
莫不驚心動魄,血下沾胸。
若乃鐘鼎肴羞,賓從雜沓。
笙管噭啾,亦復(fù)云消霧歇
歸骨荒邱,已矣哉。
杜鵑啼兮山月低,寒猿嘯兮白日西。
繁華散兮龍鳳殂,臺館虛兮烏鳥棲。
大運如此,何必感古兮心悽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