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句因包含“八珍”,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八珍
第 23 句因包含“擲筆”,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擲筆
第 31 句因包含“孤山”,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孤山
第 32 句因包含“狂奴”,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狂奴
第 23 句因包含“擲筆”,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擲筆
第 31 句因包含“孤山”,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孤山
第 32 句因包含“狂奴”,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狂奴
有旨書進屏風一事。柳寮為作長歌。遂和其意。時壬寅四月二十日也 其二 清 · 樸齊家
出處:貞蕤閣二集
君王愛書不愛紙,試藝總為恩榮地。
近世齊名曹與徐(曹星州允亨,徐茂朱懋修。),金扁錦贉皆其書。
豹庵(姜判尹世晃)去歲入禁中,風蘭露竹題評俱。
奎章學士日揮毫,內府收藏何所無。
風流一代盛于斯,檢書之書胡為乎。
八珍日月充鼎俎,螺蛤亦自登天廚。
院中小吏疾磨墨,八疊宮箋冷金色。
傳呼半日亙永巷,知道催書猶脅息。
傍觀拱手立如堵,謂宜矜慎休相逼。
漁洋詩句妙天下,信筆往往成誦憶。
都將妍丑付來日,揮灑何曾費一刻。
鏗然擲筆時一笑,天趣還從忙處得。
沾沾自喜近中華,掩口不向時人誇。
時人信古不信今,低視中華當奈何。
吾聞此道貴書氣,耳食紛紛楮墨費。
孤山草訣石峰碑,村婦狂奴少風味。
學書逾高識逾卑,鴨水以東知音誰。
君不見小兒(之書)天機在,點畫漸熟神漸改。
又不見蘇杭帳簿紙一片,可憐位置偏瀟灑。
乃知凡胎與仙骨,皆由習成非才罪。
琵琶段氏一轉語,政是人天大分界。
前無所承后無受,至竟妙解君知否。
百萬知我不須說,感激天門拜稽首(今書家動引鐘王。唐以后則槩乎不欲觀也。余嘗謂學魏晉書不若學宋明人書。宋明人書。不若直學中國今人書。試取中國市肆帳簿視之。無論工拙。皆風氣迥殊絕矣。有非東國諸公終身習學者所可幾及。先透此關然后可論時代。又況書籍愈古愈失其真。既僻左海外。見聞不廣。安能一一辨其真贗。嘗得思古齋石刻黃庭初榻示人。皆驚怪不信可笑。又世稱鑒賞家。必以閣帖棗木版銀錠為真。余謂閣帖東來者都是一樣。不須妄論先后。近見翰林吳省蘭奏御存稿有閣帖。不必以銀錠痕為貴。作跋語云云。方信余言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