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一葦,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葦杭
左綿山中青松風俗賤之止供樵爨之用郡齋僧剎不見一本余過而太息輒諷通守晉伯移植佳處使人知為可貴東川距綿百里入境不復有晉伯因以為沿流而來至此皆活作詩述謝并代簡師道史君 宋 · 薛紹彭
七言律詩 押陽韻
越王樓下種成行濯濯分來一葦杭。
偃蓋可須千歲干,封條已傲九秋霜。
含風便有笙竽韻,帶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煙茅屋底,華軒自在拂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