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石揚波劍吐虹,憑高灑淚祭閻公。
依違毛蔣心難測,據守關河路豈窮?
籌運一坡窯洞里,名鐫三晉口碑中。
英雄成敗何須問,日自西頹水自東。
注:克難坡在山西吉縣壺口,本名南村,因與“難存”諧音而被閹錫山改名為克難坡。此地本僅六戶人家, 1940年5月至1945年10月,被營建為可容納兩萬余人之山巔小城,成為第二戰(zhàn)區(qū)指揮中心與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閻錫山住窯洞、吃小米、騎毛驢,打出“聯(lián)共抗日”招牌,而又處處防共;先于蔣介石提出“守土抗戰(zhàn)”、“犧牲救國”口號,而又極力排蔣。克難坡上有望河亭,石柱上猶存閻公對聯(lián)一幅:“裘帶偶登臨,看黃流澎湃,直下龍門,走石揚波,淘不盡千古英雄人物;風云莽遼闊,正胡馬縱橫,欲窺壺口,抽刀斷水,誓收復萬里破碎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