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王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王家
張孝烈公 明 · 張允中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襄城孝烈趙孝烈痛父之歿,奮不顧身。張孝烈救母之生,視死如歸。兩公為人子能死孝,使得為人臣必當高置。一位常山睢陽閒愧煞。后世貪生避死而不知君父者。趙孝事先里語題諸冊首矣,張孝烈尤不可不傳也。其救母顛未載在闔邑,公呈不復贅,公諱信邑之。堯城保人有子諱開泰,今以古希之年猶能文章,寫蠅頭字。家赤貧未嘗少衰,談及孝烈公事,則聲并發(fā),其志可嘉,其人可風也。仁者有后,孝子之后知必有食報,于天者爰綴短,章以示來茲。
君不見王家孝子鳳與賢,以身蔽父父得全
又不見宗時救親求自代,甘心飲刃昊天
世人謾說肢體,臨難茍免枉然
襄山之人重節(jié)義,仁人孝子獨鐘萃。
趙公同時有張公,說起而今涕淚。
紿賊脫母何從容,罵賊捐身何輕棄。
輕棄從容兩心,終始惟成救母志。
既全母節(jié)復全生,人有此膽無此智。
膽智都由血性來,此道磊磊天地。
烈魂夜半泣鬼神,正氣墳頭赑屃
浩歌古人忠孝篇,公對古人復何愧。
嗚呼可憐有子七十翁,逢人泣訴當年事。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孝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