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泰 → 夳泰”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076,分72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拔乎泰茹
擘泰華
陳泰掛壁
郭泰舟(又作:郭泰船)
顛夭
否極泰通
郭泰
郭泰碑銘
郭泰品題季傳
文章泰山
重泰山(又作:泰山輕 ...)
騎土牛
融泰
如刻畫
泰玄
典故
態(tài)濃意遠(yuǎn)
 
拔乎泰茹
 

《周易注疏》卷二〈泰卦〉~42~
《泰》:小往大來,吉,亨?!跺琛吩唬骸柑?,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断蟆吩唬骸赴蚊┱骷?,志在外也。魏·王弼注:「茹相牽引之貌也?!?/span>
《周易》卷二〈否〉~43~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唐·孔穎達疏:「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處順之,始未可以動,動則入,邪不敢前進,三陰皆然,猶若拔茅,牽連其根,相茹也?!?/span>
典故
巨靈手
  
巨靈擘山
  
擘兩山
 
運神斧
 
擘泰華
 
靈胡掌
 
巨靈開山
 
擘中流


《昭明文選》卷二東漢·張平子(衡)《西京賦》
「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寔為咸陽。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yuǎn)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岐梁汧雍,陳寶鳴雞在焉。于前則終南太一,隆崛崔崒,隱轔郁律?!谷龂鴧?#183;薛綜注:「華,山名也。巨靈,河神也。巨,大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dāng)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于今尚在。」《遁甲開山圖》曰:「有巨靈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span>

例句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岑參 東歸晚次潼關(guān)懷古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李白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蛾眉欲碎巨靈掌,雞肋難勝子路拳。 楚兒 貽鄭昌圖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王維 華岳

太古朝群后,中央擘巨靈。 薜能 華岳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 趙彥昭 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

巨靈安在哉,厥跡猶可望。 陶翰 望太華贈盧司倉

巨靈與夸蛾,遠(yuǎn)賈期必售。 韓愈 南山詩

巨靈高其捧,保此一掬慳。 韓愈 題炭谷湫祠堂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陳泰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陳泰傳》
泰字玄伯。青龍中,除散騎侍郎。正始中,徙游擊將軍,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使持節(jié),護匈奴中郎將,懷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fā)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

例句

洪喬擲水,陳泰掛壁。 李瀚 蒙求

典故
神仙侶
    
仙侶同舟
   
李膺船
 
郭泰舟
     
元禮仙
 
登仙郭
 
李郭游
  
神仙友
 
共載比神仙
 
郭去半舟閑
 
李郭神仙
 
李郭小船
 
洛濱仙伯
 
人在舟中便是仙
 
送別仰神仙
 
星棹依元禮
 
元禮同舟
 
登仙同元禮
  
同舟李膺
 
同舟神仙侶
 
舟上欲仙
 
舟中是仙

相關(guān)人物
李膺
 
郭太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太傳》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xué),三年業(yè)畢,博通墳籍。善談?wù)?,美音制。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span>

簡釋

仙侶同舟: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唐杜甫《秋興》之八:“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p>


例句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于瑰 和綿州于中丞登越王樓作二首之一

物外須仙侶,人間要使君。 姚合 寄絳州李使君

華省思仙侶,疲民愛使君。 姚合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韓卿宅

華省曾聯(lián)事,仙舟復(fù)與俱。 孟浩然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

江上舟中月,遙思李郭仙。 岑參 送郭司馬赴伊吾郡請示李明府

李郭應(yīng)時望,王楊入幕頻。 崔峒 書懷寄楊郭李王判官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張繼 重經(jīng)巴丘

自憐如墜葉,泛泛侶仙舟。 張說 和朱使欣二首

敝邑連山遠(yuǎn),仙舟數(shù)刻同。 戴叔倫 將赴東陽留上包諫議

登舟慚郭泰,解榻愧陳蕃。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閑。 李商隱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

元禮期仙客,陳王睹麗人。 李嶠

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登仙望絕李膺舟,從此青蠅點遂稠。 李群玉 獻王中丞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李群玉 重經(jīng)巴丘追感

芝蓋不來云杳杳,仙舟何處水潺潺。 杜牧 洛陽長句二首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杜甫 秋興八首之八

不見李元禮,神仙何處要。 樓穎 東郊納涼憶左威衛(wèi)李錄事收昆季太原崔參軍三首

神仙慚李郭,詞賦謝曹劉。 武元衡 酬嚴(yán)維秋夜見寄

臨風(fēng)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獨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客是仙舟里,途從御苑西。 皇甫冉 河南鄭少尹城南亭送鄭判官還河?xùn)|

誰知仙舟上,寂寂無四鄰。 盧照鄰 詠史四首

桂華臨洛浦,如挹李膺仙。 羊士諤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員外三首之二

賓館盡開徐稚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

陪泛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艷照膺舟。 許渾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樓宴二首之一

仙舟不可見,搖思坐氛氳。 陳子昂 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終愧神仙友,來接野人舟。 陳子昂 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

李仙非易托,蘇鬼尚難因。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開筵枕德水,輟棹艤仙舟。 駱賓王 送郭少府探得憂字

每揖龔黃事,還陪李郭舟。 高適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鄭太守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泰顛
 
閎夭


《尚書·周書·君奭》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宮括?!古f題漢·孔安國傳:「凡五臣佐文王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之任。」

例句

復(fù)聞顛夭輩,峨冠進鴻疇。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

典故
否極泰通


《周易注疏》卷九〈雜卦〉~89~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锻汀芬姸皇渚?。《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稉p》、《益》盛衰之始也?!洞笮蟆?,時也?!稛o妄》,災(zāi)也。《萃》聚而《升》不來也?!吨t》輕而《豫》怠也?!妒舌尽罚骋??!顿S》,無色也?!秲丁芬姸顿恪贩病!峨S》無故也?!缎M》則飭也?!秳儭?,爛也?!稄?fù)》,反也?!稌x》,晝也?!睹饕摹?,誅也?!毒吠ǘ独А废嘤鲆病!断獭匪僖?。《恒》,久也?!稖o》,離也?!豆?jié)》,止也。《解》,緩也?!跺俊?,難也?!额ァ?,外也。《家人》,內(nèi)也?!斗瘛?、《泰》反其類也?!洞髩选穭t止,《遁》則退也?!洞笥小?,眾也?!锻恕?,親也?!陡铩?,去故也?!抖Α?,取新也?!缎∵^》,過也?!吨墟凇罚乓??!敦S》,多故也。親寡《旅》也?!峨x》上而《坎》下也?!缎⌒蟆?,寡也?!堵摹?,不處也?!缎琛?,不進也?!对A》,不親也?!洞筮^》,顛也?!秺ァ罚鲆?,柔遇剛也?!稘u》,女歸待男行也?!额U》,養(yǎng)正也。《既濟》,定也?!稓w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秹罚瑳Q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吳越春秋》卷七〈勾踐入臣外傳·越王勾踐五年〉~63~
圣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赦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困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演易作卦,天道祐之。時過于期,否終則泰,諸侯并救,王命見符,朱鬣、玄狐。

例句

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 白居易 遣懷

典故
郭泰

相關(guān)人物
郭泰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郭太〉~2229~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屈伯彥學(xué),三年業(yè)畢,博通墳籍。善談?wù)摚酪糁?。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典故 
看碑識蔡邕

相關(guān)人物
郭太
 
蔡邕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郭太〉~2226~
建寧元年,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慟。既而嘆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瞻烏爰止,不知于誰之屋』耳?!姑髂甏海溆诩?,時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馀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為其文,既而謂涿郡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span>

簡釋

郭泰碑銘:稱頌人生前品行。唐羅隱《圍城偶作》:“自從郭泰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人。”


例句

會葬知元伯,看碑識蔡邕。 張說 李工部挽歌三首

自從郭泰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文。 羅隱 圉城偶作

典故
郭泰品題季傳

相關(guān)人物
郭泰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郭太〉~2227~
其獎拔士人,皆如所鑒。唐·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曰:「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驗,眾皆服之。故適陳留則友符偉明,游太學(xué)則師仇季智,之陳國則親魏德公,入汝南則交黃叔度?!?/span>
典故
韓山斗
 
山斗才名
 
文章泰山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韓愈列傳·贊曰〉~5269~
贊曰:唐興,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綱,文弊質(zhì)窮,?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討究儒術(shù),以興典憲,薰醲涵浸,殆百馀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貞元、元和間,愈遂以六經(jīng)之文為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樸,?偽以真。然愈之才,自視司馬遷、揚雄,至班固以下不論也。當(dāng)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陳言,橫騖別驅(qū),汪洋大肆,要之無抵捂圣人者。其道蓋自比孟軻,以荀況、揚雄為未淳,寧不信然?至進諫陳謀,排難恤孤,矯拂媮末,皇皇于仁義,可謂篤道君子矣。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神。愈獨喟然引圣,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跲而復(fù)奮,始若未之信,卒大顯于時。昔孟軻拒楊、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馀歲,撥衰反正,功與齊而力倍之,所以過況、雄為不少矣。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典故
輕鴻毛
 
重泰山
 
泰山輕
 
太山重
   

《昭明文選》卷四十一〈書上·報任少卿書〉~860~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guān)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勾搜允抗?jié)不可不勉勵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于圜墻之中。當(dāng)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正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quán)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guān)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yuǎn)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例句

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 韓愈 貞女峽

典故
騎土牛

相關(guān)人物
州泰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鄧艾傳》
「艾州里時輩南陽州泰,亦好立功業(yè),善用兵,官至征虜將軍、假節(jié)都督江南諸軍事。景元二年薨,追贈衛(wèi)將軍,謚曰壯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說》:「司馬宣王鎮(zhèn)宛,潛數(shù)遣詣宣王,由此為宣王所知。及征孟達,泰又導(dǎo)軍,遂辟泰。泰頻喪考、妣、祖,九年居喪,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為新城太守。宣王為泰會,使尚書鐘繇調(diào)泰:『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誠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眾賓咸悅?!?/span>

例句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李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泰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 李白 贈宣城太守悅

典故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符融〉~2232~
符融字偉明,陳留浚儀人也。少為都官吏,恥之,委去。后游太學(xué),師事少府李膺。膺風(fēng)性高簡,每見融,輒絕它賓客,聽其言論。融幅巾奮褎,談辭如云,膺每捧手嘆息。郭林宗始入京師,時入莫識,融一見嗟服,因以介于李膺,由是知名。
典故
如刻畫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周泰
 
孫權(quán)
 
趙充國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傳》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埂肝涞蹠r,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shù)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馀人潰圍陷陳,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創(chuàng),貳師奏狀,詔徵充國詣行在所。武帝親見視其創(chuàng),嗟嘆之,拜為中郎,遷車騎將軍長史?!?/span>
《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周泰傳》
「權(quán)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quán)手自指其創(chuàng)痕,問以所起?!鼓铣?#183;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權(quán)把其臂,因流涕交連,字之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zhàn)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chuàng)數(shù)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例句

唯有老身如刻畫,猶期圣主解衣看。 李端 題故將軍莊

典故
太玄草
  
吾玄不白


《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列傳下〉~3565~
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虺靶垡孕邪?,而雄解之,號曰解嘲。
《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列傳下〉~3583~
贊曰:雄之自序云爾。初,雄年四十馀,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馀,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dāng)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quán)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談?wù)f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fù)不侯,以耆老久次轉(zhuǎn)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為經(jīng)莫大于易,故作太玄;傳莫大于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于倉頡,作訓(xùn)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賦莫深于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于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云。用心于內(nèi),不求于外,于時人皆曶之;唯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以為絕倫。
《國語辭典》:茅茹  拼音:máo rú
茅,白茅。茅茹比喻互相引薦?!兑捉?jīng)。泰卦》:「拔茅茹以其匯?!谷龂骸M蹂?。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漢語大詞典》:巨靈(巨靈)
(1).神話傳說中劈開 華山 的河神。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 華 , 巨靈 贔屓,高掌遠(yuǎn)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薛綜 注:“ 巨靈 ,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dāng)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于今尚在?!?唐 李白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詩:“ 巨靈 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元 張翥 《題華山圖》詩:“ 巨靈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黃河 一絲水?!?清 吳廷楨 《觀潮》詩:“罔象橫衝兩崖束, 巨靈 直擘中流開?!?br />(2).泛指神靈。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我 戚叩落亞 如今到 巨靈 那里去,而我的詛咒卻永遠(yuǎn)的追隨著你們!” 阿英 《夜》:“她覺著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間里,又仿佛有一個火一般的巨靈?!?br />(3).謂巨大而強有力。《楚辭·天問》“鼇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fù) 蓬萊 之山而抃舞。”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器運轉(zhuǎn)的顛末來?!?br />(4).神話中的矮人。漢武故事:“ 東郡 送一短人,長七寸……召 東方朔 問。 朔 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 漢武帝 ),名曰 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 巨靈 乍出入其中?!?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 長山 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云年三十餘矣。豈 巨靈 僬僥之類耶!”
《漢語大詞典》:靈掌(靈掌)
即 仙人掌 。 華山 峰名。借指 華山 。 唐 姚合 《寄華州李中丞》詩:“庭分 靈掌 影,窗度瀑泉聲。”參見“ 仙人掌 ”。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屬,常綠肉質(zhì)灌木。高約二公尺。莖多節(jié),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而肥厚,深綠色。葉退化為小針形?;o梗,著生于頂端者,常開放成盤狀,黃紅色。原產(chǎn)于南美洲,現(xiàn)分布廣泛,不限于熱帶。
2.漢武帝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銅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盤狀。
3.山名。陜西省華陰太華山的東峰。峰側(cè)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跡,據(jù)說為黃河河神以手擘開山峰以利河水通過所留。
《漢語大詞典》:陳泰掛壁(陳泰掛壁)
三國 魏 陳泰 為 并州 刺史,使持節(jié),護 匈奴 中郎將,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 泰 市奴婢, 泰 皆掛之于壁,不發(fā)其封,及征為尚書,悉以還之。見《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后因以為典。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洪喬 擲水, 陳泰 掛壁?!?/div>
《漢語大詞典》:仙舟
舟船的美稱。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馬 王戎 鑣?!?唐 李嶠 《送光祿劉主簿之洛》詩:“仙舟窅將隔,芳斝暫云同?!?宋 無名氏 《梅妃傳》:“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宋 梁明夫 《賀新郎·壽呂道山四十九歲》詞:“萬里朝天去,見 潯陽 江上,風(fēng)引仙舟 淮 浦?!?金 曹之謙 《送李郭二子還鄉(xiāng)》詩:“祖帳臨寒水,仙舟漾夕暉。”
分類:舟船
《漢語大詞典》:李仙
(1).指 漢 李膺 。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李仙 非易託, 蘇鬼 尚難因。”參見“ 李郭同舟 ”。
(2).指道教傳說中仙人 李八百 。 宋 楊萬里 《筠庵》詩:“故老談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眳⒁姟?李八百 ”。
《漢語大詞典》:李八百
(1).道教傳說的仙人名。名 脫 , 蜀郡 人。 晉 葛洪 神仙傳·李八百:“ 李八百 者, 蜀 人也,莫知其姓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span id="grdiu2w" class="book">《晉書·周札傳》:“時有道士 李脫 者,妖術(shù)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 李八百 ?!?span id="hwdphu6" class="book">《醒世恒言·薛錄士魚服證仙》:“今你夫妻謫限將滿,合該重返仙籍。何不去問那 李八百 ,教他與你打破塵障?”
(2).道教傳說的仙人名。 唐 仙人 李良 。 唐 符載 《題李八百洞》詩:“后世何人來飛昇, 紫陽真人 李八百 ?!?span id="jxozcbm" class="book">《宋史·方技傳下·魏漢津》:“ 魏漢津 ,本 蜀 黥卒也。自言師事 唐 仙人 李良 號 李八百 者,授以鼎樂之法?!?/div>
《漢語大詞典》:李膺仙
喻指名流。 唐 羊士諤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詩之二:“桂華臨 洛 浦,如挹 李膺 仙?!眳⒁姟?李膺門 ”、“ 李郭同舟 ”。
分類:指名名流
《漢語大詞典》:李膺舟
比喻為知己者所重,同舟共樂。 唐 許渾 《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賓舘盡開 徐穉 榻,客帆空戀 李膺 舟?!?沈礪 《狂歌行》:“時而一涉水,同坐 李膺 舟?!眳⒁姟?李郭同舟 ”。
分類:知己
《漢語大詞典》:李郭仙
即 李膺 與 郭泰 。 唐 岑參 《送郭司馬赴伊吾郡請示李明府》詩:“江上舟中月,遙想 李 郭 仙。”參見“ 李郭同舟 ”。
分類:李膺
《國語辭典》:李郭同舟  拼音:lǐ guō tóng zhōu
漢郭太為李膺所重而名震京師,兩人情誼深厚,同舟渡河,為眾所敬羨。典出《后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后形容知己同游,高逸不凡的風(fēng)度,或表示與名人共處,多承恩遇。南朝梁。陸倕以詩代書別后寄贈〉詩:「李郭或同舟,潘夏時方駕?!骨濉j惪奠鳌独蓾摷o(jì)聞初筆。卷八。李二曲》:「一時門外瞻望顏色,伺侯車騎者,駢肩累跡,幾如荀陳會坐,李郭同舟,東漢風(fēng)流,再見今日也?!?/div>
《漢語大詞典》:李郭同船
見“ 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李郭舟
指高朋雅會所乘之舟。喻知己相處,親密無間。 唐 高適 《同李太守北海泛舟宴高平鄭太守》詩:“每揖 龔 黃 事,還陪 李 郭 舟。” 明 李贄 《李見田邀游東湖》詩之二:“行人本是遨游客,何況當(dāng)年 李 郭 舟。” 清 趙翼 《述庵司寇竹汀宮詹過懷杜閣寓齋小集》詩:“舊雨一朝集,欣聯(lián) 李 郭 舟?!眳⒁姟?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膺舟
后漢書·郭太傳:“始見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 河 上,車數(shù)千兩。 林宗 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焙笠浴扳咧邸苯柚赣新曂咧?。 唐 許渾 《寄獻三川守劉公》詩:“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 膺 舟醉幾人?” 唐 許渾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樓讌》詩之一:“陪汎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艷照 膺 舟?!?/div>
分類:有聲聲望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漢書·郭太傳:“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貧賤……乃游於 洛陽 。始見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 河 上,車數(shù)千兩。 林宗 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卑矗?span id="sdw89pb" class="book">《后漢書》作者 范曄 以父名 泰 ,避諱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敢獻繞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黃綺石沈廣乘湯隕陸賦》詩:“天上飛 王 舄,人間附 郭 舟。”
《漢語大詞典》:郭舟
見“ 郭泰船 ”。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漢書·郭太傳:“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貧賤……乃游於 洛陽 。始見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 河 上,車數(shù)千兩。 林宗 唯與 李膺 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卑矗?span id="qpbmd4i" class="book">《后漢書》作者 范曄 以父名 泰 ,避諱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敢獻繞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币嗍∽鳌?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黃綺石沈廣乘湯隕陸賦》詩:“天上飛 王 舄,人間附 郭 舟?!?/div>
《漢語大詞典》:顛夭(顛夭)
西周 初輔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顛 和 閎夭 的并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應(yīng)變將略”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昔在 顛 夭 ,有名無跡,孰若吾儕,良籌妙畫?”后亦以“顛夭”借指輔國有政績的大臣。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xué)士》詩:“復(fù)聞 顛 夭 輩,峨冠進鴻疇。”
《漢語大詞典》:郭泰碑銘(郭泰碑銘)
后漢書·郭太傳:“﹝ 郭太 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 蔡邕 為其文,既而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焙笠蛞浴肮┍憽狈Q內(nèi)容真實、感情真摯的碑文。 唐 羅隱 《圉城偶作》詩:“自從 郭泰 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人?!币嗍∽鳌?郭碑 ”。 清 宋琬 《羅以獻胡去驕將歸武陵漢陽小集南園即席分韻》:“ 陳 榻雖懸多倦色, 郭 碑初就倍沾襟?!?/div>
《國語辭典》:死重泰山  拼音:sǐ zhòng tài shān
比喻死得光榮、有意義。《東周列國志》第一七回:「不畏強御,忠肝瀝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div>
《國語辭典》:鴻毛泰山(鴻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
比喻二者輕重懸殊,多指生命價值的重大和輕微。語本《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舊唐書。卷一二七。列傳。彭偃》:「君子遇夷險之機,不易其節(jié);小人昧逆順之道,而陷于刑。鴻毛泰山,斯為至論?!?/div>
《國語辭典》:鴻毛(鴻毛)  拼音:hóng máo
鴻雁的羽毛。比喻極輕微?!稘h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固?。李白梁甫吟〉:「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漢語大詞典》:融泰
東漢 符融 、 郭泰 的并稱。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答陳上舍應(yīng)祥》詞:“安危事,付布衣 融 泰 ,鼎足 膺 蕃 ?!?/div>
《漢語大詞典》:泰玄
(1).深奧玄妙的道理。指古代道家之道。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四:“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李善 注:“泰玄,謂道也?!碧?,一本作“ 太 ”。
(2).即泰元。 宋 劉克莊 《轉(zhuǎn)調(diào)二郎神》詞:“把一身本末,緑章奏過,泰玄都省?!眳⒁姟?泰元 ”。
《國語辭典》:泰元  拼音:tài yuán
天。《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惟泰元尊,媼神蕃釐,經(jīng)緯天地,作成四時?!?/div>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