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1典故 2詞典 73其它 6
典故
寄明珰
 
洛浦佩
 
陳思佩
 
洛浦明珰

相關(guān)人物
宓妃
 
曹植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洛神賦〉~898~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芳藹,芳香晻藹也。《楚辭》曰:建雄虹之采旄。又曰: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爾雅曰:岸上曰滸。郭璞曰:厓上地也。毛詩曰:在河之滸。毛萇曰:滸,水厓也。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瀨,水流沙上也。傅瓚曰:瀨,湍也。本草曰:黑芝一名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毛詩曰:子無良媒。愿誠(chéng)素之先達(dá)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脩,羌習(xí)禮而明詩??弓偒熞院陀栀猓笣摐Y而為期。要,屈也。佳人信脩整,習(xí)禮謂立德,明詩謂善言辭。古人指水為信,如有如白水之類也。珶,玉也,徒帝切。潛淵,謂所居也。執(zhí)眷眷之款實(shí)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神仙傳曰:切仙一出游于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shù)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此獸性多疑慮,常居山中。忽聞?dòng)新?,則恐人來害之,每預(yù)上樹,久久無度復(fù)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焉。一曰:隴西俗謂犬子,隨人行,每預(yù)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言猶豫也。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行且聽且渡。故疑者稱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神光離合,乍陰乍 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zhǎng)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zhǎng)。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驊蚯辶?,或翔神渚?;虿擅髦?,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dú)處。揚(yáng)輕褂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生塵。動(dòng)無常則,若危若安。進(jìn)止難期,若往若還。轉(zhuǎn)眄流精,光潤(rùn)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亡餐。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陽。動(dòng)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沽_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huì)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無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雖潛處于太陰,長(zhǎng)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典故
解明珰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洛神賦〉~900~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唐·李善注引服虔《通俗文》曰:「耳珠曰珰。」
《國(guó)語辭典》:明珰(明璫)  拼音:míng dāng
以明珠做成的耳飾。三國(guó)魏。曹植洛神賦〉:「無微情以效愛兮,獻(xiàn)江南之明珰?!骨?。文廷式賀新郎。別擬西洲曲〉詞:「欲解明珰聊寄遠(yuǎn),將解又還重束。」也作「耳珰」、「珥珰」。
分類:珠玉耳飾
《國(guó)語辭典》:貂珰(貂璫)  拼音:diāo dāng
漢代中常侍所戴的帽子。后以宦官為中常侍,故稱宦官為「貂珰」。
《國(guó)語辭典》:玉珰(玉璫)  拼音:yù dāng
1.用玉裝飾的椽頭。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駢密石與瑯玕,齊玉珰與璧英?!?br />2.玉質(zhì)的耳環(huán)?!缎绿茣?。卷二二一。西域傳上。泥婆羅傳》:「耳金鉤玉珰,佩寶伏突?!固?。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zèng)〉詩:「梅花落徑香繚繞,雪花玉珰花下行?!?/div>
《漢語大詞典》:鳴珰(鳴璫)
指首飾。金玉所制,晃擊有聲,故稱。 唐 裴思謙 《及第后宿平康里》詩:“銀缸斜背解鳴璫,小語偷聲賀玉郎?!?前蜀 韋莊 《怨王孫》詞:“玉蟬金雀,寶髻花簇鳴璫,繡衣長(zhǎng)?!?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有四麗人,斂袵鳴璫,給事左右?!?/div>
《國(guó)語辭典》:瑯珰(瑯璫)  拼音:láng dāng
1.擬聲詞。形容金屬或玉石撞擊的聲音。唐。杜甫〈大云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夜深殿突兀,風(fēng)動(dòng)金瑯珰?!姑?。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瑯珰交錯(cuò)垂金鎖,錦繡崚嶒絢彩霞?!挂沧鳌镐Z鐺」。
2.刑具。指縛系人犯的鐵鎖、鐵鏈。或指用鎖鎖住?!段拿餍∈贰返诰呕兀骸笌ьI(lǐng)衙役,到監(jiān)里,把一班秀才,一齊鐵索瑯珰提了上來,當(dāng)堂跪下?!挂沧鳌咐僧?dāng)」、「鋃鐺」。
《國(guó)語辭典》:金珰(金璫)  拼音:jīn dāng
1.古時(shí)天子近侍武臣的飾物?!独m(xù)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武冠,……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埂段倪x。傅咸。贈(zèng)何劭王濟(jì)詩》:「金珰綴惠文,煌煌發(fā)令姿。」
2.掛在帽上的金飾。唐。陳鴻《長(zhǎng)恨傳》:「又命戴步搖,垂金珰?!?/div>
《漢語大詞典》:明月珰
用明月珠(夜光珠)串成的耳飾、即明珰。例如:耳著明月珰?!?a target='_blank'>玉臺(tái)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漢語大詞典》:珠珰(珠璫)
(1).綴珠的耳飾。 漢 劉楨《魯都賦》:“插曜日之珍笄,珥明月之珠璫?!?南朝 梁元帝 《樹名詩》:“柳葉生眉上,珠璫搖鬢垂?!?南唐 馮延巳 《菩薩蠻》詞:“相逢顰翠黛,笑把珠璫解?!?span id="wicn2d8" class="book">《隨園詩話》卷一引 清 徐柯 《過平原有見》詩:“玉面珠璫坐錦車,蟠云作髻兩分梳?!?br />(2).泛指綴珠的飾物。《詩紀(jì)》卷四一引 晉 無名氏《清商曲辭·長(zhǎng)樂佳》:“紅羅復(fù)斗帳,四角垂珠璫。玉枕龍鬚席,郎眠何處牀?!?/div>
《漢語大詞典》:玎珰(玎璫)
(1).亦作“ 玎當(dāng) ”。象聲詞。 唐 韓偓 《秋雨內(nèi)宴》詩:“一帶清風(fēng)入畫堂,撼真珠箔碎玎璫?!?元 薩都剌 《題二宮人琴壺圖》詩:“冰絃素手彈鳳凰,玉壺投矢聲玎璫?!?元 曾瑞 《醉花陰·元宵憶舊》套曲:“恨簷馬玎當(dāng),怨塞鴻悽切。”
(2).首飾名。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fèi)下》:“ 萬歷 二十年,取狀元梁冠一頂,黑角束帶一條、玎璫一付,進(jìn)士巾七十五頂。”
《漢語大詞典》:銀珰(銀璫)
(1). 漢 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飾。璫當(dāng)冠前,以白銀為之。后以為宦者之代稱。《后漢書·宦者傳序》:“ 漢 興,仍襲 秦 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參其選,皆銀璫左貂,給事殿省?!?唐 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與中貴人同拜岳及天臺(tái)投龍畢卻赴京師》詩:“銀璫謁者引霓旌,霞帔仙官到 赤城 ?!眳⒁姟?金璫 ”。
(2).婦女的銀質(zhì)耳飾。 清 納蘭性德 《丁香》詩:“紫勝心中結(jié),銀璫耳上星。”
《國(guó)語辭典》:金珰(金璫)  拼音:jīn dāng
1.古時(shí)天子近侍武臣的飾物。《續(xù)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武冠,……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埂段倪x。傅咸。贈(zèng)何劭王濟(jì)詩》:「金珰綴惠文,煌煌發(fā)令姿。」
2.掛在帽上的金飾。唐。陳鴻《長(zhǎng)恨傳》:「又命戴步搖,垂金珰?!?/div>
《漢語大詞典》:佩珰(珮璫)
耳環(huán)。亦泛指玉佩。 唐 李賀 《李夫人歌》:“紅壁闌珊懸珮璫,歌臺(tái)小妓遙相望?!币槐咀鳌芭瀛c”。 王琦 匯解:“珮璫,所佩之玉璫也?!?前蜀 魏承班 《菩薩蠻》詞:“宴罷入蘭房,邀人解珮璫?!?元 周巽 《梅花》詩之十:“花底羣仙搖珮璫,神凝太素美清揚(yáng)?!?明 何景明 《白菊賦》:“驂連蜷兮鸞鶴,服陸離兮珮璫?!?/div>
《國(guó)語辭典》:璧珰(璧璫)  拼音:bì dāng
屋椽的裝飾。如:「廟宇修繕要用的璧珰,現(xiàn)今已經(jīng)很少有人會(huì)燒制?!?jié)h。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榱璧珰,輦道纚屬。」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宿露凝金掌,晨暉上璧珰?!?/div>
《漢語大詞典》:大珰(大璫)
指當(dāng)權(quán)的宦官。璫, 漢 代宦官充武職者的冠飾,后即作為宦官的代稱。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六:“於是大璫 梁師成 者盡愕然?!?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余於 萬歷 甲戌,以太僕卿入陪祀太廟,見上由東階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從。” 明 孫兆祥 《禾已黃歌》:“國(guó)柄胡為歸大璫,囹圄湯鑊闐忠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