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八十思鄉(xiāng)

相關(guān)人物
貢禹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貢禹〉~3069~
元帝初即位,徵禹為諫大夫,數(shù)虛己問以政事。是時(shí)年歲不登,郡國多困,禹奏言:……天子納善其忠,乃下詔令太仆減食谷馬,水衡減食肉獸,省宜春下苑以與貧民,又罷角抵諸戲及齊三服官。遷禹為光祿大夫。頃之,禹上書曰:「臣禹年老貧窮,家訾不滿萬錢,妻子豆不贍,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至,拜為諫大夫,秩八百石,奉錢月九千二百。廩食太官,又蒙賞賜四時(shí)雜繒絮衣服酒肉諸果物,德厚甚深。疾病侍醫(yī)臨治,賴陛下神靈,不死而活。又拜為光祿大夫,秩二千石,奉錢月萬二千。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誠非屮茅愚臣所當(dāng)蒙也。伏自念終亡以報(bào)厚德,日夜慚愧而已。臣禹犬馬之齒八十一,血?dú)馑ソ撸坎宦斆?,非?fù)能有補(bǔ)益,所謂素餐尸祿洿朝之臣也。自痛去家三千里,凡有一子,年十二,非有在家為臣具棺槨者也。誠恐一旦蹎仆氣竭,不復(fù)自還,洿席薦于宮室,骸骨棄捐,孤魂不歸。不勝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歸鄉(xiāng)里,死亡所恨?!?/span>
典故
罷貢包茅
 
包茅三脊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二〈僖公·傳四年〉~20~
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shí)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師進(jìn)。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師之。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晉·杜預(yù)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span>
《管子·輕重丁·菁茅謀》~94~
桓公曰:「天子之養(yǎng)不足,號(hào)令賦于天下,則不信諸侯,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請使天子之吏環(huán)封而守之。夫天子則封于太山,禪于梁父。號(hào)令天下諸侯曰:『諸從天子封于太山禪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為禪籍,不如令者,不得從天子』,天下諸侯載其黃金爭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長而十倍其賈,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歸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賀獻(xiàn)者,菁茅之謀也?!?/span>
典故   
重連城
 
沖冠發(fā)
  
相如璧
 
連城貴
 
全趙璧
  
回趙璧
 
頭碎柱
  
抱璧還
 
酬趙璧
 
能回趙璧
 
頭與璧俱還
 
邯鄲玉
 
璧終全
 
藺卿全璧
 
秦璧歸
 
碎壁
 
先生令趙重
 
趙璧猶全
 
指圖睨柱
  
睨柱吞贏
 
秦城未易
  
入貢全璧

相關(guān)人物
秦昭王
 
藺相如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39~
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雇鯁枺骸负我灾??」對曰:「臣嘗有罪,竊計(jì)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huì)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褂谑峭跽僖?,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雇踉唬骸溉∥徼?,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雇踉唬骸刚l可使者?」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冠w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臺(tái)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shí)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xiàn)。趙王送璧時(shí),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骨赝醵戎?,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骨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鐘大理書〉~900~
近日南陽宗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huì)。當(dāng)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shí)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厚見周稱,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fā),五內(nèi)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既有秦昭章臺(tái)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謹(jǐn)奉賦一篇,以贊揚(yáng)麗質(zhì)。

例句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劉商 殷秀才求詩

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劉長卿 瓜洲驛奉錢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fù)憲臺(tái)充賀蘭大夫留后使之嶺南時(shí)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隨珠此去方酬德,趙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 方干 送鄭端公

一片瓊英價(jià)動(dòng)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李商隱 一片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 李嶠

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 李白 古風(fēng)

秦欺趙氏璧,卻入邯鄲宮。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趙璧為誰點(diǎn),隋珠枉被彈。 李白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楊炯 夜送趙縱

連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當(dāng)。 竇冀 懷素上人草書歌

因知君有用,高價(jià)佇連城。 葉季良 賦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遠(yuǎn),光隨趙璧圓。 褚亮 奉和望月應(yīng)魏王教

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韋嗣立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

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jià)。 韓愈 縣齋有懷

典故
貢禹冠
   
貢公彈
 
墮貢生貧
  
拂塵冠
 
彈漢吏冠
 
貢公彈冠
 
彈巾
 
王貢約
 
敝冠譚
 
塵冠不譚
 
貢公嘆
 
王貢冠

相關(guān)人物
王吉
 
貢禹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
「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貢禹與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復(fù)遣使者吊祠云?!固?#183;顏師古注:「彈冠者,且入仕也?!?/span>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列傳·蕭望之·(子)蕭育〉~3290~
育為人嚴(yán)猛尚威,居官數(shù)免,稀遷。少與陳咸、朱博為友,著聞當(dāng)世。往者有王陽、貢公,故長安語曰「蕭、朱結(jié)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dá)也。

簡釋

貢公喜:慶賀他人做官。唐杜甫《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例句

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 孟浩然 書懷貽京邑同好

別有彈冠士,希君無見遺。 岑參 過梁州奉贈(zèng)張尚書大夫公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多慚拂鏡理衰容。 李冶 因追入留別廣陵故人

曳履忘年舊,彈冠久要情。 李德裕 重過列子廟追感頃年自淮服與居守王仆射同題名于廟壁仆射已為御史余尚布衣

我非彈冠者,感別但開襟。 李白 送楊少府赴選

貢喜音容間,馮招病疾纏。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徒懷貢公喜,颯颯鬢毛蒼。 杜甫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

彈冠聲實(shí)貴,覆被渥恩偏。 沈東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曉玩新池寄南省友

棲遲未遇常鋾薦,邂逅寧彈貢禹冠。 牟融 有感二首之二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dá)笑彈冠。 王維 酌酒與裴迪

徒費(fèi)周王粟,空彈漢吏冠。 盧照鄰 早度分水嶺

彈冠驚跡近,專席感恩偏。 竇群 貞元末東院嘗接事今西川武相公于茲三周謬領(lǐng)中憲徘徊廳宇多獲文篇夏日即事因寄四韻

永懷宛洛游,曾是彈冠望。 趙冬曦 酬燕公出湖見寄

如今歲晏從羈滯,心喜彈冠事不賒。 邢群 郡中有懷寄上睦州員外杜十三兄

日日吟趨府,彈冠豈有因。 韋應(yīng)物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見招以詩見贈(zèng)

彈冠勞巧拙,結(jié)綬倦牽纏。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

須把頭冠彈盡日,憐君不與故人疏。 黃滔 翁文堯員外捧金紫還鄉(xiāng)之命雅發(fā)篇章將原交情遠(yuǎn)為嘉貺

典故
數(shù)仞墻
  
及肩墻
 
賜也墻
 
丘墻
 
子貢墻
  
及墻藩
 
賢子貢
 
圣門未窺

相關(guān)人物
子貢
 
孔子


《論語注疏·子張》~73~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棺臃安愿孀迂?。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span>

簡釋

夫子墻:指道德學(xué)問高深莫測。唐錢起《尋司助李郎中不遇》:“重花不隔陳善榻,修竹能深夫子墻?!?/p>


例句

夫子墻還峻,酂侯宅過謙。 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丘墻高莫比,蕭宅僻還清。 姚合 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事

窮秋雨蕭條,但見墻垣長。宣尼高數(shù)仞,固應(yīng)非土壤。 姚合 題金州西園九首垣竹

賦感鄰人笛,詩留夫子墻。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話于故集賢張學(xué)士廳寫得德裕與仆射舊唱和詩其時(shí)和者五人惟仆射與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懷舊輒獻(xiàn)此詩

忝逐三千客,曾依數(shù)仞墻。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lǐng)相印出鎮(zhèn)全蜀詩八十韻

獨(dú)棄傖人國,難窺夫子墻。 柳宗元 弘農(nóng)公以碩德偉才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fù)為大僚天監(jiān)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狀湘浦拜賀末由謹(jǐn)獻(xiàn)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亦知受業(yè)公門事,數(shù)仞丘墻不見山。 楊巨源 酬令狐舍人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錢起 尋司勛李郎中不遇

典故
端木辭金

相關(guān)人物
子貢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端沐賜,衛(wèi)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
魯國之法,贖人臣妾于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貢贖之,辭而不取金??鬃勇勚唬骸纲n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獨(dú)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后,魯人不復(fù)贖人于諸侯?!?/span>

例句

端木辭金,鐘離委珠。 李瀚 蒙求

典故
豬肝累
 
累安邑
  
仲叔豬肝
 
安邑問豬肝
 
煩縣尹
 
就豬肝
 
食肝煩縣令
  
豬肝仲叔慚
 
豬肝多淚

相關(guān)人物
閔貢


《高士傳》卷中〈閔貢〉
閔貢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稱節(jié)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仲叔食無菜,遺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受而不食。建武中,應(yīng)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巳。仲叔恨曰:「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dāng)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顾燹o出,投檄而去。復(fù)以博士徵,不至??途影惨兀喜〖邑?,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其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問知之。乃嘆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

簡釋

買豬肝:指生活貧困,亦指地方官吏愛才。宋陸游《蔬食》:“何由取熊掌,幸免買豬肝?!?/p>


例句

數(shù)杯資好事,異味煩縣尹。 杜甫 贈(zèng)鄭十八賁

豬肝無足累,馬首敢辭勤。 獨(dú)孤及 答子李滁州憶玉潭新居見寄

謂乘鳧舄朝天子,卻愧豬肝累主人。 獨(dú)孤及 酬常郿縣見贈(zèng)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試營。 王維 贈(zèng)房盧氏琯

雞肋曹公忿,豬肝仲叔慚。 羅隱 寄洪正師

典故
貢父

相關(guān)人物
劉攽
 
劉敞


《直齋書錄解題》卷四
《三劉漢書標(biāo)注》六卷,侍讀學(xué)士清江劉敞原父、中書舍人劉攽貢父、端明殿學(xué)士劉奉世仲馮撰?!稘h書》自顏監(jiān)之后,舉世宗之,為有異其說者,至劉氏兄弟始為此書,多所辯證發(fā)明。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貢禹

參考典故
彈冠


《漢書》卷七十二《貢禹傳》
「遷禹為光祿大夫。頃之,禹上書愿乞骸骨,天子報(bào)曰:『生其強(qiáng)飯慎疾以自輔。』月馀,以禹為長信少府。會(huì)御史大夫陳萬年卒,禹代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數(shù)言得失,書數(shù)十上?!?/span>

例句

更送乘軺歸上國,應(yīng)憐貢禹未成名。 盧綸 冬夜贈(zèng)別友人

典故
貢禹懷書

相關(guān)人物
劉奭(漢元帝)
 
貢禹


《漢書》卷七十二《貢禹傳》
「元帝初即位,徵禹為諫大夫,數(shù)虛己問以政事?!埂疙曋?,禹上書曰:『臣禹年老貧窮,家訾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弧?/span>

例句

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 李嶠

典故
瑚璉才
  
相關(guān)人物
子貢
 
孔子


《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辉唬骸汉纹饕病!辉唬骸汉鳝I也?!弧都狻芬淘唬骸负鳝I,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器貴者?!?/span>

例句

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 杜甫 八哀詩贈(zèng)左仆射鄭國公嚴(yán)公武

嶷嶷瑚璉器,陰陰桃李蹊。 杜甫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佇當(dāng)親捧握,瑚璉幸齊名。 浩虛舟 賦得琢玉成器

猗歟瑚璉器,竭我股肱力。 皇甫澈 禮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李

囧囧抱瑚璉,飛飛聯(lián)鹡鸰。 韓愈 答張徹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原憲(子思)
 
子貢
 
莊子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5~
原憲居魯,環(huán)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yīng)門。子貢曰:「嘻!先生何?。俊乖瓚棏?yīng)之曰:「憲聞之:『無財(cái)謂之貧,學(xué)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棺迂曞已捕欣⑸?。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xué)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固?#183;成玄英疏:「原憲,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憲也。周環(huán)各一堵,謂之環(huán)堵,猶方丈之室也。以草蓋屋,謂之茨也。褐,粗衣也???,正也。原憲家貧,室唯環(huán)堵,仍以草覆舍,桑條為樞,蓬作門扉,破甕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濕而弦歌自娛,知命安貧,所以然也?!?/span>
《陶淵明集》卷六〈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hào)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huì)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蛑镁贫兄T祜嬢m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酬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典故
民受其賜

相關(guān)人物
子貢
 
孔子
 
管仲


《論語·先憲》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例句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賜。 白居易 新樂府(并序)之道州民之美(一有賢字)臣遇明主也

典故
閔仲叔
 
相關(guān)人物
閔貢


《后漢書》卷五十三《閔仲叔傳》
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jié)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應(yīng)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dāng)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顾燹o出,投劾而去。復(fù)以博士徵,不至??途影惨?。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安邑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

例句

高談閔仲叔,逸氣劉公干。 儲(chǔ)光羲 貽劉高士別

仲叔受恩多感戀,裴回卻怕酒壺空。 方干 同蕭山陳長官(一作明府)縣樓登望

子平一去何時(shí)返,仲叔長游遂不來。 王績 北山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貢
 
言子游
 
閔子騫
 
顏回


《舊唐書》卷二十四〈禮儀志四〉~99~
初,開元八年,國子司業(yè)李元瓘奏稱:「先圣孔宣父廟,先師顏?zhàn)优渥?,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復(fù)列像廟堂,不預(yù)享祀。謹(jǐn)檢祠令:何休、范寧等二十二賢,猶沾從祀,望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請準(zhǔn)舊都監(jiān)堂圖形于壁,兼為立贊,庶敦勸儒風(fēng),光崇圣烈。曾參等道業(yè)可崇,獨(dú)受經(jīng)于夫子,望準(zhǔn)二十二賢預(yù)饗。」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yù)從祀。曾參大孝,德冠同列,特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于廟壁上。以顏?zhàn)觼喪?,上親為之贊,以書于石。閔損已下,令當(dāng)朝文士分為之贊。……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shí)越等夷。暢玄圣之風(fēng)規(guī),發(fā)人倫之耳目,并宜褒贈(zèng),以寵賢明。顏?zhàn)訙Y既云亞圣,須優(yōu)其秩,可贈(zèng)兗公。閔子騫可贈(zèng)費(fèi)侯,冉伯??少?zèng)鄆侯,冉仲弓可贈(zèng)薛侯,冉子有可贈(zèng)徐侯,仲子路可贈(zèng)衛(wèi)侯,宰子我可贈(zèng)齊侯,端木子貢可贈(zèng)黎侯,言子游可贈(zèng)吳侯,卜子夏可贈(zèng)魏侯。又夫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dāng)?shù),不載四科之目。頃雖異于十哲,終或殊于等倫,允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雅范。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無缺損的東西。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緣其書目,廣求之,始為全璧,未可為此刻誤也?!?魯迅 《熱風(fēng)·兒歌的‘反動(dòng)’》:“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兩半個(gè)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shí),識(shí)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huì)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dāng)。便得個(gè)完璧歸趙也。」也作「歸趙」、「原璧歸趙」。
《國語辭典》:怒發(fā)沖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樣子。《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宋。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挂沧鳌赴l(fā)上沖冠」、「發(fā)踴沖冠」、「沖冠發(fā)怒」。
《漢語大詞典》:趙璧(趙璧)
見“ 趙氏璧 ”。
《漢語大詞典》:趙氏璧(趙氏璧)
亦作“ 趙王璧 ”。 和氏 璧的別稱。 春秋 時(shí),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寶玉。 戰(zhàn)國 時(shí),為 趙惠文王 所得,故稱。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 秦昭王 曾恃強(qiáng)遺書 趙王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藺相如 奉璧出使,終于完璧歸 趙 ?!摆w氏璧”遂以著稱,并常為后人詩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空班 趙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卻哂 趙王 璧?!?清 孫枝蔚 《旅興》詩:“貴若 趙氏 璧,富若 猗頓 囷。”亦省稱“ 趙璧 ”。 唐 方干 《送陳端公》詩:“ 隨 珠此去方酬德, 趙 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zèng)池紙并詩》:“篇終有意責(zé) 趙 璧,窮國恐誤連城歸?!?明 沈鯨《雙珠記·珠傳女信》:“看此物既著神奇,如 趙 璧有完期?!?/div>
《國語辭典》:連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連的城?!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漢興,大封諸侯王,連城數(shù)十。」
2.比喻物品貴重。如:「價(jià)值連城」。
3.縣名。參見「連城縣」條。
《漢語大詞典》:連城價(jià)(連城價(jià))
價(jià)值連城。形容珍貴難得。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jià)。” 明 徐復(fù)祚《紅梨記·訴衷》:“那解元風(fēng)雅連城價(jià),譜鴛鴦無端輳咱?!眳⒁姟?連城璧 ”。
分類:珍貴難得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漢語大詞典》:連城玉(連城玉)
見“ 連城璧 ”。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語辭典》:彈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彈除帽子上的灰塵。《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晉。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2.整理帽冠。語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谎云淙∩嵬病!贡扔鳒?zhǔn)備出仕做官?!度龂?。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楊俊》:「自初彈冠,所歷垂化?!?/div>
《國語辭典》:彈冠相慶(彈冠相慶)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漢王吉與貢禹為好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表示兩人在仕途上同進(jìn)退。典出《漢書。卷七二。王吉傳》。后因用以指一人當(dāng)了官,而他的親朋好友也將有官可做而互相慶賀。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彈冠相慶渾難已。」亦用于指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宋。蘇洵 管仲論:「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漢語大詞典》:貢公喜(貢公喜)
謂 漢 貢禹 為 王吉 (字 子陽 )的登用而欣喜。引申為樂于良朋的出仕。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是以 王陽 登則 貢公 喜, 罕生 逝而 國子 悲。” 李善 注:“良朋之道,情同休戚,故 貢禹 喜 王陽 之登朝, 子產(chǎn) 悲 子皮 之永逝也?!?唐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竊效 貢公 喜,難甘 原憲 貧?!币嗍∽鳌?貢喜 ”。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貢 喜音容間, 馮 招病疾纏?!?/div>
《國語辭典》:貢禹彈冠(貢禹彈冠)  拼音:gòng yǔ tán guān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表示準(zhǔn)備做官。貢禹彈冠指漢朝貢禹和王吉為友,當(dāng)王吉為官時(shí),貢禹亦出仕相佐,所以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典出《漢書。卷七二。王吉傳》。比喻樂于輔佐政治意念相同的人。唐。李德裕 授狄兼謨兼益王傅鄭東之兼益王府長史制:「有爰絲正席之忠,以柬之取舍俟時(shí),有貢禹彈冠之操,皆行不茍合?!?/div>
《漢語大詞典》:夫子墻(夫子牆)
論語·子張:“ 子貢 曰:‘……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北緸?子貢 形容 孔子 學(xué)問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墻”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唐 柳宗元 《獻(xiàn)弘農(nóng)公五十韻》:“獨(dú)棄傖人國,難窺夫子墻。”
《漢語大詞典》:賜墻及肩(賜牆及肩)
語出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于朝曰:‘ 子貢 賢于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墻, 賜 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焙笠蛞浴百n墻及肩”喻才學(xué)淺露。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 賜 墻及肩人得見,公才槃槃一都會(huì)?!?/div>
《漢語大詞典》:買豬肝(買豬肝)
典出后漢書·周燮黃憲等傳序:“﹝ 閔仲叔 ﹞客居 安邑 ,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后因以“買豬肝”為生活貧困窘迫之典。 宋 陸游 《蔬食》詩:“何由取熊掌?幸免買豬肝?!?/div>
《漢語大詞典》:食無肝(食無肝)
東觀漢記·閔貢傳:“ 閔仲叔 居 安邑 ,老病家貧,不能買肉,日買一片豬肝,屠者或不肯為斷。 安邑 令候之,問諸子何飯食,對曰:‘但食豬肝,屠者或不肯與之。’令出勑市吏,后買輒得。 仲叔 怪問之,其子道狀,乃嘆曰:‘ 閔仲叔 豈以口腹累 安邑 耶?’遂去之 沛 。”后遂用作典故,以“食無肝”形容士人清廉自愛。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xiāng)》詩:“口腹恐累人,寧我食無肝?!币嗍∽鳌?食肝 ”。 明 高啟 《方隱君山園》詩:“此時(shí)採擷自足飽,肯為食肝煩縣令?”
《國語辭典》:貢禹(貢禹)  拼音:gòng yǔ
人名。(西元前124~前44)字少翁,西漢瑯琊人。以明經(jīng)絜行,徵為博士,元帝時(shí)官至御史大夫。
《國語辭典》:瑚璉(瑚璉)  拼音:hú lián
宗廟里用來盛黍稷的禮器?!墩撜Z。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弧?/div>
《國語辭典》:瑚璉器(瑚璉器)  拼音:hú lián qì
比喻如瑚璉之高貴品格,或堪當(dāng)大任的才能。元。郝經(jīng)〈巴陵女子韓希孟〉詩:「我本瑚璉器,安肯作溺皿?!挂沧鳌负鳝I之器」。
《國語辭典》:環(huán)堵(環(huán)堵)  拼音:huán dǔ
四面圍繞土墻的狹屋?!抖Y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huán)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埂度龂尽>硪灰弧N簳?。管寧傳》:「環(huán)堵蓽門,偃息窮巷。」
《漢語大詞典》:仲叔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br />(2).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陳確 《祭祝子開美文》:“細(xì)書格言,精楷端淑,并師手札,匯藏一櫝,不遺諸子,不授仲叔。”
(3).猶伯仲。評(píng)論人的才能時(shí),比喻不相上下。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法正傳評(píng):“儗之 魏 臣, 統(tǒng) 其 荀彧 之仲叔, 正 其 程 、 郭 之儔儷邪?”
(4).復(fù)姓。 春秋 衛(wèi) 有 仲叔于奚 。見左傳·成公二年。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賢: (1)孔門十哲。包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廟十哲。包括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見《新唐書。卷一五。禮樂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