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3
詞典
1
分類詞匯
7
佛典
5
分類詞匯
毫相
雁王
鵝王
素毫
輪相
白毫相
巨相
《漢語大詞典》:
毫相
佛教語。指如來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
《
佛藏經(jīng)·了戒品
》
:“ 舍利弗 如來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yǎng)舍利及諸弟子。 舍利弗 ,設(shè)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焙笠喾悍Q佛相。 唐
韋皋
《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銅普賢菩薩記》
:“儀合天表,制侔神工,蓮開慈顏,月滿毫相?!?宋
范成大
《下巖》
詩:“不用苦求毫相現(xiàn),祇教長掛水簾看?!?清
趙翼
《舟泊圮光看盂蘭會放湖燈》
詩:“盂蘭盆借佛毫相,放大光明豁沉冥?!?/div>
分類:
佛教語
如來
三十二相
后
泛稱
《漢語大詞典》:
雁王
亦作“鴈王”。 佛教語。領(lǐng)頭的大雁。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
大智度論
》
卷四:“五者,手足指縵網(wǎng)相。如雁王,張指則現(xiàn),不張則不現(xiàn)。”一本作“鴈王”。
分類:
佛教語
領(lǐng)頭
大雁
三十二相
《漢語大詞典》:
鵝王(鵝王)
佛教稱佛有三十二相,其一為“鵝王”。其手指、足指之間,有縵網(wǎng)似鵝之足,故名。
《涅槃經(jīng)》
卷二八:“以是業(yè)緣得網(wǎng)縵指,如白鵝王。”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
:“鵝王之不受泥塵,香象之頓除覊鎖,未之比也?!?清
厲鶚
《夏日臥疾誠夫惠杏酪一器作此謝之》
詩:“鵝王乳色白勝酥,仙杏為漿雅稱無?!眳⒁姟?三十二相 ”。
分類:
佛教
三十二相
手指
《漢語大詞典》:
三十二相
佛教語。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與微細特征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纖長、金色、丈光、身如師子、廣長舌、紺青眼、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各經(jīng)所舉略有出入。詳見
《
大智度論
》
卷四。 唐 歐陽詹
《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
:“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
:“獨殿以居之,翼二菩薩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種好具?!?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
詩:“惜哉丈六身,縮作三寸小,難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種好?!?/div>
分類:
三十二相
佛教語
佛陀
凡俗
顯著
《漢語大詞典》:
素毫
(1).指毛筆。 清
吳偉業(yè)
《永和宮詞》
:“ 上林 花鳥寫生綃,禁本 鐘 王 點素毫?!?清 湘靈子
《軒亭冤·喋血》
:“蘸素毫,擬硃票,案情曲折心兒惱。”
(2).即白毫。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佛教傳說世尊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zhuǎn)如五 須彌山 ,放之則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時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見
《觀無量壽佛經(jīng)》
。 南朝 梁 沈約
《瑞石像銘》
:“素毫月舉,騰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div>
分類:
毛筆
白毫
如來
三十二相
佛教
世尊
眉間
間有
白色
毫毛
《漢語大詞典》:
輪相(輪相)
(1).佛教語。佛三十二相之一,謂佛足掌有千輻輪形印紋。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
》
:“兩跡俱有輪相,十指皆帶花文?!?span id="4k4a0sa" class="book">《觀無量壽佛經(jīng)》:“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眳⒁姟?三十二相 ”。
(2).塔頂上的輪蓋。通常有九層,故也稱九輪。經(jīng)律中又有相輪、金剎、金幢、露盤等名。 晉 法顯
《
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灌沐尊儀
》
:“制底如小棗,上置輪相竿若細針?!?/div>
分類:
佛教語
塔頂
頂上
三十二相
九層
輪形
印紋
《漢語大詞典》:
三十二相
佛教語。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與微細特征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纖長、金色、丈光、身如師子、廣長舌、紺青眼、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各經(jīng)所舉略有出入。詳見
《
大智度論
》
卷四。 唐 歐陽詹
《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
:“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
:“獨殿以居之,翼二菩薩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種好具?!?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
詩:“惜哉丈六身,縮作三寸小,難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種好?!?/div>
分類:
三十二相
佛教語
佛陀
凡俗
顯著
《漢語大詞典》:
白毫相
如來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傳說 世尊 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zhuǎn),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名“白毫相”。
《佛藏經(jīng)下·了戒品九》
:“ 如來 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yǎng)舍利及諸弟子……設(shè)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於百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span id="kqaisca" class="book">《
法華經(jīng)句解·序品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币嗍∽鳌?白毫 ”。 南朝 梁簡文帝
《迦葉佛像銘》
:“慧雨自垂,仁風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唐
白居易
《畫西方幀記》
:“白毫大光,應念來感。” 宋
蘇軾
《書黁公詩后》
:“靈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明
梅鼎祚
《玉合記·邂逅》
:“倘然現(xiàn)白毫,仗諸品圓明照?!?/div>
分類:
如來
三十二相
佛教
世尊
眉間
間有
白色
毫毛
《漢語大詞典》:
巨相
(1).貴相。 南朝 宋 劉敬叔
《
異苑
》
卷五:“ 陶侃 微時,遭父艱,有人通刺……此人告 侃 曰:‘吾是 王子晉 。君有巨相,故來相看?!?br />(2).佛的三十二相。 南朝 梁
沈約
《內(nèi)典序》
:“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籠乎無外?!眳⒁姟?三十二相 ”。
分類:
貴相
三十二相
《漢語大詞典》:
三十二相
佛教語。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與微細特征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纖長、金色、丈光、身如師子、廣長舌、紺青眼、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各經(jīng)所舉略有出入。詳見
《
大智度論
》
卷四。 唐 歐陽詹
《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
:“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
:“獨殿以居之,翼二菩薩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種好具。”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
詩:“惜哉丈六身,縮作三寸小,難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種好?!?/div>
分類:
三十二相
佛教語
佛陀
凡俗
顯著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