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類詞匯
得道
三學
東廚
《國語辭典》:得道  拼音: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睹献?。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r />2.尋獲道路。《韓非子。說林》:「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br />3.道家指道術(shù)修鍊完成?!侗阕印?nèi)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軍,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謂證悟、解脫煩惱。南朝陳。文帝〈大通方廣懺文〉:「聞名者離塵,受持者得道?!?/div>
《國語辭典》:得道多助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
站在正義的一方行事,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睹献?。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iv>
《國語辭典》:三學(三學)  拼音:sān xué
佛教用語。梵語?ik?ā-traya的意譯。指修行者應(yīng)該修學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學、定學、慧學。三學同時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內(nèi)容。唐。道宣〈大恩寺釋玄奘傳論〉:「至如三學盛典,惟詮行旨;八藏微言,宗開詞義。」
《漢語大詞典》:三舍法
宋神宗 時取士法,為 元豐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學為外舍、內(nèi)舍、上舍,別生員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nèi)舍繼而升上舍。最后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guī)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職。在舍讀經(jīng)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 紹圣 中,曾一度廢科舉,專以三舍法取士。 宣和 三年,詔罷此法。見宋史·選舉志一、《選舉志二》。朱子語類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罷,學舍中無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類,是甚么樣有氣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壯,當時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避史錄話》:“ 崇寧 立三舍法,雖崇經(jīng)術(shù),亦未嘗廢史?!?/div>
《漢語大詞典》:東廚(東廚)
(1).廚房。古制,廚房在正房之東,故稱。 三國 魏 曹植 《當來日大難》詩:“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 唐 顧況 《歸陽蕭寺有丁行者況歸命稽首作詩》:“蕭寺百餘僧,東廚正揚煙?!?宋 陸游 《送張叔潛編修造朝》詩之二:“東廚羊美聊堪飽,北面鈴稀莫強愁?!?br />(2).指灶神。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祭東廚,香煙初燼;繞南街,松火如燐?!?br />(3). 成都 大圣慈寺 三學院 的舊名。 宋 黃休復 益州名畫錄:“ 三學院 舊名 東廚 ,院門兩畔畫東北二方天王兩堵。”三學,佛教語。指戒學,定學,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