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摩
(1).三昧。 金 王良臣 《牧牛圖》詩:“三摩不受一塵侵,本分功夫日念深?!痹敗?三昧 ”。
(2).奧妙。 明 張煌言 《梅岑山居詩引》:“詩家格律甚精,不避空虛三昧;而禪家機鋒相觸,原具《風》《雅》三摩。”
分類:奧妙三昧
《國語辭典》:三昧  拼音:sān mèi
1.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胡語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冻蓪嵳摗肪硪欢骸附癞斦撊痢栐唬骸喝梁蔚认啵俊淮鹪唬骸盒淖∫惶幨侨料?。』」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訣要、竅門?!端问?。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埂都t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國語辭典》:三摩地  拼音:sān mó dì
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梵語samādhi的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洞蟪税⑴_磨雜集論》卷一:「三摩地者,于所觀事令心專一為體,智所依止為業(yè),令心專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亂故;智所依者,心處靜定知如實故?!挂沧鳌溉Φ邸?、「三摩提」、「三昧」。
分類:三昧
《國語辭典》:莊嚴(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莊肅穆?!段饔斡洝返谝蝗兀骸溉f法莊嚴端有意,薦亡離苦出沉淪?!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曾繡一幅觀音大士,精奇莊嚴,色相儼然如生?!?br />2.裝飾、裝束整齊?!逗鬂h書。卷二五。劉寬傳》:「夫人欲試寬令恚,伺當朝會,莊嚴已訖,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div>
《漢語大詞典》:雨天三昧
世尊將說《法華經》入三昧之時,天雨四種之花。見《法華經·分別功德品》佛說阿彌陀經。后用以稱自然現(xiàn)象的變幻。 宋 陶穀 清異錄·雨天三昧:“ 閩 昶 ( 孟昶 )春餘宴后苑,飛紅滿空, 昶 曰:‘《彌陀經》云:“雨天曼陀羅華”,此景近似。今日觀化工之雨天三昧,宜召六宮設三昧燕?!?/div>
分類:世尊三昧
《國語辭典》: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三昧,妙處、訣竅。得其三昧形容對某事或某物不僅洞察其精義,而且造詣深湛。《鏡花緣》第一七回:「大賢天資穎悟,自能得其三昧。」
《漢語大詞典》:三摩缽提(三摩鉢提)
梵文音譯。猶三昧。鉢,亦作“ 缽 ”。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師於佛事雖若有為,譬之農夫畦而種之,待其自成,不數(shù)數(shù)然也。故余嘗以為修三摩鉢提者?!?清 龔自珍 《釋二門三點同異》:“《楞嚴》有三摩缽提,《圓覺》有三摩缽提,《涅槃》改為毘婆舍那。三摩缽提,翻觀也;毘婆舍那,翻觀幻也?!眳⒁姟?三昧 ”。
《國語辭典》:三昧  拼音:sān mèi
1.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胡語音譯?;旧虾桶研谋3衷跓o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冻蓪嵳摗肪硪欢骸附癞斦撊痢栐唬骸喝梁蔚认??』答曰:『心住一處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訣要、竅門?!端问?。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埂都t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