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失靈(失靈)  拼音:shī líng
變得不靈敏或失去效用。如:「我犯了嚴重感冒,嗅覺都失靈了?!埂干奋嚾绻ъ`,行車十分危險?!?/div>
《國語辭典》:沉重  拼音:chén zhòng
1.沉靜莊重?!逗鬂h書。卷三九。劉般傳》:「沉重淵懿,道德博備?!?br />2.形容物體厚重?!端疂G傳》第二七回:「一者見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說起風話,因此一時起意。」
3.形容心情或病勢嚴重?!都t樓夢》第一二回:「倏忽又臘盡春回,這病更又沉重?!?/div>
《漢語大詞典》:拙鈍(拙鈍)
呆滯,不靈活。 唐 皎然 詩式·詩有四不:“情多而不暗,暗則蹶于拙鈍?!?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六:“女家酷貧,父母拙鈍?!?葉圣陶 《倪煥之》三:“他似乎比較地拙鈍,壯健的軀體里仿佛蘊蓄著一股野氣?!?/div>
《漢語大詞典》:遲頓(遲頓)
(1).遲鈍;不靈敏。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年十二三,失父孤學,給事太守府為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數(shù)為掾史所詈辱?!?明 文徵明 《明故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狀》:“會御史按試,公獨后出,或誚其遲頓。” 沙汀 《困獸記》五:“她倒是個口齒遲頓、性情沉靜的人?!?br />(2).停頓;停留。 老舍 《不成問題的問題》:“ 丁主任 不知道自己的話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遲頓了一下,還是笑著?!?span id="8kvl5y1" class="book">《紅色歌謠集·夫妻唱參軍》:“個個青年莫遲頓,勇敢殺敵享太平?!?/div>
《國語辭典》:死句  拼音:sǐ jù
呆板不靈活的文句。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須參活句,勿參死句?!?/div>
《國語辭典》:木然  拼音:mù rán
形容一時癡呆,不知所措的樣子。如:「返家時看到住處被燒成灰燼,他木然站立,腦中一片空白?!?/div>
《漢語大詞典》:擔板漢(擔板漢)
呆笨、不靈活的漢子。 宋 楊萬里 《過彭澤縣望淵明祠堂》詩:“不聞?chuàng)鍧h,曾羨采薇人?!?span id="gmyffty" class="book">《五燈會元·南泉愿禪師法嗣·趙州從諗禪師》:“饒汝從 云峯 云居 來,祗是箇擔板漢?!?清 張岱 西湖夢尋·云棲:“未嘗一味槁木死灰,若 宋旭 所議擔板漢,真不可思議人也?!?/div>
《國語辭典》:粗硬  拼音:cū yìng
粗大生硬。如:「這幅素描線條粗硬,不夠靈活?!?/div>
《漢語大詞典》:抵滯(觝滯)
遲鈍;不靈活。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往時讀書,自以不至觝滯,今皆頑然無復省録?!?清 劉大櫆 《贈張清少序》:“而﹝ 清少 ﹞好與賢俊交游,與之語,欣然喜,豁然胸中,畧無有觝滯。”一本作“ 抵滯 ”。
《漢語大詞典》:遲拙(遲拙)
遲笨;不靈活;緩慢。宣和書譜·孔琳之:“葢其所養(yǎng)豪放,恥事遲拙,故筆端流暢快徤,若不凝滯於物者?!?明 張煌言 《北征錄》:“謂兵貴神速,若從水道進師,巨艦逆流,遲拙非策?!?/div>
《國語辭典》:耳背  拼音:ěr bèi
聽覺不靈敏。《景德傳燈錄。卷八。福溪和尚》:「僧云:『師意如何?』師云:『山僧耳背?!弧?/div>
分類:聽覺不靈
《國語辭典》:僵直  拼音:jiāng zhí
僵硬。如:「他僵直的站在那兒,動也不動?!?/div>
《國語辭典》:粗笨  拼音:cū bèn
1.笨拙、不靈巧?!端螘?。卷六二。王微傳》:「小兒時尤粗笨無好,常從博士讀小小章句,竟無可得,口吃不能劇讀,遂絕意于尋求?!埂都t樓夢》第九八回:「寶丫頭雖生的粗笨,心里卻還是極明白的?!挂沧鳌复直俊埂?br />2.笨重、不精細。如:「那些粗笨的貨暫時堆在倉庫里了。」也作「粗笨」。
《國語辭典》:凍?。▋鲎。 ?span id="t5s5pun" class='label'>拼音:dòng zhù
1.凍結在一起,指低溫而凝固膠著。
2.指僵硬而不靈活。如:「他一聽到女友發(fā)生了車禍,一張臉立刻凍住了?!?/div>
《國語辭典》:古板  拼音:gǔ bǎn
1.呆板單調、不靈活。如:「店面陳設與招牌設計太過古板,只怕不容易吸引顧客上門?!?br />2.固執(zhí)守舊,不合時宜。如:「過于古板的思想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既是合安老爺那等樣不合式,安老爺又是個古板的人,在他跟前沒有一毫的趨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