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嵬騀
猶嵬峩。傾側不穩(wěn)貌。 宋 蘇軾 《和子由論書》:“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騀?!?王十朋 集注引 趙夔 曰:“嵬騀,不安帖貌也。説文謂馬搖頭曰騀?!?/div>
《國語辭典》:泥腳(泥腳)  拼音:ní jiǎo
1.泥質的地基。比喻根基不穩(wěn),容易倒塌。如:「這棟房子的地基如泥腳,經不起地震?!?br />2.陷入泥淖的腳。比喻事情遭遇困難,不易解決。如:「那人負債沉重,如泥腳般陷入困境。」
《漢語大詞典》:閃然(閃然)
(1).隱沒不見。 唐 孟郊 《峽哀》詩之三:“奠淚弔波靈,波靈將閃然?!?br />(2).傾側不穩(wěn)貌。 唐 劉言史 《觀繩伎》詩:“兩邊丸劍漸相迎,側身交步何輕盈。閃然欲落卻收得,萬人肉上寒毛生?!?/div>
《漢語大詞典》:踦犢(踦犢)
行走不穩(wěn)的小牛。 明 徐霖 《繡襦記·慈母感念》:“寒沙夕照荒邨里,舉目不堪愁思。我兒,你怎如踦犢跳驤也得隨母歸。”
《漢語大詞典》:浪蹌(浪蹌)
踉蹌。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水滸傳》第三七回:“只見那個使槍棒的教頭從人背后趕將來,一隻手揪住那大漢頭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漢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顛翻在地。”《水滸傳》第三九回:“﹝ 宋江 ﹞再飲過數杯,不覺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營里來。”
《漢語大詞典》:閬伉(閬伉)
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宋 蘇舜欽 《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詩:“狂歌互喧傳,醉舞迭閬伉?!?/div>
《國語辭典》:有一搭沒一搭(有一搭沒一搭)  拼音:yǒu yī dā méi yī dā
漫不經心,無話找話說?!都t樓夢》第一九回:「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總不理。」
《漢語大詞典》:踵踵跌跌
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蕩寇志》第七四回:“少頃,衙內帶著 撥火棒 、 愁太平 ,又一個親隨,已有三四分醉了,踵踵跌跌的進來。”
《國語辭典》:札手舞腳(札手舞腳)  拼音:zhá shǒu wǔ jiǎo
形容手腳張開,不停的舞動?!豆卤驹麟s劇。雙林坐化。第一折》:「好一個配猴兒日的,札手舞腳的,恰便似個活螃蟹?!挂沧鳌冈治枘_」。
《漢語大詞典》:仄歪
(1).方言。傾斜搖晃。 梁斌 《紅旗譜》五:“一下子,把被套角兒掛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掛個側不楞,仄歪了兩步又站住?!?br />(2).指傾斜不穩(wěn)的樣子。 段荃法 《“狀元”搬妻》:“我的頭轟了一下,身子打了個仄歪。”
《漢語大詞典》:仄不楞
方言。形容傾側搖晃,不穩(wěn)定。 梁斌 《播火記》四三:“當他邁起右腿,又邁起左腿的時候,一個仄不楞,好不容易,才站定了?!?/div>
《漢語大詞典》:危槷
搖動不穩(wěn)。周禮·考工記·輪人“﹝轂﹞大而短則摰”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云:“摰讀為‘槷’,謂輻危槷也?!?/div>
《漢語大詞典》:松松垮垮
懶散疲塌,不緊張。例如:松松垮垮是培養(yǎng)不好運動員來的。
不穩(wěn)固;不牢靠。例如:那張桌子榫頭松松垮垮的,質量太差。
《漢語大詞典》:央央蹌蹌(央央蹌蹌)
猶踉踉蹌蹌。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醒世姻緣傳》第六六回:“替 張茂實 戴上巾帽,穿了衣裳。叫人抬了打毀存剩的器皿,央央蹌蹌的同 智姐 走了回去?!?/div>
《國語辭典》:一溜歪斜  拼音:yī liù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行路蹣跚、腳步不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