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陡趄
陡直而不穩(wěn)。《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不料梯磴陡趄,只聞 月娘 ‘哎’了一聲,滑下一隻腳來。”
《國語辭典》:非常時期(非常時期)  拼音:fēi cháng shí qí
國家遭遇到嚴重的內(nèi)亂或外患,于是須采取特別的措施,往往全國動員,集中人力、物力,針對目標去解決的時期,稱為「非常時期」。
《國語辭典》:放射線(放射線)  拼音:fàng shè xiàn
不穩(wěn)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阿伐射線、貝他射線加碼射線,其中加碼射線貫穿力最強。
《國語辭典》:放射性  拼音:fàng shè xìng
釷、鈾、鐳等的元素或其鹽類,能使密閉暗箱中的攝影底片感光,并能使周圍空氣變成導電體,此種特性稱為「放射性」。
《國語辭典》:慌腳雞(慌腳雞)  拼音:huāng jiǎo jī
比喻急躁慌張的人?!都t樓夢》第二五回:「老三還這么慌腳雞似的,我說你上不得高臺盤!」
《國語辭典》:晃晃悠悠  拼音:huàng huang yōu yōu
搖擺、飄蕩的樣子。如:「有一個影子在遠處晃晃悠悠的,看不清楚是什么東西?!?/div>
《國語辭典》:忽冷忽熱(忽冷忽熱)  拼音:hū lěng hū rè
1.溫度忽高忽低。如:「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感冒的人因此遽增。」
2.對人的態(tài)度時而冷淡,時而熱絡(luò)?!都t樓夢》第八九回:「寶玉近來說話半吐半吞,忽冷忽熱,也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漢語大詞典》:簸行
搖擺不穩(wěn)的步行。 郭沫若 《橄欖·三詩人之死》:“最有趣的是才滿歲半的三兒,連他自己才勉強能和鴨子一樣簸行得兩步?!?/div>
《漢語大詞典》:顫顫波波(顫顫波波)
亦作“ 顫顫簸簸 ”。 走路搖晃不穩(wěn)的樣子。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二:“雙辮子姑娘顫顫波波地把水桶放在路邊枯黃的草上?!?周立波 《卜春秀》四:“小腳姑娘顫顫簸簸趕過來,附在他耳邊,低聲叮囑道?!?/div>
《漢語大詞典》:查黎
(腳步)歪斜不穩(wěn)。系“趄趔”之音轉(zhuǎn)。 元 關(guān)漢卿 《調(diào)風月》第二折:“見我這般微微喘息,語言恍惚,腳步兒查黎?!?明 朱有燉 《辰鉤月》第二折:“乜斜著眼腦胡支對,一會家意張狂腳步查黎。”
《漢語大詞典》:地電
地球內(nèi)部不穩(wěn)定的自然電流。其在地下空間中的分布和隨時間變化的特征,可用于解決礦產(chǎn)、地質(zhì)構(gòu)造和地震研究問題。常通過視電阻率、自然電位和地電流的觀測來研究。
《漢語大詞典》:打掕掙
困倦立不穩(wěn)貌。《西游記》第三八回:“ 行者 揪著耳朵,抓著鬃,把他一拉,拉起來,叫聲‘ 八戒 ’,那獃子還打掕掙。”
《漢語大詞典》:打閃(打閃)
(1).天空發(fā)出閃電光。 和谷巖 《楓》:“大約跑了十幾華里,前面出現(xiàn)了一座大山,山背后不時閃出火光,像打閃一樣?!?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之一:“云頭里打閃遍地明,天上天下齊驚動?!?br />(2).走路不穩(wěn),身子搖晃。如:他雖然八十多歲了,走起路來仍穩(wěn)穩(wěn)實實,從不打閃。
《漢語大詞典》:跌跌爬爬
連跌帶爬。行走不穩(wěn)貌。《西游記》第九三回:“﹝ 行者 ﹞把牙傞一傞,把腰躬一躬,長了有三丈高,使個神威,弄出丑臉,唬得些人跌跌爬爬,不敢相近。” 巖迭 等《召樹屯》八:“六個姐姐啊,像帶箭的鳥兒,飛回到 勐董坂 ,跌跌爬爬來到爹媽面前?!?/div>
《漢語大詞典》:跌來碰去(跌來碰去)
行步不穩(wěn)貌。 郁達夫 《蔦蘿行》:“我跌來碰去的走出門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昏亂得不堪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