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今世無工

相關人物
韓愈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韓愈十·送楊少尹序〉~5623~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于時公卿設供張,祖道都門外,車數(shù)百兩,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漢史既傳其事,而后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國子司業(yè)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后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丞相去歸其鄉(xiāng)。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兩?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然吾聞楊侯之去,丞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于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楊侯始冠,舉于其鄉(xiāng),歌〈鹿鳴〉而來也。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邱吾童子時所釣游也?!灌l(xiāng)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xiāng)為法。古之所謂「鄉(xiāng)先生沒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典故    
許史家
 
許史廬
 
七葉漢貂
 
七葉貂蟬
  
七葉貴

相關人物
張安世(字子孺)
 
許廣漢
 
金日磾
 
史高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詩乙·詠史·詠史八首〉~988~
〈詠史八首〉其二:「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固?#183;李善注引班固《漢書·金日磾贊》曰:「夷狄亡國,羈虜漢庭。七葉內(nèi)侍,何其盛也。七葉,自武至平也?!褂郑稄垳珎髻潯吩唬骸笍埵现訉O相繼,自宣、元已來,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馀人。功臣之后,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于外戚?!?/span>
《昭明文選》卷四十五漢·楊子云(雄)《解嘲》
「有作叔孫通儀于夏殷之時,則惑矣;有建婁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則乖矣;有談范蔡之說于金張許史之間,則狂矣?!固?#183;李善注:「金日磾、張安世、許廣漢、史恭、史高也?!?/span>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列傳·蓋寬饒〉~3247~
諫大夫鄭昌憫傷寬饒忠直憂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上書頌寬饒曰:「臣聞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國有忠臣,奸邪為之不起。司隸校尉寬饒居不求安,食不求飽,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jié)之義,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托,職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與,上書陳國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從大夫之后,官以諫為名,不敢不言。」上不聽,遂下寬饒吏。寬饒引佩刀自剄北闕下,眾莫不憐之。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許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張,張安世也。此四家屬無不聽?!箮煿旁唬骸复苏f非也。許氏、史氏有外屬之恩,金氏、張氏自托在于近狎也。屬讀如本字也?!?/span>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傳·金日磾〉~2967~
贊曰:霍光以結發(fā)內(nèi)侍,起于階闥之間,確然秉志,誼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闇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晉,晉即河東,光豈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而以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將,傳國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內(nèi)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為祭天主,故因賜姓金氏云。

簡釋

七葉貴:喻世代顯貴。唐王昌齡《留別岑參兄弟》:“貂蟬七葉貴,鴻鴿萬里游?!?/p>


例句

貂蟬七葉貴,鴻鵠萬里游。 王昌齡 留別岑參兄弟

芳草落花無限,金張許史相隨。 丘丹 憶長安四月

繡轂尋芳許史家,獨將羈事達江沙。 伊璠 及第后寄梁燭處士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吳融 賣花翁

許史世家外親貴,宮錦千端買沉醉。 李賀 許公子鄭姬歌

豐貂長組金張輩,駟馬文衣許史家。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豐貂長組金張輩,駟馬文衣許史家。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之六

許史相經(jīng)過,高門盈四牡。 王維 偶然作六首之五

許史多暮宿,應陳從夜游。 鄭愔 夜游曲

咸通時代物情奢,歡殺金張許史家。 韋莊 咸通

重門集嘶馬,言宴金張宅。 于濆 古宴曲

金張好車馬,于陵親灌畦。 元稹 青元驛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張。 司馬扎 獵客

昔日金張門,狼籍余廢宅。 唐彥謙 春風四首

甲第金張館,門庭車騎多。 孟浩然 宴張記室宅

世祿金張貴,官曹幕府賢。 孟浩然 從張丞相游南紀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

惜無金張援,十上空歸來。 孟浩然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 李白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李白 詠桂

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 王維 寓言二首

翩翩繁華子,多出金張門。 王維 鄭霍二山人

金張世祿原憲貧,牛衣寒賤貂蟬貴。 白居易 澗底松

行人誤話金張貴,笑指北邙丘與墟。 羅鄴 釣翁

垂楊十二衢,隱映金張室。 韋應物 擬古詩十二首

典故
九世雞窠
 
六七十翁兒狀

相關人物
李守忠


《洞微志》
太平興國中,李守忠為承旨,奉使南方。過海至瓊州界,道逢一翁,自稱楊遐舉,年八十一。邀守忠詣所居,見其父曰叔連,年一百二十二。又見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語次,見梁上一雞窠,中有一小兒,頭下視。宋卿曰:「此吾九代祖也,不語不食,不知其年,朔望取下,子孫列拜而已?!?/span>
典故
兩忘身世


《莊子集釋》卷三上〈內(nèi)篇·大宗師〉~242~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例句

性與時相遠,身將世兩忘。寄名朝士籍,寓興少年場。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數(shù)與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韻因招夢得賓客兼呈思黯奇章公

典故 
哭路歧
  
泣路歧
   
泣歧
 
泣歧路
 
嗟歧路
  
臨歧泣
 
臨歧淚
 
臨歧恨
 
臨歧涕淚
 
世間歧路
 
楊公嘆
 
楊子嘆
 
泣路者
 
亡羊多歧
 
楊歧泣
 
楊朱拭淚
 
多淚楊朱
  
多歧羊
 
見路歧
     
亡羊路歧
 
姓楊足淚
 
楊朱哀歧
 
怨多歧

相關人物
楊朱


《淮南子》卷十七〈說林訓〉~583~
「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箹|漢·高誘注:「道九達曰逵。閔其別也。」
《風俗通義校注》卷一〈皇霸〉~
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可據(jù),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略,言也實為難哉!故易紀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晰。然而立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練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皇霸。
《列子集釋》卷八〈說符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辜确?,問:「獲羊乎?」曰:「亡之矣?!乖唬骸皋赏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箺钭悠萑蛔?nèi)荩谎哉咭茣r,不笑者竟日。

簡釋

亡羊路:喻指世事復雜。唐姚系《京西遇舊識兼送往隴西》:“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p>

楊朱泣:指因誤入歧途而感傷。唐杜甫《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p>


例句

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 姚系 京西遇舊識兼送往隴西

來歲公田多種黍,莫教黃菊笑楊朱。 劉商 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東西不復問,翻笑泣岐人。 吳融 荊州寓居書懷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月三年宋玉墻。 唐彥謙 離鸞

藕葉綴為衣,東西泣路岐。 方干 客行

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苦吟防柳惲,多淚怯楊朱。 李商隱 西溪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楊朱不用勸,只是更沾巾。 李商隱 離席

晚年名利跡,寧免路岐哀。 李溟 無題

易下楊朱淚,難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

姓楊皆足淚,非是強沾衣。 楊凝 送別

風波疲賈誼,岐路泣楊朱。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今日楊朱淚,無將灑鐵衣。 沈佺期 送盧管記仙客北伐

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溫庭筠 博山

愛憎防杜摯,悲嘆似楊朱。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胡塵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獨孤及 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聞京師失守寄權士繇韓幼深

長卿未遇楊朱泣,蔡澤無媒原憲貧。 盧綸 冬日登城樓有懷因贈程騰

半生南走復西馳,愁過楊朱罷泣岐。 許棠 秦中遇友人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賈島 寄孟協(xié)筆

臨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相看又見歲華新,依舊楊朱拭淚巾。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余今正泣楊朱淚,八月邊城風刮地。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典故
柳家兄弟
 
夢褥光宗

相關人物
柳世慶
 
柳慶遠


《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82~
柳慶遠字文和,河東解人也。伯父元景,宋太尉。慶遠起家郢州主簿,齊初為尚書都官郎、大司馬中兵參軍、建武將軍、魏興太守??ぴ獗┧髌用?,吏請徙民祀城。慶遠曰:「天降雨水,豈城之所知。吾聞江河長不過三日,斯亦何慮?!姑炼?。俄而水過,百姓服之。入為長水校尉,出為平北錄事參軍、襄陽令。高祖之臨雍州,問京兆人杜惲求州綱,惲舉慶遠。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問未知者耳。」因辟別駕從事史。齊方多難,慶遠謂所親曰:「方今天下將亂,英雄必起,庇民定霸,其吾君乎?」因盡誠協(xié)贊。及義兵起,慶遠常居帷幄為謀主。中興元年,西臺選為黃門郎,遷冠軍將軍、征東長史。從軍東下,身先士卒。高祖行營壘,見慶遠頓舍嚴整,每嘆曰:「人人若是,吾又何憂。」建康城平,入為侍中,領前軍將軍,帶淮陵、齊昌二郡太守。城內(nèi)嘗夜失火,禁中驚懼,高祖時居宮中,悉斂諸鑰,問「柳侍中何在」。慶遠至,悉付之。其見任如此。霸府建,以為太尉從事中郎。高祖受禪,遷散騎常侍、右衛(wèi)將軍,加征虜將軍,封重安侯,食邑千戶。母憂去職,以本官起之,固辭不拜。天監(jiān)二年,遷中領軍,改封云杜侯。四年,出為使持節(jié)、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餞于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xiāng),朕無西顧之憂矣?!蛊吣?,徵為護軍將軍,領太子庶子。未赴職,仍遷通直散騎常侍、右衛(wèi)將軍,領右驍騎將軍。至京都,值魏宿預城請降,受詔為援,于是假節(jié)守淮陰。魏軍退。八年,還京師,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十年,遷侍中、領軍將軍,給扶,?鼓吹一部。十二年,遷安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慶遠重為本州,頗厲清節(jié),士庶懷之。明年春,卒,時年五十七。詔曰:「念往篤終,前王令則;式隆寵數(shù),列代恒規(guī)。使持節(jié)、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云杜縣開國侯柳慶遠,器識淹曠,思懷通雅。爰初草昧,預屬經(jīng)綸;遠自升平,契闊禁旅。重牧西藩,方弘治道,奄至殞喪,傷慟于懷。宜追榮命,以彰茂勛。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謚曰忠惠。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辜皢蔬€京師,高祖出臨哭。子津嗣。初,慶遠從父兄衛(wèi)將軍世隆嘗謂慶遠曰:「吾昔夢太尉以褥席見賜,吾遂亞臺司;適又夢以吾褥席與汝,汝必光我公族?!怪潦?,慶遠亦繼世隆焉。
典故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列傳〉~972~
贊曰:仲尼稱「材難不其然與!」自孔子后,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孫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此數(shù)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于世。傳曰「圣人不出,其間必有命世者焉」,豈近是乎?劉氏洪范論發(fā)明大傳,著天人之應;七略剖判藝文,總百家之緒;三統(tǒng)歷譜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嗚虖!向言山陵之戒,于今察之,哀哉!指明梓柱以推廢興,昭矣!豈非直諒多聞,古之益友與!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2~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典故
隱墻東
 
避世墻東
  
避世賢
 
儈牛
 
墻東客
 
臥墻東
 
牛儈
 
老墻東
 
高臥墻東
 
儈墻東
 
學劊牛

相關人物
王君公
 
逢萌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逢萌傳》
初,(逢)萌與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曉陰陽,懷德穢行。房與子云養(yǎng)徒各千人,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固?#183;李賢注引嵇康《高士傳》曰:「君公明易,為郎。數(shù)言事不用,乃自污與官婢通,免歸。詐狂儈牛,口無二價也?!?/span>

簡釋

臥墻東:指雅逸避世。宋黃庭堅《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王謝風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墻東?!?/p>


例句

王謝風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墻東。 黃庭堅 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

家近小山當海畔,身留環(huán)衛(wèi)蔭墻東。 戴叔倫 酬盩厔耿少府湋見寄

本是墻東隱,今為甕下仙。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

執(zhí)戟疲于下位,老夫好隱兮墻東。 王維 登樓歌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 白居易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典故 
三千銀界
 
沙界三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十一
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神會語錄·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59~
是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云:「舉恒河中沙,一沙為一恒河,爾許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如此功德勝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

例句

危亭絕頂四無鄰,見盡三千世界春。 白居易 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典故
身世兩聱牙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詩乙·詠史·詠史〉~02~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yǎng)聲利。百金不市死,明經(jīng)有高位。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明星晨未稀,軒蓋已云至。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君平獨寂漠,身世兩相棄。唐·李善注:「言身棄世而不仕,世棄身而不任?!?/span>
典故
相關人物
叔向
 
晉侯
 
祁奚
 
范宣子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于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驲而見宣子,曰:「……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其棄社稷,不亦惑乎?!?/span>
《昭明文選》第二十七卷 鮑明遠《還都》
詩:鱗鱗夕云起,獵獵曉風遒

例句

苗裔當蒙十世宥,豈謂貽厥無基阯。 韓愈 寄盧仝

典故
朱陳村
 
朱陳嫁娶
 
朱陳舊
 
羨朱陳
 
世好朱陳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三〈朱陳村〉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馀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yè),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生為陳村民】,死為村之塵【死為陳村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案:其村唯朱陳二姓而已?!俊SH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我生禮義鄉(xiāng),少小孤且貧。徒學辨是非,祗自取辛勤。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士人重官婚】。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憶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jīng)秦。晝行有饑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云。離亂失故鄉(xiāng),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朝憂臥至暮,夕哭坐達晨。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村中民【長羨陳村民】
典故
倚相書
 
世間倚相
 
倚相讀書
 
倚相在旁

相關人物
倚相


《春秋左傳正義》卷四十五〈昭公·傳十二年〉~794~
王出復語。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典故
世路險孟門


《昭明文選》卷五十五南朝梁·劉孝標(峻)《廣絕交論》
「嗚呼!世路險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云?絕?」唐·李賢注:「孟門、太行,二山名也?!?/span>

例句

世路險孟門,吾徒當勉旃。 蘇渙 變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典故
世將道家禁

相關人物
王剪


《后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耿弇〉~74~
論曰:淮陰廷論項王,審料成埶,則知高祖之廟勝矣。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亦見光武之業(yè)成矣。然弇自剋拔全齊,而無復尺寸功。夫豈不懷?將時之度數(shù),不足以相容乎?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唐·李賢注引《史記》曰,秦使王剪之孫王離擊趙。或曰:「王離秦之名將,舉之必矣。」客曰:「不然。夫將三代必敗,以其殺伐多也,其后受其不祥。」
《史記》卷七十三〈王剪列傳〉~234~
秦二世之時,王剪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陳勝之反秦,秦使王剪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蛟唬骸竿蹼x,秦之名將也。今將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趙,舉之必矣。」客曰:「不然。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離已三世將矣。」居無何,項羽救趙,擊秦軍,果虜王離,王離軍遂降諸侯。
《國語辭典》:金張(金張)  拼音:jīn zhāng
1.漢代金日磾與張安世的合稱。二人均為宣帝時的權貴。后遂以「金張」稱顯貴的世族?!稘h書。卷七七。蓋寬饒傳》:「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托?!固?。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詩六首之六:「豐貂長組金張輩,駟馬文衣許史家?!?br />2.人名。字介山,號岕老,又號妙高道人,一號學誠齋,清錢塘人,生卒年不詳。著有《岕老編年詩鈔》。
《漢語大詞典》:七葉貂(七葉貂)
漢 時中常侍冠上插貂尾為飾, 金日磾 一家自 武帝 至 平帝 七朝,世代皆侍中,為內(nèi)庭寵臣。后因以“七葉貂”喻世代顯貴。 晉 左思 《詠史》之二:“ 金 張 籍舊業(yè),七葉珥 漢 貂。”珥,插。 宋 蘇軾 《再和劉貢父春日賜幡勝》:“輿君流落偶還朝,過眼紛綸七葉貂?!?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孩兒自慚鳩拙,怎繩七葉之貂。”
《漢語大詞典》:許史(許史)
(1). 漢宣帝 時外戚 許伯 和 史高 的并稱。漢書·蓋寬饒傳:“上無 許 史 之屬,下無 金 張 之託?!?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許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權門貴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見鐘鼎於 金 張 ,聞絃歌於 許 史 。”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五:“ 許 史 相經(jīng)過,高門盈四壯?!?清 陸寅 《歧路行》詩:“朝 金 張 ,暮 許 史 ,拔劍欲為知己死。”
(2).本指 晉 道士 許遜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薩都剌 《茅山道士》詩:“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許史 傳。”
《漢語大詞典》:金張許史(金張許史)
漢 時, 金日磾 、 張安世 并為顯宦。 許廣漢 為 宣帝 許皇后 之父。 史 指 史恭 及其長子 史高 。 恭 為 宣帝 祖母 史良娣 之兄。 宣帝 即位, 恭 已死,封 高 為 樂陵侯 。 許 史 兩家皆極寵貴。后因以此四姓并稱,借指權門貴族。 漢 揚雄 《解嘲》:“有談 范 蔡 之説於 金 張 許 史 之間,則狂矣?!?前蜀 韋莊 《咸通》詩:“ 咸通 時代物情奢,歡殺 金 張 許 史 家?!?清 吳偉業(yè) 《行路難》詩:“對此撫幾長嘆息, 金 張 許 史 皆徒然?!?/div>
《漢語大詞典》:金張館(金張館)
漢 顯宦 金日磾 、 張安世 的居處。常用以泛指權貴館舍。 晉 左思 《詠史》之四:“朝集 金 張 館,暮宿 許 史 廬?!?唐 孟浩然 《宴張記室宅》詩:“甲第 金 張 館,門庭軒騎多。”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詩之一:“秋坐 金 張 館,繁陰晝不開。”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谷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后比喻舍棄當做的事,而使得本業(yè)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骨?。唐孫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div>
《國語辭典》:亡羊補牢(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丟失了羊,就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語本《戰(zhàn)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后及時更正,尚能補救。宋。陸游 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姑?。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羊補牢矣?!?/div>
《漢語大詞典》:亡羊路
指致人迷誤的歧途。 唐 姚系 《京西遇舊識兼送往隴西》詩:“相逢與相失,共是亡羊路?!?明 唐順之 《天寧寺塵外樓》詩之四:“人間多少亡羊路,一一行來也未曾?” 清 歸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徐行之微,固 堯 舜 之道也;經(jīng)史之業(yè),非亡羊之路也?!眳⒁姟?亡羊 ”。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讀書而丟失羊,谷因嬉戲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莊子。駢拇》。后比喻舍棄當做的事,而使得本業(yè)受到損失。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詩:「亡羊等殘生,朽笑何足摺?!骨?。唐孫華〈偕同年吳元朗游西涇次友人韻〉:「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div>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謂多岔道。 唐 許渾 《曉發(fā)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別離。”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代公》:“泣拜以從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獲,遂納為側室?!?/div>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楊朱泣)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十二月啟·中呂四月》:“臨路他鄉(xiāng),非無 阮籍 之悲,誠有 楊朱 之泣?!?金 雷琯 《古意》詩:“對酒不能飲,拊劍自度曲……朝為 楊朱 泣,暮作 阮籍 哭?!?br />(2).指臨歧感傷之淚。 唐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泣。”參見“ 楊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敝^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楊朱淚(楊朱淚)
泛指歧路感傷之淚。 唐 駱賓王 《初春邪嶺送益府竇參軍宴序》:“晨風軫 孫楚 之情,岐路下 楊朱 之淚?!?唐 沈佺期 《送盧管記仙客北伐》詩:“餞途予憫默,赴敵子英威。今日 楊朱 淚,無將灑鐵衣?!?唐 杜甫 《冬深》詩:“易下 楊朱 淚,難招 楚 客魂。風濤暮不穩(wěn),捨棹宿誰門?”參見“ 楊朱泣岐 ”。
分類:歧路感傷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div>
《漢語大詞典》:楊朱路(楊朱路)
泛指歧路、分別的路。 北周 庾信 《別張洗馬樞》詩:“君登 蘇武 橋,我見 楊朱 路。” 唐 唐彥謙 《離鸞》詩:“塵埃一別 楊朱 路,風月三年 宋玉 墻?!?元 湯式《普天樂·友人為人所誣赴杭》曲:“袖拂 庾公 塵,人上 楊朱 路?!币嘧鳌?楊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門望子賦》:“ 楊朱 陌上,蕭條而恨淚潸潸; 漢武 臺邊,宛轉而殘霞漠漠?!眳⒁姟?楊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楊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楊朱 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 楊朱 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唐 李商隱 《荊門西下》:“ 洞庭湖 闊蛟龍惡,卻羨 楊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絲, 楊朱 泣岐?!?/div>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段倪x。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箷x。陸機長安有狹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輪。」也作「岐路」。
2.比喻偏頗錯誤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誤入歧路?!挂沧鳌羔贰?。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找回。典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傄源说葏^(qū)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挂沧鳌付嗥缤鲅颉?。
《國語辭典》:臨歧(臨歧)  拼音:lín qí
相送至歧路而分別。唐。賈島〈送陜府王建司馬〉詩:「杜陵惆悵臨歧餞,未寢月前多屐蹤。」清。陳維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新詞填罷蒼涼,更暫緩臨歧入醉鄉(xiāng)?!?/div>
分類:臨歧
《漢語大詞典》:臨岐(臨岐)
亦作“ 臨歧 ”。 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別之辭。文選·鮑照〈舞鶴賦〉:“指會規(guī)翔,臨岐矩步?!?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宋 范成大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作詩以別》:“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別語?!?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執(zhí)手臨岐,空留下這場憔悴,想人生最苦別離。”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泚筆作長歌,臨歧為余貺?!?郁達夫 《別掌書某君》詩:“這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div>
《漢語大詞典》:路歧
見“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晉。王廙笙賦〉:「發(fā)千里之長思,詠別鶴于路岐?!挂沧鳌嘎菲纭?br />2.宋元時民間藝人的俗稱,尤指走江湖的雜技團體?!队罉反蟮鋺蛭娜N?;麻T子弟錯立身。第一出》:「為路岐,戀佳人,金珠使盡沒分文?!挂卜Q為「路岐人」。
3.冒昧,別生枝節(jié)?!督鹌棵贰返谌兀骸覆皇抢仙砺丰嘌?,難得這位娘子在這里,官人做個主人,替娘子澆澆手。」
《國語辭典》:命世  拼音:mìng shì
有名于世。漢。趙岐 孟子題辭:「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jié)h。李少卿答蘇武書:「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div>
《漢語大詞典》:墻東隱(牆東隱)
避世不仕者。 唐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詩:“本是墻東隱,今為甕下仙?!眳⒁姟?墻東 ”。
分類:避世不仕
《漢語大詞典》:墻東(牆東)
后漢書·逸民傳·逢萌:“ 君公 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 王君公 。’”后因以“墻東”指隱居之地。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寂寥人事屏,還得隱墻東。” 唐 王維 《登樓歌》:“執(zhí)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隱兮墻東?!?宋 黃庭堅 《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 王 謝 風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墻東?!?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滄浪何地穩(wěn)?晞髮問墻東?!?/div>
分類:隱居
《國語辭典》:三千世界  拼音:sān qiān shì jiè
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參見「三千大千世界」條。
《國語辭典》:三千大千世界  拼音:sān qiān dà qiān shì jiè
古印度的宇宙觀,后影響佛教,成為佛教的宇宙觀。其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空間,稱為「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因一個大千世界是由小中大三種千世界組成,故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簡稱為「大千」。
《漢語大詞典》:十世宥
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 春秋 時 晉 范宣子 殺 叔向 之弟 羊舌虎 等而囚 叔向 。 祁奚 見 宣子 ,曰:“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 叔向 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謂功臣后裔即使有罪,也應予寬恕。后漢書·黨錮傳·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內(nèi)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唐 韓愈 《寄盧仝》詩:“苗裔當蒙十世宥,豈謂貽厥無基阯?!币嘧鳌?十世宥能 ”。 晉 潘岳 《馬汧督誄》:“我雖末學,聞之前典,十世宥能,表墓旌善?!?/div>